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时期,有着许多快意恩仇的侠士,就连开国皇帝刘邦年少的时候都想做一个侠客,开国以后刘邦也没有禁绝侠客,所以到了武帝时期,侠客文化大兴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一个叫郭解的人。

郭解出身普通,身材也颇为矮小,但是为人却爱恨分明爱好结交亡命之徒,偶有与人冲突便会杀人泄愤在当地是凶名赫赫,再加上郭解身边围着一群亡命之徒,即使他违法乱事也没有官府的人敢找他的麻烦。

这种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不少自称侠客之人仗着勇武无视法律,横行乡里,而官府中人则因为怕这些人报复也不敢管,侠以武乱禁成为了当时最好的写照。

而郭解更是其中最为猖狂者。

当时轵县有一个研究儒学的学士在宴会上说郭解此人不守王法,是奸邪之辈,结果这句话传到郭解的门客耳中,这位门客居然跑去将这位学士给杀了,而官府居然也没找郭解问罪,郭解的猖狂可见一斑。

汉武帝在继位之后,就注意到侠客乱法的隐患,建元二年武帝出台政策,将天下富豪全部迁移到茂陵,剑指天下侠客。

侠客之所以能够乱禁其根源在于官府力量太弱难以对其约束,而茂陵临近中央官府势力最为庞大,这些侠客豪强自然难以再称雄。

而郭解自然也不肯就这样坐以待毙,为了能躲过一劫,郭解说动了大将军卫青为他求情,令人费解的是贵为大将军的卫青居然答应了郭解的请求,亲自去找卫青来为郭解求情。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

卫青进谏武帝,提及郭解称此人家徒四壁不应在迁移的名单之内。汉武帝听到汉青这样说,也来了兴趣一个贫寒之人居然能引来大将军的关注,并且让大将军亲自为其求情,于是武帝亲自下令调查郭解。

如果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件事情,不难看出卫青虽然号称是帮郭解求情。

其实实际上是致郭解于死地,天下豪强迁移茂陵本就是帝皇铁令任何人难以更改,而卫青却以郭解家徒四壁这样拙劣的理由去求情,其实便是让汉武帝注意到这个人。

而汉武帝也在卫青的暗示下开始调查郭解,这一调查确实也让武帝惊出一身冷汗,郭解以争凶斗狠而闻名,出名之后郭解开始给自己洗白,在家乡之地开始为他人摆平事情,做了一百件坏事的人只要做一件好事,便会有人认为他是好人。

随着郭解摆平的事情增多,他的名声在当地越来越大,连官府在当地都要看郭解的脸色,同时郭解的大名也传遍四海受到了各地侠客的敬仰。

而对武帝来说,这样的人简直就是不稳定因素,要知道当时国家正在和匈奴大战,精锐士卒奔赴边关,国内武备空虚。

而郭解这样的人手中既有好勇斗狠之徒,在州郡又有名望,如果他见国内空虚趁机作乱,必然会影响大局。

卫青作为大将军,对于国内的武备情况是最为清楚的,他深知郭解的危险,所以聪明的卫青以替郭解求情的方式暗示此人的危险。

而那时的郭解根本没有看见那汹涌的暗潮,在武帝的授意下郭解被迫迁到了关中地区,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郭解到了此处却依旧能够呼风唤雨,史记记载解入关,关中贤豪知与不知,闻其声,争交驩解。 关中当地豪强听闻郭解来到此地,纷纷前来与之结交,这更加深了武帝对郭解的必杀之心。

而这个郭解也不懂收敛锋芒,在进入关中之后他的手下还闹出过好几条人命,可谓是胆大包天,汉武帝将天下豪强全部迁移到茂陵目的便是为了打压豪强的力量,而郭解此举正是让自己当了一回出头鸟,而此时对武帝来说正是捉拿郭解的最佳时机。

在一众豪强侠客之中郭解声望是最高的,将这种头号人物给杀了必然会震慑住一大批人,其次郭解此人身上牵扯人命并不少,官府缉拿他们也是正义之举。

在这样的考虑下武帝亲自下令捉拿郭解,郭解虽然依靠着他人的帮助躲过了几次追捕,但是最后依旧落网,被诛杀全族。

现在回看郭解之死,不由得感叹汉武帝和卫青的手段高明,卫青以替郭解求情的方式将其送上绝路,而汉武帝也通过灭族郭解,成功威慑了一众豪强,这番君臣合谋真可谓是完美无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