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就有一句話,叫做

“寧欺白鬚公,莫欺少年窮”

,但總有那麼些人頭鐵的要撞上去。比如說蔡鍔將軍曾經的未婚妻劉長姑就是這樣,但她倒也不能算是欺了。只能說是她做了一個錯誤的選擇,最後自悔罷了。

原因是蔡鍔將軍年幼時家中貧寒,父母靠替人縫補爲生。那是的他喚做爲“蔡艮寅”,蔡鍔這個名字是後期參與同盟會後改的。家中雖貧寒,父母倒也頭腦清楚,咬着牙送這個兒子上學。

而這時候的蔡艮寅也十分的懂事,知道家中爲了送自己上學付出了多大的代價。於是學習起來十分的上進,後來他7歲的時候。也就是1887年,他跟隨家人遷往武岡山,入了當地的劉傢俬塾,繼續學習。

也是在這裏,他遇見了自己一生的貴人——劉輝閣。劉輝閣是當地有名的士紳,也是個精明的商人。平生最愛乾的事情就是投資人才,畢竟一旦成功就是一本萬利。蔡艮寅因着讀書好,很快就入了他的眼,又見蔡家家境貧窮,毫不吝嗇的就給予了幫助。

不僅爲其提供學費生活費,甚至食宿都會爲其安排好。不得不說劉輝閣的眼光犀利,年僅12歲的時候蔡艮寅就過了童子試,鄉里民間幾乎認定他定是個小秀才。劉輝閣十分的高興,帶着一絲欣慰,一絲期許,打算將自己的長女劉長姑許配給他。

恩人之命莫敢不從,在那個婚姻還是包辦的年代,蔡家答應了這樁婚約。後來因着教育改革,蔡艮寅沒有再往下考科舉了,而是考入了長沙的時務學堂進行新式知識學習。師從梁啓超,譚嗣同等人,與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後期更是在老師的支持下進入了上海的南洋公學學習,又在劉家的幫助下湊齊了留學的學費,前往了日本留學。也是在日本,蔡艮寅的名字改爲了蔡鍔。他的思想也發生了改變,自以前徹底的遵循君臣父子那一套,變成了新式的,開放的思想,認識到了清廷的腐朽。

他急切的想要尋求到救國的途徑,也急切的想要挖去這一塊腐肉。後1900年,他偷偷回國參加了自立軍的起義,但起義失敗他只能再次前往日本。這一次,他開始如飢似渴的學習軍事知識,幾乎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軍事的海洋之中去。

後1904年,蔡鍔學生歸國,因着其在軍事學院優秀的成績先後被雲南廣西等省份聘請去擔任教練。但同時,他也準備按照約定回到家鄉,履行婚約。雖說這時候的蔡鍔早已不是當初那個需要劉家資助的窮書生,但恩情不能不報,諾言不能不履行。

但這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劉家長女悔婚了。劉長姑認爲這時候的蔡鍔還只是一個小兵,自己跟過去必然是要喫苦的,於是並不願嫁。但若是提前說好,也不會出現這一幕。可也不知劉長姑是作何想法,偏偏在婚禮的當天,蔡鍔前去迎親的時候公然悔婚。

這對一個男子當然是莫大的侮辱,即使劉家對蔡鍔的幫助再大,也不能當面打人家的臉面,這簡直就是結仇。蔡鍔迎親的隊伍停滯在門前,門後的新娘卻不願出門。氣氛就這樣僵在了婚禮當天,這時劉長姑的妹妹劉新英走了出來,替大家圓了這個場面。

劉新英提出了替姐代嫁的提議,並自行就換上了新娘的裝扮。這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劉家雖覺得十分對不起劉新英,但現下也沒有別的辦法了。迎親隊伍和送親隊伍也重新開始了吹吹打打,將劉新英送上了花轎,好似原本的新娘就應該是妹妹一般。

事後的蔡鍔雖說對劉家已經有了些許的看法,但對劉新英是沒有任何芥蒂,反而十分佩服劉新英的品格。二人婚後過的也是和和美美,爲着感激劉新英替姐代嫁,爲自己抗下了屈辱。蔡鍔還專門爲劉新英改了個名兒叫劉俠貞,以此讚美她的品格。

事後的發展我們也都十分清楚了,成家後就是立業。蔡鍔將軍加入了革命的隊伍,領導了雲南的起義。並憑藉着軍功與莫大的維新,最終成爲了一名大將,同時還控制了整個雲南省,被稱爲“雲南王”。

而他的妻子劉新英,也水漲船高,一路成了將軍夫人,省長夫人。而劉長姑因着婚禮當天失約,拒不出嫁一事導致其名聲有了瑕疵,後來的婚姻並不是很好。私以爲這時候的劉長姑,必是悔不當初的,但也悔之已晚。

事實上這個事情原本是很容易解決的,若是不願嫁,提前說便是。劉家對於蔡鍔將軍的幫助,是實打實的,即使因着一個退婚也不會消減這份恩情。但偏偏非要在婚禮的當天退婚,再大的恩情也因着這一次當面打臉給消減了。若不是有劉新英代嫁一事,這恩自此便成了仇。劉長姑受劉家嬌寵長大,至少要爲家族多想一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