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黎明

來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身邊的年輕人,從來沒像現在這樣渴望“一夜暴富”。

去年以前,年輕人熱衷的“搞錢”方式,是打打零工、做做兼職、搞搞自媒體,偶爾炒炒鞋;但是現在,他們找到了更快的搞錢方法——炒股、炒基金,以及,美港股打新。

打新是近兩年非常流行的一種投資方式,指的是在公司IPO之前,投資人按發行價提前認購股票。如果公司IPO當日股價大漲,那投資人就能“日進斗金”。去年在港美股上市的理想、小鵬、農夫山泉、快手,都是非常火爆的打新案例。

相比基金的開年暴跌,股市的捉摸不定,打新要更加短平快,因此受到一些年輕人的追捧。而參與打新的人,也從入門級的玩家,成爲進階版的高級玩家。

過去,美股打新是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人羣的專屬遊戲,高昂的資金門檻將大部分散戶隔離在外;港股打新也同樣麻煩,香港本地券商的APP往往系統老舊,操作起來頗有不便。但隨着老虎證券等互聯網券商崛起,散戶拿到了入場券。

一位90後的散戶,從去年5月開始,在老虎證券參與美股打新,打了18次,賺了2萬美金。另一位90後白領,同時開了100多個證券賬戶,像刷火車票一樣去搶份額打新,去年,她的收益率是200%。

年輕人的日常話題,從“去哪兒玩”,變成“去哪兒搞錢”,甚至變成“怎麼打新”。爲美港股打新提供通道和服務的互聯網券商們,也從中賺得盆滿鉢滿。以老虎證券爲例,2020年四季度,老虎證券營收第五個季度實現同比翻倍達4724萬美元,淨利潤同比增長近29倍至1026萬美元。

這是一個金錢遊戲,也是一門巨大的生意。如果你還不知道打新,那你可以讀完這篇文章,看看當下的年輕人,搞錢能有多瘋狂。

年輕人的“暴富”第一課

貝導承認自己是一個小散戶,但不是被割韭菜的那種。

他是90後,主業是導演,業餘做點投資理財。第一次美股打新的是2020年6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傳奇生物。小試牛刀的貝導拿出1萬美金在老虎證券打新,這是當時市場上唯一提供打新的券商。那次,他中了10股,230美元。IPO當天,傳奇生物股價暴漲60%,貝導在高點賣掉了,賺了100多美元。

賺的金額不多,但收益率很高,嚐到甜頭後,他開始研究打新。他發現,2020年很多新上市的中概股,IPO當天都能有不錯的股價漲幅。而且,美股打新時間週期短,可以在打新申購截止日前一天提交申請,上市首日就賣掉,這樣資金佔用只有兩天時間,“可以參與”。

一個月後,藍城兄弟在納斯達克上市。這次,已有經驗的貝導決定滿倉幹。市面上提供藍城兄弟打新的有富途、老虎等,但由於老虎證券是承銷商,所以貝導決定還是在老虎打新, “承銷商預計最後獲配份額能多一點”。投入近7萬美金,他在老虎證券中了520股。上市當晚,藍城兄弟三次觸發熔斷,盤中漲幅一度超過120%,在第三次熔斷、股價漲幅100%左右時,他全盤賣出,淨賺8400美元。這是他18次打新案例中,賺的最多的一次。

短短几天時間,一次打新,一次賣出,兩個簡單的操作,就能賺5萬多元。貝導彷彿嚐到了“一夜暴富”的滋味。

貝導是年輕人打新大隊裏的一個縮影。在此前新股IPO基本必漲的行情下,市場的賺錢效應非常明顯。比如,上市首日,小鵬漲41%,思摩爾漲150%,農夫山泉漲54%,快手漲160%。這意味着,只要能參與到這些公司的打新,並且中籤拿到額度,就一定能賺到錢。

相比炒股,打新不需要專業的技術分析,不需要懂價值投資,甚至都不需要耐心。相比基金,打新不用長期佔用資金,而收益率也更爲可觀。這爲理財意識日益加強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便捷通道。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跑步進場。

《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指出,國內的投資人羣呈現年輕化趨勢,由於支付寶降低了理財門檻,平臺上年輕用戶佔比較高,35歲以下用戶接近六成。另也有分析指出,年輕人對新型的投資機會,以及新的投資場景更加敏感。

