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國家都會設置不少的官職,以便各官員能各司其職,治理好國家。商鞅、呂不韋和李斯,都是秦朝的重臣,對秦朝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3人的大良造、相邦和丞相,都有何區別?

一、商鞅

商鞅是秦國崛起的奠基人,雖然春秋時期,秦國出現了秦穆公這位很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這讓秦國短時間內快速崛起了,成了春秋時期的霸主,但是秦穆公之後的幾任秦國君主,才能都很一般,所以秦國又衰落了,而到秦孝公時期,秦國成了弱國,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還被魏國奪取。

秦孝公也是個很有雄心的君主,他爲了實現秦穆公時期的輝煌,頒佈了“招賢令”,召集天下人才入秦來爲自己服務。商鞅是衛國人,當時他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任職,公叔痤去世前,勸說魏惠王重用商鞅,不然就殺掉商鞅,但是魏惠王沒有聽從,這樣商鞅千里迢迢來到了秦國。

剛到秦國之後,他給秦孝公講孔孟之道,但是秦孝公絲毫不感興趣,隨後商鞅就給秦孝公講刑霸之道,這才引起了秦孝公的興趣。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

商鞅通過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讓秦國快速強大了起來。商鞅因爲他的變法之功,被秦孝公任命爲了秦國的大良造。秦孝公時期秦國的大良造,是秦國的最高軍功爵位,還是秦國的最高軍政長官,地位相當於中原諸國的相邦,或者楚國的令尹,是百官之首。

二、呂不韋

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他來往各地,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了萬貫家產。呂不韋信奉“奇貨可居”的理念,他到趙國後,遇見了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呂不韋敏銳地察覺到,異人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奇貨”,扶持異人當上秦王,他能獲得千倍萬倍的報酬。

呂不韋先說服了異人,然後去秦國,勸說秦王的寵妃華陽夫人認異人爲義子,華陽夫人沒有兒子,她也害怕秦王去世之後,自己失去依靠,所以很爽快地答應了呂不韋。在華陽夫人的幫助下,異人做了秦國太子。秦王去世後,異人順利繼承了王位,呂不韋則被異人尊奉爲了相邦。

春秋時期,就已經有了相邦的官職,它是百官之長,最早設置相邦官職的是魏國,後來韓、趙兩國也設置了相邦。秦國是在秦惠文王時期,纔開始設置了相邦官職,相邦在秦國的地位,和韓、魏等國一樣,都是百官之長。秦惠文王之前,秦國的最高軍政長官是大良造和左庶長,秦惠文王繼位後,用相邦替代了大良造和左庶長,秦武王時期,還設置了左、右丞相來協助相邦。

三、李斯

李斯是秦始皇身邊的重臣。他是楚國上蔡人,曾跟隨荀子學藝,他在戰國末年,來到了秦國。李斯剛到秦國時,秦王嬴政還小,秦國由相邦呂不韋主政,所以李斯投靠到呂不韋帳下,爲呂不韋做事。

起初,呂不韋在秦國是大權獨攬,權勢極大,但是後來,由於嫪毐深受趙姬寵信,他的權勢愈增,威脅到了呂不韋的地位,兩人開始明爭暗鬥了起來。兩人在鬥爭的時候,卻忽視了日漸長大的秦王嬴政,他將一切看在眼裏,開始爲除掉嫪毐和呂不韋,將權力攬在自己手中的暗中籌劃。

李斯是個聰明人,他察覺到這一切後,開始疏遠呂不韋,和秦王嬴政走近,成了秦王身邊的寵臣。秦王除掉嫪毐和呂不韋之後,實現了大權獨攬,深受他信任的李斯,也被秦王嬴政任命爲了長史。

秦王秦王政十年,由於鄭國在秦國做奸細的事被秦王發現後,秦王一怒之下,要將中原諸國的人,全部逐出秦國。李斯是楚國人,所以也在驅逐名單之內,李斯給秦王上了一封《諫逐客書》,爲秦王陳述驅逐六國人才的利弊,最終讓秦王醒悟,放棄了驅逐六國人才,李斯也更受秦王信任了。

李斯爲秦王制定了先滅韓國,再逐一滅掉各諸侯國的策略,幫助秦王滅掉了六國,他也被秦王任命爲了左丞相。

商鞅的大良造,呂不韋的相邦,李斯的丞相,都是各諸侯國的最高軍政長官,爲百官之首,不過秦始皇時期,由於設置了左丞相和右丞相,這分化了丞相的權力,所以李斯的實權不如商鞅和呂不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