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秋時期,有着許多快意恩仇的俠士,就連開國皇帝劉邦年少的時候都想做一個俠客,開國以後劉邦也沒有禁絕俠客,所以到了武帝時期,俠客文化大興其中最爲有名的是一個叫郭解的人。

郭解出身普通,身材也頗爲矮小,但是爲人卻愛恨分明愛好結交亡命之徒,偶有與人衝突便會殺人泄憤在當地是兇名赫赫,再加上郭解身邊圍着一羣亡命之徒,即使他違法亂事也沒有官府的人敢找他的麻煩。

這種情況在當時非常普遍,不少自稱俠客之人仗着勇武無視法律,橫行鄉里,而官府中人則因爲怕這些人報復也不敢管,俠以武亂禁成爲了當時最好的寫照。

而郭解更是其中最爲猖狂者。

當時軹縣有一個研究儒學的學士在宴會上說郭解此人不守王法,是奸邪之輩,結果這句話傳到郭解的門客耳中,這位門客居然跑去將這位學士給殺了,而官府居然也沒找郭解問罪,郭解的猖狂可見一斑。

漢武帝在繼位之後,就注意到俠客亂法的隱患,建元二年武帝出臺政策,將天下富豪全部遷移到茂陵,劍指天下俠客。

俠客之所以能夠亂禁其根源在於官府力量太弱難以對其約束,而茂陵臨近中央官府勢力最爲龐大,這些俠客豪強自然難以再稱雄。

而郭解自然也不肯就這樣坐以待斃,爲了能躲過一劫,郭解說動了大將軍衛青爲他求情,令人費解的是貴爲大將軍的衛青居然答應了郭解的請求,親自去找衛青來爲郭解求情。

根據《資治通鑑》記載:

衛青進諫武帝,提及郭解稱此人家徒四壁不應在遷移的名單之內。漢武帝聽到漢青這樣說,也來了興趣一個貧寒之人居然能引來大將軍的關注,並且讓大將軍親自爲其求情,於是武帝親自下令調查郭解。

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不難看出衛青雖然號稱是幫郭解求情。

其實實際上是致郭解於死地,天下豪強遷移茂陵本就是帝皇鐵令任何人難以更改,而衛青卻以郭解家徒四壁這樣拙劣的理由去求情,其實便是讓漢武帝注意到這個人。

而漢武帝也在衛青的暗示下開始調查郭解,這一調查確實也讓武帝驚出一身冷汗,郭解以爭兇鬥狠而聞名,出名之後郭解開始給自己洗白,在家鄉之地開始爲他人擺平事情,做了一百件壞事的人只要做一件好事,便會有人認爲他是好人。

隨着郭解擺平的事情增多,他的名聲在當地越來越大,連官府在當地都要看郭解的臉色,同時郭解的大名也傳遍四海受到了各地俠客的敬仰。

而對武帝來說,這樣的人簡直就是不穩定因素,要知道當時國家正在和匈奴大戰,精銳士卒奔赴邊關,國內武備空虛。

而郭解這樣的人手中既有好勇鬥狠之徒,在州郡又有名望,如果他見國內空虛趁機作亂,必然會影響大局。

衛青作爲大將軍,對於國內的武備情況是最爲清楚的,他深知郭解的危險,所以聰明的衛青以替郭解求情的方式暗示此人的危險。

而那時的郭解根本沒有看見那洶湧的暗潮,在武帝的授意下郭解被迫遷到了關中地區,但是令人想不到的是郭解到了此處卻依舊能夠呼風喚雨,史記記載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知,聞其聲,爭交驩解。 關中當地豪強聽聞郭解來到此地,紛紛前來與之結交,這更加深了武帝對郭解的必殺之心。

而這個郭解也不懂收斂鋒芒,在進入關中之後他的手下還鬧出過好幾條人命,可謂是膽大包天,漢武帝將天下豪強全部遷移到茂陵目的便是爲了打壓豪強的力量,而郭解此舉正是讓自己當了一回出頭鳥,而此時對武帝來說正是捉拿郭解的最佳時機。

在一衆豪強俠客之中郭解聲望是最高的,將這種頭號人物給殺了必然會震懾住一大批人,其次郭解此人身上牽扯人命並不少,官府緝拿他們也是正義之舉。

在這樣的考慮下武帝親自下令捉拿郭解,郭解雖然依靠着他人的幫助躲過了幾次追捕,但是最後依舊落網,被誅殺全族。

現在回看郭解之死,不由得感嘆漢武帝和衛青的手段高明,衛青以替郭解求情的方式將其送上絕路,而漢武帝也通過滅族郭解,成功威懾了一衆豪強,這番君臣合謀真可謂是完美無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