美港股打新,就是一個新型的投資機會。事實上,有一些敏銳的年輕人,已經摸準了打新的賺錢門道,有人將之發展成了一門副業,賺的甚至比工資還多。

在上海一家互聯網公司上班的小彥,就是如此。

她的主戰場在港股。港股的IPO發售分爲90%國際配售和10%的公開發售,散戶能參與的是公開發售部分。一些散戶認購火爆的公司,如農夫山泉,超額認購超千倍,京東健康超額認購400多倍,散戶認購數量超紀錄。打新份額僧多粥少,如何打中就成了能否賺錢的關鍵。

好公司的打新份額都要靠搶。爲了提高中籤率,小彥用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名義,在不同券商一共開了100多個賬戶。一些熱門的“大肉籤”開放打新時,她會同時動用幾十個賬戶去重複申購。這種多賬戶打新的策略,在業內俗稱“開拖拉機”。

過去兩年,她一共打新了300多隻股票,從一開始的盲打,到後來多賬戶集中突破,她的收益也水漲創高。

另外,她會充分利用券商的融資槓桿,比如老虎證券會提供20倍槓桿打新,如果你只有30萬本金,可以利用融資槓桿,動用600萬資金參與打新,這樣就可以進入乙組(乙組的門檻是500萬港元,中籤概率更高)。

去年7月電子煙製造商思摩爾在港交所上市,小彥用90萬港元左右的本金,用多賬戶+20倍槓桿的策略,實際申購了近2000萬港元的份額,打中了四個乙頭。思摩爾上市首日,股價翻倍,小彥淨賺40多萬港元。

“在我所有資產配置裏面,打新相對來說是我最省心,也是賺了比較多的一部分。股票是8虧1平1贏,但打新只要行情好,你的策略正確,就能搏到不錯的收益率。”已經成爲高階玩家的小彥總結說。

爲了搶份額,機構拼了

在散戶打新的熱情高漲背後,機構的角力和博弈在悄悄進行。

美股IPO掛牌是在美國時間中午,在掛牌當天的凌晨和早上,通常是各大投行劃分份額的時間。

一位熟悉美國IPO承銷的投行人士,對深燃講述了一家公司在正式IPO前幾個小時的場景:所有投行的人都坐在會議桌前,大家拿着收集來的訂單,爲搶份額吵的不可開交,因爲項目火爆,而額度有限,大家都想多爭取一些份額,份額挪來挪去,大家反覆商量博弈,會拖很長時間。“這個過程有時候會持續到掛牌前幾個小時,大家才能達成一致。”

而這些投行拼命在搶的份額,有一部分就是散戶在IPO打新的份額。

按照美股IPO的規則,公司在上市前會聘請投行來賣新股,後者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訂單,彙總後最終由公司管理層或牽頭行來進行額度分配。但是,一些好項目往往會“爆單”,即申購的數量遠遠超過實際要發行的數量。於是這個時候份額就要靠搶了。投行能搶到多少額度,決定了客戶獲配的份額大小。

而在幾年前,散戶其實並沒有資格參與這場財富盛宴。老虎證券產品負責人告訴深燃,美股IPO是一個偏向於半私募的市場,投行從公司拿到額度後,過去一般只會分配給長線基金等大型機構以及極少的高淨值客戶,參與門檻極高。

但是在2017年,這個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那一年搜狗在美國上市,老虎證券嘗試做分銷商,在拿到配額之後,開放給了平臺上的所有投資者,由此開創了美股IPO打新的先河,而老虎證券也順勢推出了投行業務。

2019年老虎證券在美國上市,老虎成爲自己的承銷商。2021年庫客音樂上市時,老虎證券成爲牽頭行,擁有了更大的新股分配權限。這個過程中,一些同行也開始模仿老虎證券,紛紛推出了散戶打新的業務。

“老虎的打新業務,其實主要是給客戶提供一種交易機會,老虎願意拿出一些額度,嘗試去給零售客戶提供這種普惠型的、享受上市紅利的機會。”老虎證券產品負責人對深燃說。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過去的IPO份額分配,是少數幾個大投行之間資源的PK,當批發轉零售,客戶數量變成幾十上百萬時,這個份額又該如何分配?

