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傳:阿尼哥(Araniko,1243—1306):又名阿納噶木,尼泊爾人。幼年開始學習梵文與工藝製造,擅長雕像和佛塔建造。中統元年(1260),應召入吐蕃(今西藏地區),協助八思巴建黃金佛塔。翌年塔成,隨八思巴至燕京。至元二年(1265)起,先後修復銅像,制鐵法輪,鑄大都天文臺精密儀器,修建白塔。先後被任命爲人匠總管、光祿大夫、大司徒,領匠作院事。大德十年(1306)逝世,追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涼國公、上柱國,諡號敏慧。阿尼哥居中國40多年,修建佛塔3座、大寺9座、祀祠2座、道宮1座。他將尼泊爾的佛教藝術傳入中國,促進了漢、藏、尼佛教藝術風格和技法的相互影響和融合。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着綠樹紅牆……

由喬羽先生作詞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自20世紀50年代誕生後,很快就受到人們的喜愛,一時間唱遍大江南北。歌裏提到的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其實,北京阜成門內大街路北妙應寺內的白塔更爲古老。設計建造這座白塔的是一位來自尼泊爾的建築師,名叫阿尼哥。

阿尼哥雕像(網絡圖片)

一、17歲的工匠頭領

阿尼哥的家鄉帕坦,位於現在尼泊爾巴格馬蒂河南岸,北望今首都加德滿都,是一座具有濃郁佛教色彩的古老都市。這裏古稱“拉利特普爾”,意爲“藝術之城”,是一個能工巧匠彙集之地。

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尊崇佛教,在城市四方和中心建起的佛塔,屹立至今。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的阿尼哥自幼就對佛教建築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天資聰穎加上勤奮努力,他年紀輕輕就掌握了精湛的雕塑、繪畫技藝。

從元世祖忽必烈開始,藏傳佛教受到空前尊崇。歷代元朝皇帝在登基前都必須先受帝師的灌頂、受戒,因此可以說,他們都是藏傳佛教薩迦派的弟子。

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敕令在西藏薩迦修建一座黃金佛塔。藏傳佛教領袖八思巴向尼泊爾馬拉國王求助,招募100名尼泊爾工匠。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確定了80人前往西藏,年僅17歲的阿尼哥就是其中之一。阿尼哥來到中國後,自薦成爲工匠頭領。黃金佛塔完工後,八思巴將阿尼哥收爲弟子,留在身邊。

(忽必烈畫像,網絡圖片)

中統二年(1261),八思巴應詔進京弘法,阿尼哥隨行來到了當時的大汗之城——元大都。在皇宮的大殿上,八思巴向忽必烈推薦了一批人才。站在一旁的阿尼哥行動從容,神情淡定,引起了忽必烈的注意。

注視良久,忽必烈忽然問阿尼哥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是否感到害怕。阿尼哥坦然回答:“聖人子育萬方,子至父前,何懼之有。”

忽必烈又問他來此有何目的。阿尼哥緩緩答道:“臣的家在西域,奉命造塔吐蕃,二載而成。見彼土兵難,民不堪命,願陛下安輯之,不遠萬里,爲生靈而來耳!”

忽必烈又問:“你有何才能啊?”阿尼哥說:“臣以心爲師,頗知畫塑鑄金之藝。”他的回答令忽必烈驚歎不已。

爲了檢驗阿尼哥的才華,他命人取來一尊明堂鍼灸銅像,對阿尼哥說:“這尊銅像是宋朝遺留的舊物,因爲年久失修,有很多地方都缺損了。我曾經找過很多工匠來修復它,結果沒有人能完成這項任務。既然你精通書畫雕塑鑄金技藝,你能修好它,讓它煥然一新嗎?”

阿尼哥看了看銅像,回答道:“臣雖沒有做過這樣的銅像,但請讓我試一試。”

阿尼哥的勇氣打動了忽必烈,他專門讓人給阿尼哥在大寧宮裏找了一處幽靜的地方,修理鍼灸銅像。

至元二年(1265),經過4年的辛勤工作,阿尼哥終於完成了這項任務。修好的銅像“關鬲脈絡皆備,金工嘆其天巧,莫不愧服”。從此,阿尼哥得到了忽必烈的賞識和重用。

接下來,忽必烈又任命阿尼哥設計並主持修建了白塔,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故事,我們下期接着聊。

本文內容節選自《國際友人在北京》,頁下注未標註,如需查閱圖書完整版,請您至方誌館三層閱覽大廳(需公衆號內預約,也可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預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