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連虧三年三峽人壽欲突變,定調價值轉型業內建議以規模換質量

在成立三週年之際,三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峽人壽”)喊出了“突變”的口號。作爲新小公司,三峽人壽自2018年成立至今,已連虧3年,仍處虧損週期,儘管保費收入逐步上行,保費規模與同期成立的地方性壽險公司相比,卻略有遜色。

值得關注的是,在2021年工作計劃中,公司董事長提及,要以“以推進引戰增資爲契機,深化轉型”。當前,三峽人壽有45%股權處於被凍結或質押狀態,並列第一大股東新華聯控股所持的20%股權,存在被處置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分析,面對競爭激烈和複雜的市場環境,三峽人壽若能尋找到可協同資源的新股東進行賦能,可進一步激發經營活力,同時建議,正確的市場地位,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多元化的渠道構成,是中小公司安身立命的基礎,以規模換質量,推進業務價值轉型,是長期戰略。

深化轉型,欲以引戰增資爲契機

先來看成立三年來的歷年成績單。2018年,展業首年,三峽人壽保費收入1103.69萬元,淨虧損5795.63萬元;2019年,保費收入上升至9.17億元,虧損同步放大至1.19億元;2020年,根據各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統計,攬收保費11.02億元,增速20.17%,超過行業平均,淨虧損1.05億元,連續三年虧損。

儘管還處於虧損狀況,但對於成立初期的中小壽險公司而言,這是常態。

“初創公司處於戰略投入階段,出現一定的虧損是壽險行業經營規律的正常表現,也是業務全面開展的反映。前期,公司業務規模增長較快,固定成本等各項開支投入大,尚未形成規模經濟平攤成本”,一位壽險公司管理人士向藍鯨保險指出。從過往趨勢來看,壽險公司大多要走過“七平八盈”的磨合週期,是默認的規則。

但與同期成立的一批壽險公司相比,三峽人壽的發展速度,也談不上快。成立於2017年末的三峽人壽,註冊資本10億元,是第一家總部設在重慶的中資壽險公司。此後,國富人壽、海保人壽、北京人壽等地方性壽險公司陸續獲批開業,2020年,其餘3家公司的保費收入分別爲16億元、14億元以及26億元,規模保費上,三峽人壽被“後起之秀”壓了半頭。

在2021年計劃工作會議上,董事長黎已銘提出,2021年是三峽人壽的“攻關”之年,相關工作要求包括,以新發展理念爲統領,加快發展;以推進引戰增資爲契機,深化轉型;以高質量發展爲導向,做好提升;以嚴守風險底線爲前提,夯實內部管控基礎等。

“多數中小壽險公司前期虧損,普遍沒有形成自我補充資本的能力,融資渠道較爲單一,增資方面,主要依靠股東注資,或者是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上述壽險公司管理人士指出,其認爲,面對競爭激烈和複雜化的市場環境,若是能夠尋找到可協同資源的股東,進行賦能,對雙方都是好事,也能激發經營活力。

從股權結構來看,三峽人壽共有6家發起股東,重慶渝富資本、重慶高科集團、新華聯控股、江西華西均持股20%,重慶迪馬工業、重慶中科建設各持股15%、5%。但從狀態來看,新華聯控股所持的20%股權處於被凍結狀態,江西華西同誠、重慶中科建設所持的20%、5%股權,處於被質押狀態。

一位金融研究人士對藍鯨保險表示,本質上,股權質押屬於正常的商業行爲,因融資渠道相對較窄,一般民營股東進行股權質押更爲普遍,而金融保險股權是相對優質的質押品,只要流動性可持續,股權不被債權人處置,就不會對保險公司經營造成太大影響,但新華聯控股所持的股權,則存在歸屬的不確定性。

因流動性壓力,2021年初,新華聯控股所持有的亞太財險17.3%股權被司法拍賣,流拍後,通過“以物抵債”的形式,被民生信託取得。上述金融研究人士分析指出,考慮到新華聯控股所持有的三峽人壽股權已被凍結,若前者無法清償債務,相應股權也有被處置的可能。

對於增資引戰等事項,三峽人壽相關負責人回覆藍鯨保險稱,“公司確實有此方面意向且在推進,具體事項以對外發布的信息爲準。股權質押是正常的商業行爲,公司與股東是相互獨立的經營主體,股東方面的股權狀態目前不會影響公司正常經營”。

虛位以待,總經理一職空缺2年

聚焦三峽人壽業務層面,新小公司在有限的資源基礎上,要拼出一條血路,尋求規模的擴張,質量的提升,才能保證持續經營,但“突變”並不能一蹴而就,而需夯實前行。

從渠道來看,由於個險隊伍搭建需要長週期和大投入,5年-8年方可成熟,因此以三峽人壽爲代表的新小公司,主要產品依靠銀保渠道以及經代渠道,以2019年爲例,三峽人壽銀保渠道保費收入8.14億元,佔比88.77%。

保險業內人士王立剛曾向藍鯨保險分析指出,“對於中小壽險公司而言,銀保渠道能夠起到迅速提升保費規模、提升收益、提升知名度的作用,個險隊伍雖然能夠提供較高的價值率業務,但需要長時間的培育和較大的人力資源投入”。小公司資源稟賦相對有限,前期展業應當依賴於銀保、經代、網銷這類不需要太大固定成本投入的渠道,實現整體運作。並且目前,產品結構優化,銀保渠道開始銷售越來越多的高價值、中長期期繳保險產品,在價值率貢獻方面有所提升。

“先活下來,再活好,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生存和發展都很重要,但有先後之分”,一位壽險公司管理人士感嘆,正確的市場地位,細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多元化的渠道構成,是中小公司安身立命的基礎,以規模換質量,推進業務價值轉型,是長期戰略。

三峽人壽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經營正面向好,且在2020年三季度實現了當期盈利,2020年,在發展戰略上,大力實施價值轉型,聚焦高價值業務,長期期交業務佔比近30%。2021年,將進一步加大業務結構的轉型調整,堅持長期期繳價值業務爲主,力爭期繳業務佔比超50%”。

未來,還將不斷探索、積極創新,在公司現有經營能力範圍內,以“穩健經營”爲原則,做大做強、做廣做深互聯網、中介等輕資產銷售渠道,走出適合自身發展的輕重資產平衡發展新模式。

據瞭解,在以“服務庫區發展、服務重慶發展、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企業初心之下,三峽人壽制定了以“人才驅動”爲中心,以資本和投資爲兩個基本點的“一驅兩輪”核心戰略,促進企業經營發展。

人事方面,儘管成立時間不長,三峽人壽的領導班子也經歷了一番調整。2018年末,首任總經理安逸民任職不足一年既離開,2019年,副總經理、總經理助理、首席風險官等多位核心管理人員離職。截至目前,三峽人壽總經理職位已空缺2年之久,於致華於2019年5月起擔任主持工作的副總經理。

對此,一位保險業內人士評價,“地方性險企招聘專業高管難度較大,要麼經驗不足,要麼資源不夠,或者公司吸引力不強,險企需要通過人力資源改革,以市場化手段來招聘高管和人才”。其強調,保險公司的戰略發展確定後,需要持續推進,而高管的頻繁變動,可能造成戰略及經營思路的不斷改變,不利於公司在審慎決策的基礎上,達成戰略目標。(藍鯨保險 李丹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