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舟山道古

第一百二十期

舟山廣電微信“老舟山道古”專欄

(原“王教授的課”專欄)

爲大家講述

舟山的文化、記憶和故事……

“三月三,螺上灘。”

我一看,礁壁上黃燦燦一片

黃螺真的上灘了,我不顧一切往深海里跳……

本期《老舟山道古》

金濤老師帶大家一起

回憶童年撿螺的趣事兒

三月三,黃螺爬上灘

舟山諺語:“三月三,黃螺爬上灘。”每逄舊曆的三月初三,是舟山的島民們去灘礁上撿黃螺的最隹時節。

因爲這一天,不僅是大潮汛,而且是一年之中退潮退得最徹底的日子,連平常很難露面的礁盤,都毫無保留的裸露在人們面前,衆多平時很難撿到的深海黃螺,成羣結伴的粘附在礁盤上。因此三月三,也就成了舟山島民們的撿螺節。

筆者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舟山的一個海島上度過的。在家鄉的沙灘東端,有塊篷帆形的灘礁,每當落潮時,我們可涉水上礁,去撿各種各樣的海螺和佛手、貽貝等貝類,挺好玩的。

記得十三歲那一年,正是“三月三,黃螺爬上灘”的日子,潮水剛剛退,我和小夥伴們就提早上了篷帆礁。但我們上礁可能太早了,人多螺少,礁上僅有一些不起眼的早擱的小海螺,因此我興趣不大,只在礁岩上玩耍。捉螺蟹、戳石蟹,或用小鐵鏟鏟小佛手、小淡菜等貝類。不一會兒,潮水退了大半,我悄悄地離開了小夥伴,孤身一人,走到北邊的礁盤上去看看。

北邊的礁盤,峻嵴挺拔,峭壁下僅有籮面大的一塊地方較爲平坦。而其對面有塊懸水小礁,削壁如牆,直立海上,兩礁間相距僅三米左右。

此時,我在灘礁的平坦處坐下來想休息一會,偶然抬頭,意外地發現對面的懸水礁礁壁上黃燦燦一片。這是什麼?我趕緊站起來細看,大喜過望:原來對面礁壁上的黃燦燦一片,都是拳頭般的大黃螺呀!

我想:“黃螺真的上灘了!”但當年春天的氣候還較寒冷,海水也是有時暖,有時陰冷,跳到海水裏行不行呀?我不由遲疑了片刻。但對面礁岩上的大黃螺實在太誘人!俗話說“鴨不怕寒,孩不怕冷”,正所謂“少年氣盛”,當時我也顧不了許多,幾近瘋狂地把外衣一摔,人就往海里跳。三下五除二,我快速地游到對面的礁壁下,開始,我半浮着身子,一手攀礁一手抓螺,快速的把手抓下來的黃螺往竹簍裏放。但這黃螺實在太多了,整個礁壁,從上到下都是螺,而且是螺背螺、螺疊螺,數也數不清。在此情況下,我可不能再用常規的手段採螺了。

我想,我得加快速度,改變方式。於是我用繩索把竹簍系在褲腰上,身子緊貼礁壁用竹簍兜着,同時以手作耙,手扒黃螺大面積地從壁上往下耙,只聽得“滴滴得得”連聲響,礁上的黃螺成批成堆地像滾球般落入我的竹簍中。即使這樣,我出手還是不夠快,因爲黃螺有個特性,一旦觸動,壁上的螺羣會極快地向海下蠕動,漁民們叫做“塌螺”。果然,不一會兒,礁壁上的螺球只剩一小半了。我想:“黃螺想要溜了?不行,我要抓緊撿螺。”但我看竹簍容量太小,乾脆脫下長褲,把兩隻褲腳扎牢當容器,就這樣,我採螺的成效更高了。稍後,當潮水返漲,小礁上來不及採擷的黃螺,己快速地全部潛入海底去了,此時我只得上了岸。

上岸後,我才發覺這海水確實夠冷的,而且那裏的海深有20多米,並有大鯊魚出入其間。我當年貿然下水,是很冒險的,但我己是滿心歡喜,滿載而歸了。

據說,那年的三月三,黃螺旺發,島上的人都撿到了很多的黃螺和巨螺,但以我撿到的數量爲最。回家一過稱,共有30多斤。當天晚上,我家舉行了盛大的海螺宴,有水煮黃螺,有清蒸螺醬,有油炒螺肉,還有製作成蔥油豆腐黃螺羹的,擺了滿滿的一大桌。這麼鮮嫩肥美的大黃螺,真的是味道好極了。

因爲黃螺實在太多了,除當日晚宴使用和贈送鄰居、親戚外,還剩下許多黃螺亟待處理。全家人只得一起動手,敲的敲、醃的醃,挑燈夜戰,忙了大半宿,這才把剩餘的黃螺全部製作了黃螺醬,儲存起來。待日後,讓我和家人再盡興地享受這海珍美味吧!

分享

點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