時間緊、任務重,對零售券商提出的要求是算法快且精準,以及服務器承載量足夠。上述產品負責人表示,比如老虎證券就會在美股打新分配前做3、4遍沙盤模擬,隨着自清算的推進,目前後臺分配速度已從之前的200筆-300筆/分提高至800筆-1000筆/分。

相比美股的“緊迫感”在最後分配階段,港股打新則發生在認購階段。由於融資打新可以提高中籤率,所以想“喫肉”的散戶在認購時通常會上槓杆。

這就造成一種現象,火爆項目的申購,散戶會集中卡在申購開放的一瞬間,瘋搶券商的融資額度,形成跟電商平臺雙11類似的“秒殺”情景。

1月26日快手開啓公開認購後,很多散戶爲了能搶到額度提前進入券商APP實時刷新頁面。“一秒之差我就排隊在9000人之外。”“還不如12306搶火車票,至少把票留着給你30分鐘支付時間。”有散戶在打新羣裏說。後來幾個券商披露的快手認購金額都再次刷新歷史認購記錄。比如,老虎證券就稱,其70億港元的第一批額度在不到1分鐘時間就被搶光。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這種秒殺場景的出現,在一瞬間對券商系統性能的要求,會比交易場景更高,因爲“訂單密度太大了”。

“港股融資類的大型IPO,在高頻響應的場景下,券商會提高系統性能,使它能夠兼容更高的併發請求的級別,來保證客戶訂單的風控檢查和訂單處理。”老虎證券產品負責人說,“我們內部的要求是,下單不卡頓,要快。”

互聯網券商賺翻了

年輕人從打新這件事情中賺到了錢,而提供打新機會的互聯網券商,則從這門生意中賺得盆滿鉢滿。

一個例子是,2020年,老虎證券在10月底開戶客戶破百萬後持續快速增長至110.4萬,四季度客戶總資產規模達到了歷史新高的160億美金,是2019年同期的3.2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29倍。

從業務關聯度來看,打新爲互聯網券商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場景。一方面能聯動投行業務,不斷擴大的認購規模某一程度上可讓券商爭取參與更多IPO的機會;在C端,熱門打新也能吸引投資者跑步入場以及提高平臺用戶粘性,拉動經紀業務增長。

但值得探討的問題是,在美港股打新變得不再稀奇的如今,爲什麼是互聯網券商成爲年輕人的打新法寶?

“老虎證券是第一家推出美股打新的券商,所以最早就在老虎打新,也沒想換,因爲逸仙電商、容聯雲這些票老虎都是幾家互聯網券商獲配額度最高的,中籤率多,賺得多”。劉同說,他是最早的一批打新客戶。

至於港股打新,他說,原因也很簡單,因爲“香港傳統券商難用”,移動端“字特別多,繁體,密度大,看起來讓人感覺很累。”

互聯網券商從一開始就抓住了這個發力的機會點——主打移動APP,UI清新簡潔,能讓用戶能夠快速捕捉到關鍵信息,且可大幅簡化交易過程。此外,軟件還具有社交屬性,用戶能夠發帖、評論、討論,有互動感。操作簡單、科技感十足、還有圈子,這些特徵直接吸引年輕人入場。

不過,從體驗感來看,互聯網券商之間的打新體驗也有所不同。“一些互聯網券商會有美股、港股兩個賬戶。美股打新結束,資金釋放就要2天左右,還得從美股賬戶調撥到港股賬戶,有時候新股湊着緊趕不上。”劉同說,“我主戰場放老虎證券也是這個原因。我只需要開一個賬戶,打新、交易、港股美股反正都在一起,省事。”

“這是一個技術問題。”一位券商人士對深燃表示,“不同市場的交易品種放在一個賬戶裏意味着你的風控、結算系統得夠強大。打個比分,港股、美股首先一個是港元結算、一個美元結算,一個北京時間下午收盤,一個隔天凌晨收盤,放在一個賬戶,資產值在實時變動,你的購買力怎麼算?能用多少槓桿?這些都需要券商有強大的技術基礎,在券商做架構時就要定下來,否則後期改起來會用戶還要遷移,體驗感不好。”

上述券商人士表示,業內更多把打新當成快速抓住客戶的切入口,因爲明星公司自帶流量,不需要券商做很多營銷,用戶自己會湧進來。但在客戶流入後,怎麼提高單客價值則是券商下一步需要思考的課題。

目前,頭部互聯網券商通常的打法是,在供應端,不斷擴充交易品類,除了美港股打新外,還提供美港股正股、期權、期貨、基金等交易品種,券商如老虎證券甚至將品種延伸至新加坡股、英股等。目的都是一致的,希望通過成爲一站式平臺提高用戶在平臺上的使用時間和頻率。另一方面,在成本端,通過加快自清算,降低結算費用。

但無論怎麼做,核心都落到技術二字上。這也是互聯網券商彼此之間的競爭重點。

“打新生意只是互聯網券商業務的一角。”上述券商人士說,“年輕用戶羣體有很大的增長潛力。等到他們年齡再大點,大概率投資活動會隨之增長。”

互聯網券商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Pexels。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