01

最近一期“奇葩說”的辯題是“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裏不富裕”,我覺得自己很有發言權。

因爲,我們家就不富裕。

兒子前兩天還和我們說過,在他小時候,有一次我們想去銀行取錢,把所有的存款本全翻了出來,結果加到一起纔有200多塊。

由於時間久遠,當年的很多事情我們早已經忘記了。

但兒子的記性一直很好,他仍然還記得。

原來,我們家裏的經濟狀況曾經窘迫到這種程度!

可見,就算孩子小,你以爲他什麼都不知道,實際上家裏的情況是什麼樣,他早就已經知曉,甚至牢牢地印在了腦海當中。

02

兒子說的肯定不是他小時候的常態,但家裏並不富裕,這是肯定的。

所以,兒子從小就比較節儉。

有意思的是兒子上高中的時候,經常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當時他去的是衡水中學,全封閉管理,喫住都在校園裏面。

學校有一個家校系統,在網上,家長就可以查到孩子每次大小考試的排名以及消費情況等等。

我們通過家校系統看到,兒子的喫飯消費遠遠低於班裏的平均值。

以至於我們不得不專門苦口婆心地勸導,讓他多花一些。

上大學後,兒子每逢稍微大宗一點的花費都要事先徵得我們的同意,我們也是一直勸他,該做主的時候就自己做主,不用問我們。

每次要錢,我們都會盡量多給,因爲我們知道他不會亂花。

03

之所以在花錢方面我們對兒子如此寬鬆,和筆者小時候的經歷也有直接關係。

我小時候,家裏比兒子小時候還要窮得多。

上高中時,每逢我放假回家——大家知道,放假一般都會要錢——父母都要和我說一定要省着花。

其實每次我要的已經是最低標準了,不知道還應該怎麼去省。

我特別贊同“奇葩說”辯手席瑞的觀點,跟孩子抱怨得多了,他會覺得自己是導致父母不富裕的原因,無意中讓孩子在親情裏面充滿了虧欠感。

父母這樣說當然並無惡意,甚至可能有着良好的初衷,是想讓我們懂得珍惜,更努力學習。

但無形中,父母的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很多時候這種壓力產生的作用並不是正面的。

04

其實家裏不富裕和成績不好、長得不漂亮一樣,都是明擺着的事情,不需要總是掛在嘴上強調。

如果你總是和孩子說家裏條件不好,也同你和孩子天天說你長得醜、你學習差一樣,只會讓他強化這種認知,產生自卑的心理。

除非碰上一個沒錢還大手大腳亂花錢的敗家子,否則沒有必要和孩子哭窮。

所謂生活即教育,身爲家長,我們需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正確的財富觀,而不是告訴他現狀如何。

如果貧窮是一道難看的疤,我們沒有必要給它塗上漂亮的油彩給孩子以假象,也不必天天揭開讓孩子看到裏面的不堪。

不掩蓋,不悲觀,承認現實,然後一家人共同努力,把日子一點點過好,比哭窮更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

明珠絮語(ID:tsliuchanghai),以教師和家長的雙重視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長的教育困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