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國企業家》記者 劉哲銘

頭圖來源丨中企圖庫

在《北京摺疊》裏,三個互相摺疊的世界,隱喻了不同的階層,折射了日益增長的差距。有人評價,那是一部披着科幻小說外衣的諷刺小說。

在郝景芳那裏,科幻小說作家仍是對自己的定位,但她也毫不隱藏對社會分層的焦慮。“我寫《北京摺疊》其實也是一樣的意思,我會認爲人羣已經分成了很多層,有的人已經在極速奔向未來,但也有很多人按照非常傳統的模式在生活,這樣的差距會越來越大。”4月15日,在《中國企業家》雜誌主辦的全球木蘭論壇暨2021(第十三屆)中國商界木蘭年會上,郝景芳坦言。

這種社會的巨大認知落差讓郝景芳選擇告別中國發展基金會研究員的職位,將這種差距彌合的意願化作成最新的身份——創業者,童行學院的創始人。她表示:“我相信教育是打開摺疊的密碼。”

在此之前,郝景芳將自己活成了大多數人理想中的樣子——中國第二個獲得雨果獎的科幻作家,第一個是劉慈欣。她既是經濟學博士,又在清華大學學過天體物理,同樣還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不停地跨界讓她沒有選擇火熱的思維教學、語言培訓,而是在童行學院課程中覆蓋科學、人文、藝術、社會四個板塊。

她總結說:教育有一個真理——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

以下爲郝景芳在全球木蘭論壇上的演講內容,有刪節:

我原來在清華大學先學了天體物理,後來讀了宏觀經濟學的博士,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面的一個智庫做了幾年的宏觀經濟研究,現在自己出來在做兒童通識教育。

帶着好奇去思考

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

說了這麼多身份,可能更多的人是因爲我寫科幻小說了解我。很多人都在問你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大跨度的人生?能做很多的跨界內容,還可以去做企業,也可以寫小說。

這不是因爲我自己一定比別人的天賦高多少,而是因爲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學習所有的知識,都是在用好奇心推動,都是因爲我想解決一個問題。

比如我上高中的時候,非常想知道量子力學到底是怎麼回事,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考了物理系。在物理系的時候,我又非常想了解經濟學的模型和我們物理系自然的模型到底是不是一樣的,我又去讀了經濟學博士,還用引力模型去研究國際貿易。

在滿足了這個好奇心之後,又開始想要了解當前的社會往未來發展到底會怎樣?又去做了宏觀經濟研究的很多調研。我現在去做企業,因爲我非常想要知道像這樣的遊戲化學習、通識教育,是否真的能夠讓孩子大大地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

我發現,當我是以好奇心推動,當我真的帶着我全心全意探究問題的心理去學習的時候。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學了很多領域的知識,而且我能把這些知識學的更加深入,因爲我是隨時隨地帶着思考在學習的,我一直都在想,這樣的一些知識到底有沒有解答我心中的疑問呢?還沒有解答,那我就再不斷地思考。

只有當你思考的時候,你學到的東西纔是真正能記住的,這是教育學領域裏的一個真理: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所以,其實是問題引導、思考探究、跨界學習,才能讓我在如此多的領域裏都能夠做到一個相對還不錯的成績。

我的夢想來自於看到“摺疊”帶來的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當我們實實在在在做一些科幻的時候,會發現是需要非常多跨界的。比如說我們現在想做一點點科幻的影視,或科幻動漫的時候,做這種視覺的呈現,需要即懂科學、又懂美術的人去做,需要他即懂情感,又懂技術,可這樣的跨界人才根本找不到。

很多高科技領域也面臨這樣的困境,技術人才們不知道新技術要在什麼落地場景應用,我們經常笑他們拿着錘子找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這是因爲這些科技人才從很早就被劃分到一個高精尖的科技領域,在這個科技領域裏,他們做了很多年的研究,可他們並沒有接受訓練商業的場景是怎樣的,商業的邏輯是怎樣的,這個經濟規律的供需到底是如何的。

另一方面,時代在快速地發展變化,經濟、科技都在變化,職場上需要的人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們的教育還在按照三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方式培養人,新時代需要的人才非常急缺。

我寫《北京摺疊》其實也是一樣的意思,我會認爲人羣已經分成了很多層,有的人已經在極速地奔向未來,但也有很多人按照非常傳統的模式在生活,這樣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我自己看到了整個社會的巨大認知落差,我非常希望能夠讓各個地方的小朋友,讓所有家庭的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到最前沿的科技,接觸到整個時代發展的趨勢變化,能夠接觸到藝術素養的培養,接觸到這種人文對情感的理解。通過這種互聯網的學習,接觸到這些前沿的時代,他們在下一個時代,都可以成爲創造力的人才,成爲真正能夠適應下一個時代的跨界人才。

我相信教育是打開摺疊的密碼。這就是我自己的夢想,也是我自己現在爲什麼做童行學院,因爲當我看到人才巨大的不匹配,和這種因爲摺疊拉開的人與人之間很大的差距。

童行學院由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發起,涵蓋科學、人文、藝術、思維4大學習領域,爲3-12歲兒童提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通識啓蒙課程,通過探索型跨學科融合學習,讓兒童思維寬廣,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