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未解父母恩,老來才明父母情”,這是毛主席晚年憶往昔時的感慨。偉大領袖毛主席出生在湖南韶山沖一個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地方,毛澤東的故鄉有點類似於《桃花源記》裏的桃花源,交通堵塞,出行不利,就連村子與村子之間的溝通來往都十分的麻煩。

在當地的歌謠裏都傳唱着這麼一首歌:“有女莫嫁韶山沖,紅薯柴棍過一生。”然而,就是在這麼一個偏遠落後的地方,農民毛順生和文七妹,誕下了中國革命偉大的領袖毛澤東。

毛澤東是毛順生的第三個兒子,前兩個孩子尚在襁褓之時,就不幸夭折了,到了文七妹懷到第三胎時,丈夫毛順生就建議妻子回孃家調養,等孩子健康生下後再回來。

文七妹回到來家養胎時,爲了讓孩子更加健康的生長,她還專門跑去當地的觀音廟裏拜了一塊石頭當自己乾孃(在湖南傳統中,一些懷孕的婦女往往會認親寺廟的一些石頭,她們認爲寺廟的石頭長期受到香火薰陶,有一定的靈性。)

後來,文七妹的第三胎順利產出,爲此,全家人都長舒一口氣,他們很害怕第三胎依舊夭折,這樣對文七妹的打擊太大了。

毛澤東出生後,爲了方便孩子成長,文七妹並沒有直接帶着孩子回到家裏去,而是選擇留在孃家先把孩子給帶大一點,等孩子身體結實了再回到韶山沖。也因而,毛澤東的童年是在自己外公外婆家裏度過的。

隨着毛澤東逐漸成長,文七妹對這個來之不易的兒子十分疼愛,捧在手心怕化了,抱在身上又怕涼了,就這樣毛澤東度過了一個溫馨的童年。

而在一次,文七妹帶兒子毛澤東去寺廟燒香時,寺廟裏的一個老和尚喊住了她,對她說道:“您的孩子未來將十分了得,等他大一點,一定得讓他讀書。”說完,老和尚就轉頭離開了。

這番話,文七妹聽得莫名其妙,但卻又記在心上,等兒子稍大了一些,文七妹就帶着他離開了孃家,開始回到韶山沖,孃家雖好,但自己爲人妻子,怎麼可能久住孃家。

回到闊別幾年的韶山沖,文七妹也是百感交集,她既想念這裏,又有些擔憂,她擔憂兒子能否適應這個交通閉塞的韶山沖。

回到家裏之後,毛澤東也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父親毛順生,毛順生對兒子也是十分疼愛,還專門跑到當地的私塾裏找先生拿錢換了一些糕點(韶山沖的村民很少外出,和外界溝通較多的也就是私塾先生)。

而少年毛澤東對眼前這個乾瘦的男人有些抗拒,畢竟年紀較小,畢竟認生。毛順生的家裏生活,其實過得還算很不錯的,自己精明能幹,再加上自己懂得點經商之道,因而,毛家在當地也算富農家庭,很少爲錢發過愁。

毛澤東在和父親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漸漸地對父親不再認生,和父親親近了很多。等毛澤東到了適學年紀,文七妹希望丈夫能夠把孩子送到私塾去讀讀書,畢竟孩子這時候太小,幹農活也幫不上什麼。

文七妹家裏是書香門第,毛澤東的外公外婆也希望孩子能夠唸書成才,最好能夠考個狀元來光宗耀祖,但是毛順生卻對唸書不屑一顧,他認爲自己家庭就是農戶人家,何必要去讀那些無用的聖賢書,再說讀聖賢書就能夠有飯喫,如今這世道軍閥當道,社會治安極其混亂,與其去外面兵荒馬亂,還不如到家裏踏踏實實種地養活自己。

然而,文七妹卻堅持要送孩子去私塾讀書,最終,毛順生犟不過妻子,就答應了讓毛澤東去旁邊的私塾讀書。

毛澤東的第一個老師就是韶山沖當地的一個私塾老闆鄒春培,也是私塾唯一的教師(其實,毛澤東在外婆家時,他的八舅父文正瑩辦了個小私塾,教族中弟子讀書識字,雖然,算不上正式私塾,但毛澤東在這裏接受的學前教育。)

