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半小時》 20210311 撲面而來的互聯網醫療

原標題:互聯網醫療企業上市潮起 資金不再是發展的短板

本報記者 張 敏

疫情的突發令在線醫療服務的需求猛增,互聯網醫療因此站上風口。多家互聯網醫療公司也藉此機會,通過上市融資來擴大市場影響力。

今年1月份,醫渡科技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3月底開始,國內互聯網醫療企業醫脈通、微醫先後向中國港交所主板遞交上市申請。4月14日,《證券日報》記者向圓心科技求證後獲知,公司今年也有上市計劃,但上市地點尚未確定。

針對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上市潮,東方高聖深圳公司總經理瞿鎔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發展階段來看,互聯網醫藥企業的上市時機已逐漸成熟,已經上市的有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醫渡科技藥易購等,未來兩年可能會有更多的互聯網醫療企業尋求上市,因爲在不同的細分賽道有不少優質的龍頭企業。

行業政策利好不斷

在瞿鎔看來,互聯網醫療行業此前已經歷三個發展階段:2005年到2009年是初級發展階段,主要是線下信息搬到線上,比如金象網;2009年到2015年是探索階段,京東阿里等開始搭建醫藥交易平臺;2015年到2019年是快速發展階段,各種互聯網業務模式百花齊放,部分企業已探索出獨特的業務模式,並開始形成一定收入規模。2019年以後,互聯網醫療行業進入爆發式發展階段。

今年以來,國家多次發佈關於助推互聯網+醫療發展的政策文件。例如,3月22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藥監局等28個部門研究制定了《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商務部、海南省制定了《關於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準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明確指出,對於在國內上市銷售的處方藥,除國家藥品管理法明確實行特殊管理的藥品外,全部允許依託電子處方中心進行互聯網銷售,不再另行審批。

在諸多利好政策的催化下,資本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熱情也日益高漲。一方面,看好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前景的資本不斷加碼;另一方面,很多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亟待在資本的加持下跑得更快些。

據媒體報道,國內知名互聯網醫藥企業藥兜網近日已完成數億元的C輪融資;今年2月份,圓心科技宣佈完成30億元的E輪融資,距此前的D輪融資僅過去了8個月。

“疫情發生後,線上問診用戶大幅增長,市場前景看好,很多資本開始不斷湧入互聯網醫療行業。”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稱。

估值高低取決於盈利模式

儘管市場對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預期不斷升溫,但在史立臣看來,當下的醫療市場仍以公立三甲醫院爲主,互聯網醫療企業很難在短期內改變現狀,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最大挑戰仍是盈利模式。“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醫療平臺的變現路徑仍然是賣藥。”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即使是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龍頭企業,目前也面臨虧損的尷尬局面。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微醫營收分別爲2.55億元、5.06億元、18.32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爲168%;但這三年裏,公司淨利潤卻分別虧損40.52億元、19.37億元、19.14億元,累計虧損額達79.03億元。

“互聯網醫療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資本關注後能否實現高增長預期。”瞿鎔認爲,只要業務模式方向正確,互聯網醫療企業盈利是遲早的事,京東健康、阿里健康、醫脈通等都已開始盈利了。

互聯網醫療企業的估值,取決於業務模式帶來的盈利預期。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雖然剛剛開始盈利,但估值卻已達到3000億元以上,這說明,市場對這些公司未來的發展預期比較高,認爲這些公司存在高速增長的可能。在瞿鎔看來,“大量資金開始支持投資互聯網醫療項目,最近一年出現很多融資額超過10億元的案例。由此可以看出,資金已經不是互聯網醫療行業發展的短板,未來會有大量互聯網醫療企業落地變現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