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你見過給花瓣“做手術”嗎?來自湖南的楊夢婕醫生,爲了保持手指靈活性,休息時也不放下針線活,十年來縫了上萬顆釦子,還在花瓣上練習縫合。楊醫生說,媽媽是裁縫,小時候常做針線活,做了醫生後只要有空依舊會“穿針引線”,來訓練自己的縫合技藝。現在她有一個心願,希望以後能爲鄉村婦女義診,希望自己練就的這些專業技能最終能回饋給那些需要幫助的女性。

01

給花瓣“做手術” 展現過人縫合技術

近日,一則給玫瑰花 “做手術”的視頻受到網友的關注。在視頻中,有一位醫生帶着白手套,左手拿着鉗子,右手拿着剪刀,正一針一線將一朵玫瑰花上綻放的兩片花瓣縫合起來。嬌嫩的鮮花花瓣經不得用力的撕扯,但被縫了十針後卻依然品相完好,可見醫生縫合技術的高超。

視頻中正給花朵“做手術”的醫生名叫楊夢婕,來自湖南懷化,現在任職於湖南婦女兒童醫院,“我之前是做婦科的,現在慢慢發展爲做婦科整形美容和盆底泌尿疾病的診治。所以平常在手術中,更加講求精細化,除了要恢復損傷處的結構上,還要保證外表的美觀,這就對我們的縫合水平有了一個更高的要求。”

爲了保持手指的靈活性,在日常閒暇時,楊夢婕會做一做針線活,縫縫釦子,在花瓣上練習縫合。“縫花瓣特別之處就在於花瓣比較嬌嫩,要掌握好力度,對縫合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你使勁一拉,花瓣就掉了,但拉的不緊,也縫不上。”

“我們平常做手術時,其實就像要對待花瓣這樣細心呵護病人。”楊夢婕告訴記者,在縫合技巧裏面有一個保護組織防止損傷的原則,除了要縫得好看,還要求在手術中動作需要輕柔,保護組織儘量減少創傷。“所以說我們就像對待花瓣一樣的,要掌握這種拉線的力度,萬一拉重了,會造成開裂或損傷。”

想要達到給花瓣“做手術”的水平,唯有勤加練習。“我以前就常跟學生們講,外科是一定要多練習的”楊夢婕說,她在沒有手術的日子,就會縫縫釦子和花瓣,防止操作生疏。從醫十幾年,已經縫了上萬顆的扣子了。

02

跟着裁縫媽媽學縫釦子練就“針線”童子功 “

想到用縫釦子練習是源於我的媽媽。我是70後,家裏有四個兄弟姐妹,小時候家裏條件比較差,爸爸是老師,媽媽是裁縫,我們四個都是靠着媽媽一雙手才上了大學。”楊夢婕說,那時候做衣服沒有現代化的機器,小時候她放學回家,總能看到桌子上堆着一摞衣服,媽媽總是工作到深夜十二點多,“我醒着的時候看見媽媽在縫紉機上做事,我睡覺之前她還在縫紉機上工作。”

“媽媽不僅勤勞,還懂得設計。”楊夢婕說,小時候能買到的衣服的款式不多,很多愛美的小姑娘看到海報和雜誌上漂亮的衣服款式,就要母親照着樣子做,而媽媽總能做出一模一樣,又穿着舒適的衣服來,漸漸生意也越來越好。

“我也經常幫媽媽做這些針線活,就慢慢在這方面得到了鍛鍊,還練得挺好的。”這份從小打下的“針線”童子功讓楊夢婕在醫院實習期間成了老師的得力小助手。“我在唸醫學院的時候其實沒有那麼拔尖,但一開始實習了,我的那種動手能力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比如說有什麼骨穿、腰穿,這些穿刺技術我哪怕沒有看老師操作過,我把書讀一遍然後去上手就成功了。漸漸地教授們在做手術的時候也喜歡找我做幫手。”

也是考慮到自己有較好的操作能力,楊夢婕選擇了成爲一名婦科醫生。從小積累的針線童子功,加上平日的勤奮練習,她在手術操作中比較流暢,手術時間也大大縮短。“我做一臺雙胞胎的剖宮產手術的話,從第一針到最後結束,我只要21分鐘就可以了。”

“提升了自己的縫合技術之後,對於病人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好的縫合技術能夠讓手術視野暴露的時間短,病人不容易出現感染的症狀。創傷也小很多,恢復得更好。”除了通過縫釦子、縫花瓣來保持手指的靈活性,平常還用腹腔鏡手術模擬訓練器等專業設備練習打結、縫邊,以熟練掌握不同的縫合方式。

03

還有一個心願 期望退休後給鄉村婦女義診

楊夢婕說,她學醫這麼久,練就的專業技術,總歸還是想要回饋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現在醫療條件比較好,我們都強調要防治婦科老年病,但是有很多有一些年紀的人直接進入老年病的狀態,我現在有一個心願就是能夠幫助到這些人,既然我有這個能力,就一定要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

“我還有一個心願,就是等我退休了以後,想去免費給那些邊遠山區的老太太就做這種尿失禁的手術。”過去見診的時候,楊夢婕看過很多遭受婦科疾病痛苦的老年女性。“有的老太太用了一輩子的尿墊,她們有很多是墊衛生紙,尿墊都捨不得買。條件好一點的可能就早點到醫院治療了,那條件不好的農村,經濟收入有限,不到一定程度都不會去看醫生。”

有研究顯示,尿失禁在老年女性中佔有較高的比例,約爲38%~66%,除了令人身體不適,長期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嚴重影響着她們的心理健康,被稱爲“不致命的社交癌”。

楊夢婕回憶道還有一名患者的經歷令她很痛心。曾有一名中年女性來醫院就診時說自己流了半年的血,結果一查就發現是宮頸癌晚期,錯過了治療時機,“我問她怎麼纔來醫院看呢,她說,我在工地上做飯,如果我出來的話,我那裏幾十人就沒有飯喫。”這位患者後來很快就去世了。

“類似這樣的事情以前看到了很多,她們可能一方面是婦科知識比較匱乏,另一方面其實也是這種現實生活的壓力讓她們都沒有辦法去顧及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楊夢婕感嘆道,雖然隨着醫療技術的發展,個人家庭條件的改善,從前看到的這些事情已經少了很多,但仍有一部分人是需要外界的關注和幫助的,“所以說,既然自己有一定的能力,就特別希望能用所學知識和技術幫助到這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女性,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職業道德吧。”

紫牛新聞見習記者|笪越

主編|陳迪晨

圖片來源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

你可能還對這些內容感興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