在鄒春培這裏,早期的私塾還講着四書五經、禮義廉恥,並沒有新式教育各式各樣的課程。

然而,就是這些私塾課程卻啓蒙了毛澤東對詩詞的熱愛,毛澤東在晚年曾回憶自己第一堂課,老師講的就是對蘇軾的《赤壁賦》詩詞解析,雖然老師的文化程度並沒有新式學堂那麼高,但老師能夠把枯燥無味的詩詞解析的十分簡單易懂,這也打開了毛澤東的詩詞視野。

上了一段時間課,毛澤東進步的非常快,甚至自己都可以隨意解析一些古代詩詞,師傅非常驚訝,他認爲此子如果引導的好,未來不可限量。

爲了讓毛澤東未來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私塾師傅鄒春培專程找來毛順生,對他說道:“令郎有朝一日定會名登高科。”

毛順生聽完後也很高興,但他心裏卻認爲種田人家的孩子,只需要會算賬,寫一些字就足夠了,其他的讀的再多,也沒有什麼大用。毛順生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其實,也是因爲自己讀書較少,文化較爲淡薄的原因,也因此毛順生的觀念極爲封建。

但是,妻子文七妹卻不這樣認爲,出生於知識家庭,她懂得讀書的重要性,也明白,一個人如果想要走得更遠就得多讀書,多明白一些知識。

但是不管文七妹怎麼奉勸丈夫,丈夫的觀念就認爲讀書夠用就行了,沒必要讀太多書,反而書讀多了會成書呆子。

毛順生的意思很明顯,毛澤東讀幾年就回來幹農活,不需要他光宗耀祖,守好家業就行。也因爲丈夫的迂腐,這讓文七妹背地裏流了許多眼淚,但自己畢竟只是女人家,家裏的大事小事都還是丈夫一個人說了算。

然而,真正讓毛順生改變心意來源一個官司,這是一場關於柴山柴地的歸屬問題,原本是別人侵佔了毛順生家的柴地,毛順生氣的把對方告到了官府,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被告一方引經據典的一通亂扯,還真讓別人扯出了一些道理,這直接當場把許多人看懵了。

怎麼被告的一方反而成了佔理的一方,毛順生反而成爲欺壓別人的大地主,於是,這場官司原本毛順生必贏,卻因爲無法反駁別人,最終輸了官司,而家裏的柴地也被別人拿走了,經過這件事,毛順生開始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但自己現在已經過了大半輩子,現在讀書是來不及了,那麼就只能夠讓自己的兒子去讀書,將來好爲自己打官司。

也因此,毛澤東就這樣稀裏糊塗地被父親送入學校唸書。在學校讀書期間,毛澤東讀到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也讓他積累了大量的知識,爲此,他對父親的評價就是“專橫、無禮、自私、市儈、狡猾”。

帶着對父親的看法,毛澤東開始了與父親的“戰爭”。

毛澤東曾經回憶“我的童年到少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和父親在鬥爭,我和他的脾氣性格很像,他一點都不軟弱,我也從不會示弱,爲此我們待在一起沒過多久就會吵起來。”

毛澤東曾經和父親鬧彆扭時,父親氣的想要打毛澤東一頓,毛澤東看到父親的仗勢,拔腿就往外跑,毛順生看到後,就更加氣憤,拿起棍子就追趕。

最後,毛澤東跑到累的不行,就停在一座湖泊旁,威脅毛順生說道:“你再過來,我就跳下去了。”毛順生一看兒子鐵了心要和自己鬥爭到底,火冒三丈地對毛澤東說道:“你過不過來,不然一會我往死裏揍你。”

毛澤東一聽,直接左腳一踏,準備跳入河內,父親毛順生一看硬的不行,就強忍怒火說道:“那怎麼樣,你才能過來。”毛澤東回道:“你別打我,我就過來”。

毛順生聽到這話,一股火又冒了出來,狠狠的罵道:“你敢,你只要敢,等你回來了,我要打的你沒力氣跑”。父子倆僵持了好一會,最終,這場鬥爭以毛澤東向父親讓步而結束。然而,經過這件事,父親毛順生再也不敢隨便打毛澤東。

