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首批集中供地掛牌 中心城區競報共有產權房份額

經濟觀察網記者 陳月芹 3月最後一天,北京集中供地細則浮出水面。3月31日,北京規自委一次性掛牌30宗住宅用地,涉及土地面積169公頃,建築面積達345萬平方米,將於5月8日開始競拍。

3月,在自然資源部牽頭下,全國22個主要城市的住宅用地實施“集中掛牌、集中出讓”的雙集中供地。目前已經有北京、廣州、天津、杭州、蘇州、合肥等地陸續推出具體實施方案和出讓細則。

2021年北京集中掛牌的首批住宅用地由北京市規自委和北京市住建委聯合發佈,除了3月31日這一次,北京另外兩次宅地集中掛牌時間爲7月和11月。

北京也是22個城市中唯一由規自委和住建委兩部門聯合發佈的城市。北京住建委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解釋稱,兩部門聯合參與集中供地工作,房地聯動,目的是穩房價。

首批集中掛牌的30宗宅地分佈在全市12個區,中心城區有15宗,建面73公頃,佔比43%。其中,朝陽區10宗,建築面積41公頃,在中心城區面積佔比最大;海淀區有2宗,建面11公頃;豐臺區2宗,建面17公頃;石景山區1宗,建面4公頃。

主城區外,遠郊其他區縣供地11宗,建築面積72公頃,佔比約43%。其中大興區3宗25公頃,通州3宗27公頃,昌平區3宗12公頃,房山區和亦莊各1宗,面積均在4公頃左右。

2020年7月,北京將門頭溝、平谷、懷柔、密雲、延慶五區的全域和昌平、房山兩區的山區設定爲生態涵養區。此次北京集中供地剩餘4宗位於生態涵養區,土地面積合計24公頃。

其中門頭溝區供地1宗5公頃,懷柔區1宗11公頃,密雲區1宗6公頃,延慶區1宗2公頃。

2021年北京市土地供應計劃顯示,租賃住房用地供應指標爲300公頃,佔住宅用地的30%,同比增長17%。

北京住建委向經濟觀察網表示,在2021年商品住宅供地工作中,北京市規自委和北京市住建委建立了“房地聯動、一地一策”會商機制,意在加強精準調控。

在土地出讓環節制定了“政策工具箱”,結合擬出讓地塊所在區域市場供求、功能定位等實際請確定競買條件和交易方式。此外,根據地塊區域,北京市還制定了不同的競配建形式。

第一,在中心城區、三城一區範圍或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區域,選取15宗地採用競配建“公共租賃住房”面積,分佈於朝陽、豐臺、大興、副中心、昌平、房山6個區。

北京首批集中掛牌的宅地有近三分之二地塊執行套內“70/90”戶型要求。

北京第一批集中供地還首次引入了房屋銷售價格引導機制,過去,北京商品房預售備案價格在申請預售證時確定,這一次要求在土地出讓環節公佈預售備案價。

根據要求,出讓宅地的銷售價格由住建、規自和區政府組成聯席會共同提出價格指導意見,並在公告期公佈。同時,開發商參加土地競買時,也需要提交房屋銷售價格承諾,作爲未來辦理預售的前置條件。

北京第一批掛牌宅地中,有部分地塊設置投報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

根據方案,大部分地塊設置了地價上限和配建一定面積的公租房,當競買報價達到上限價格時熔斷,繼續競報公租房面積;競配公租房也有上限面積,現場競報達到上限面積時,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

第二種競配建形式是,針對位於朝陽、海淀、大興、副中心區位條件較好的6宗地,包括備受市場關注的朝陽金盞鄉地塊等,採取了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當觸及地價上限時,轉爲現場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當商品房政府產權份額達到上限時,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兩部門在聯合解讀中稱,此舉是爲了引導開發企業理性競買,通過政府和個人共有產權,也有效減輕購房人負擔,滿足居民自住需求。

同一地塊,競配建公租房和共有產權房份額的形式不疊加。

3個月前,北京市便修改了海淀樹村等3個地塊的競買規則,試點施行“限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的掛牌方式。

根據新規則方案,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將通過開發商現場競報來確定,原則上由項目所在地區級代持機構持有,也可由市級代持機構持有。

每一個地塊政府和購房者持有的比例恆定,每套住房份額一致,購房人持有產權份額爲扣除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後的產權份額。該類住房屬於政府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的商品住房,被業內成爲“新共有產權房”。

據悉,該類住房首次上市時,申報的價格爲100%產權的房屋價格。購房人需支付的購房款爲上述房屋銷售價格乘以購房人持有產權份額,該購房款爲開發商所獲得的全部收入。在首次售房時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部分無需支付購房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