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口制退器是火炮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的設計,從它出現後就被廣泛運用於多種火炮。不過這種優秀設計在龐大的戰列艦主炮上卻基本不使用,這又是爲什麼呢?

 戰艦

炮口制退器的原理和作用

炮口制退器作爲一種安裝在炮管發射口上的鋼鐵裝置,它的作用主要是降低身管的後座行程,降低開炮時作用在炮架上的力量,這樣可以有效的縮小火炮的尺寸和重量,一般來說效率較高的制退器能夠降低近一半的後座力;另一個作用則是降低開炮時的火光,這個功能因制退器的形制不同而不同,有些反而會增加炮口火光,所以並不是設計師考慮的重點。

 炮口火光很好展示了燃氣運動方向

制退器的原理很簡單,分爲衝擊式和反衝式,它們都是對炮口燃氣的利用。在火炮發射時炮口會排出大量發射藥爆發後的氣體,制退器的作用就是改變一部分的燃氣路徑,改成向炮管兩側或者側後,以此來形成反衝的力量,達到抵消部分後座力的作用。

戰列艦主炮爲什麼不用炮口制退器

軍艦並非都不用炮口制退器,一些小口徑高射炮就會使用,一些中口徑艦炮也會使用,不過戰列艦的主炮基本都是不用的,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安裝炮口制退器的76毫米艦炮

首先就是艦炮的炮口風暴太大。炮口風暴簡單理解就是炮彈出膛時,發射藥爆燃形成的大量燃氣加上炮彈超音速出膛形成的音爆等情況造成的衝擊,往往還伴隨着大量的火光。

戰列艦的主炮口徑都比較大,除了一些袖珍戰列艦口徑在280毫米,其他的基本都是300毫米以上,而且大多2聯或3聯裝,一次齊射造成的風暴,無異於一枚小型榴彈在戰艦旁邊爆炸形成的衝擊。這股衝擊對戰艦上的各種設施具有很高的危險性,位於艦尾的水上飛機等被風暴吹翻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戰艦開火,炮口焰的體積真不小

爲了降低炮口風暴的傷害,只能任由其向炮口前方釋放,如果安裝上一個超大的制退器,將其衝擊路徑改爲兩側或向側後,那每次開炮都是對戰艦甲板的一次摧殘,那些觀瞄設備、高射炮位怕是經不住這種折騰。而且每次開炮,制退器會對旁邊出膛的炮彈造成什麼影響也難以估計。

其次就是戰艦的承力結構不同。與陸地火炮不同,戰艦在結構設計上已經考慮到了通過整體來承受主炮的後座力,並不需要炮口制退器,而那些高射機關炮等使用制退器更主要是爲了讓射擊更加平順,降低炮口火焰,方便瞄準射擊。

 戰列艦開火瞬間

再次是製造困難。目前常見的火炮製退器大多是105、122、152、155毫米等口徑火炮,再大一些口徑的有個別175和203毫米炮,火炮口徑越大采用炮口制退器的就越少,主要是口徑大炮口風暴也更大,更大尺寸的零部件加工並不容易,牢固的安裝更不容易,開炮把制退器崩掉這種情況並非沒有出現過。如果要給戰列艦主炮安裝一個炮口制退器,僅僅是單個的重量怕是都要以噸計,這個大個子鋼鐵零件加工是個大麻煩。

安裝炮口制退器的自行火炮 

最後是制退器會影響射擊精度。火炮開炮的時候原本是燃氣推着炮彈在炮管內高速向前移動,但是當移動到炮口階段時,發射藥燃氣卻改變了路徑,變成了一部分向前,一部分拐彎向兩邊走了,雖然只是一瞬間,但是仍然會對炮彈造成一些細微的影響,對於陸地上講究覆蓋射擊的榴彈炮來說這點偏差能夠接受,但對於需要精確打擊敵方戰艦的戰列艦來說就不行,保持更高的火炮精度在炮戰中能夠取得一些細微的優勢。

制退器在戰艦上的運用

戰列艦雖然消失了,但是戰艦的型號種類一樣沒有減少。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各種戰艦的主炮都已經放棄了大口徑,轉爲100毫米左右的中等口徑,而且大部分仍然放棄了炮口制退器,更多使用喇叭形消焰器。

 安裝喇叭形消焰器的瀕海戰艦

但是在一些近防炮,或者小型水面艦艇上仍然有炮口制退器的身影,畢竟這些小口徑的火炮安裝了制退器好處更多,或許將來制退器這個裝置還將在軍艦上一直保留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