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北京市殘聯與市教委、市人社等多個部門共同開展了“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助力計劃”(以下簡稱 “助力計劃”)。近幾年,隨着我國殘疾人就業政策不斷完善、就業結構不斷優化,“助力計劃”的規模和服務體系也日趨豐富完善,不間斷的就業幫扶平臺積累了寶貴的大學生就業幫扶經驗。受疫情影響,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工作壓力依然很大,北京市殘聯繼續推行“助力計劃”,持續幫助殘疾人大學生提高就業能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殘疾人大學生總體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

探索形成穩定就業服務模式

隨着殘疾人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與健全人相比,殘疾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更加突出,而“助力計劃”經過幾年的運行,已經成爲解決殘疾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有效模式。

爲確保殘疾人大學生穩定就業,從明確求職意願到實現就業,“助力計劃”都發揮了有效作用。開展至今已累計服務2000餘人次,舉辦就業團體輔導活動50場,120名職業導師先後帶領走進IBM、滴滴公司、北汽集團、空中客車(中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學生創業園等單位,讓學生們提前感受職場氛圍。

優質崗位不斷增多

“助力計劃”將指導用人單位開發就業崗位作爲重要手段, 不斷開拓挖掘新的就業崗位。從近幾年北京殘疾人大學生就業結構看,優質崗位就業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其中外企、國企、公務員比例逐漸增長,在公務員招錄中也增加應屆殘疾人大學生的職位。

北京市殘聯還不斷的拓展殘疾人大學生就業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的招聘會,爲殘疾人大學生設計各種專題,尋找對接單位。在2020年全國助殘日期間,北京市殘聯會同相關部門共同舉辦了爲期一個月的殘疾人就業網絡專場招聘會,註冊企業305家,提供崗位1011個。在“助力計劃’運作指導下,北京殘疾人大學生市場導向的就業機制不斷完善,優質崗位進一步增多。

通過典型案例體現“助力計劃”優越性

隨着“助力計劃”的開展,北京市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中心的服務內容也在不斷變化和升級,除常規服務外,中心還針對性地在就業指導和精細化就業服務的層面大下功夫。中心落實專人負責,建立轄區內每名殘疾人大學生的基本臺賬和服務方案,精準到人。

聽力殘疾的劉琪和朱宗逸先後加入“助力計劃”,中心爲她們分別制定了全套的就業服務方案和求職方案,明確職業方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和指導,針對溝通障礙等客觀實際困難,主動幫助配合與用人單位協調,最終均成功實現就業。這些典型都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順利找到工作併入職的典型,也是“助力計劃”重點要幫扶的對象。尤其可見,在嚴峻的就業環境下,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助力計劃充分發揮了它的優越性和功能性。

堅持促進殘疾人大學生就業的目標

建立複合型服務模式

2014年起,北京市以實名制爲基礎,摸清殘疾人畢業生的底數和需求,市殘疾人社就中心就搭建了一個複合服務化的架構,具體表現在對殘疾人服務的意識和方法上。首先是多部門聯動,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就業空間,創造公平就業環境。然後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拓展就業渠道,再通過不斷升級改造服務手段,例如疫情期間的雲招聘等手段,實現充分就業。北京市殘聯就業服務工作人員承擔了非常複雜重要的責任,目前可以達到“一對一”的幫扶效果,工作人員要下沉到用人單位中去,不斷進行崗位開發。另外,他們還實施殘疾人就業狀況動態監測,關注殘疾人大學生就業輿情,分析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市場等等。

通過6年多的探索,北京市殘聯結合“助力計劃”活動開展實際,聯合專家團隊編制印發了《殘疾人大學生職業指導手冊》、《殘疾人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手冊》,在殘疾人專場招聘會等活動現場累計發放1000多份,並將“助力計劃”活動和相關資料送進北京城市學院、北京信息職業學院、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等單位。

繼續推廣“助力計劃”

讓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季夢想可期

從2014年北京市殘聯開始建立殘疾人大學生就業體系的基本框架,到殘疾人大學生積極就業政策進一步延續擴展,再到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形成更加積極的就業促進政策和就業幫扶措施,可以看出 ,殘疾人大學生就業助力計劃是一項可以長久運行的項目,對未來變化和發展也有指導意義。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北京市殘聯將繼續高度重視殘疾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積極落實就業促進政策,發揮全國和北京市殘疾人就業服務信息網絡平臺作用,爲殘疾人大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就業創業服務,健全覆蓋全城、貫穿全程便捷高效的殘疾人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讓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來源:中國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