到了青年時期,毛澤東想去外面讀新式學堂,畢竟家鄉的私塾還是存在着許多問題,比如,老師每天教的東西都是一些古文古詩,卻很少有其他新東西。

毛澤東向母親表達了自己想去上學的意願,而母親也很希望兒子能夠出去讀書,多學點本事回來。也因此,文七妹鼓起勇氣向着專制的丈夫提出送大兒子讀書的要求,誰知道毛順生直接一口回絕了:

“不行,我毛順生的兒子老老實實種地就行了,讀什麼書,純屬浪費錢。”

毛順生還要求妻子不要受到兒子的蠱惑,成天學習唸書,唸書倒是挺好,現在都能夠直接懟父親了。

毛順生堅決拒絕了妻子的要求。於是,毛澤東被逼無奈之下,就聯繫到父親的親戚,這位親戚就是毛澤東的姨表兄王季範。

毛澤東刻苦學習的情景,被姨表兄王季範看到了眼裏,王季範是當時族裏的高材生,他經常教毛澤東知識,教毛澤東寫字,認爲毛澤東是可造之材,支持毛澤東繼續求學。

當王季範知道毛順生不願意讓毛澤東上學時,就找來族裏其他一些有見識、有學識的人來勸說毛順生。

在衆人的勸說下,毛順生還是不鬆口;王季範說“不讓孩子讀書,這不是一個當父親的該做的,以後三伢子(毛主席小名)長大了,啥都不懂,看你怎麼辦?”

最後,王季範說,表弟毛澤東的學費,我來拿。

後來,毛順生終於同意讓三伢子去上新式學堂,而其他倆弟弟就老老實實地待在家裏讀私塾種地就行了。

王季範資助了毛澤東學費,對於王季範毛澤東一直很感恩,建國後,毛澤東多次回報王季範。

就這樣,毛澤東獲得了去新式學堂讀書的機會,同樣在學堂裏,毛澤東看了許多書籍典故,思想也進步的十分迅速,教過毛澤東的老師們,都對這個學生十分喜愛。他們都認爲毛澤東是個好苗子,如果好好培養,未來一定會做出一番成就。

另外,新式學堂開放自由的學術氛圍,也讓毛澤東接觸到了“五四運動”的新思想和共產黨,毛澤東認爲,俄國共產黨創造了十月革命這種大型國際事件,蘇共也改變了整個歐洲的局勢,因而,毛澤東開始堅定地走向了共產黨的道路。

毛澤東曾經回憶父親時,他說過一句話:

“我家有兩個黨,一個是我父親所代表的執政黨,另一個就是我和弟弟們所代表的反對黨,我和弟弟們經常和父親鬥來鬥去。”

雖然一生中,毛澤東與父親的相處更多是吵嘴和鬥爭,但這不影響父親對子女的愛,毛順生也是十分疼愛毛澤東幾個兄弟,但毛順生的表達方式更多的是行動表現,他很少在嘴上說說。

母親文七妹出身書香門第,她十分懂得讀書的可貴,但由於自己的家庭地位太低了,低到自己根本就沒辦法決定孩子是否上學,不過,毛澤東後來能夠上學,母親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毛澤東的寬厚恭讓的性格,是受母親影響的,毛澤東一生都節儉勤勞、樂於助人,特別是願意幫助窮人,這也是母親所教的,毛澤東對母親文七妹感情也是最深厚的。

據有關資料統計,毛澤東離開韶山家鄉後,一共回去14次,其中,爲探母病情回來一次,母親過50大壽時回來一次,在長沙求學假期回來看望母親,去北京之前又回到韶山探望母親,1918年10月,母親病危時,毛澤東回到韶山,母親去世時,毛澤東含淚寫下了千古絕唱《祭母文》,1920年,毛澤東回到韶山合葬雙親,1959年,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韶山,在雙親墳前鞠躬行禮……

藉此文章,向毛澤東主席致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