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基金再添募集失敗案例 年內已達9只

發行市場持續降溫,公募基金再添募集失敗案例。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基金於4月19日發佈了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至此年內已有9只基金募集失敗,其中過半爲偏股混合基金。

基金募集失敗,是發行市場艱難時刻的縮影。4月已過三分之二,本月新發基金規模不足500億,僅佔上月全月發行規模的18%。以股票型與混合型爲代表的權益類基金顯著“退燒”。

延期發行仍募集失敗

4月19日,富安達基金髮布關於旗下富安達雙擎驅動混合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相關內容顯示,這隻偏股混合型基金自3月22日起開始募集,截至4月16日基金募集期限屆滿,未能滿足基金備案的條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初,該基金還曾延長募集期,但半個月後,募集仍然無法完成。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投資者購買基金的熱情驟降,資金難找是該產品募集失敗的主要原因。新發基金‘魅力’不夠,還與基金公司旗下部分產品的長期業績表現平平有密切關係。如果基金公司業績好,新發基金募集會容易一些。”

據統計,這已是年內第9只宣告募集失敗的新發基金。這些發行失敗的基金中,權益類基金佔據了大部分。具體來看,5只爲主動偏股型基金,2只純債基金,1只二級債基,1只指數型基金。春節後至今兩個月時間內,有6只基金髮行失敗,春節前一個多月內發行失敗的基金有3只。發行的公司中,不乏像交銀施羅德這樣市場號召力比較大的基金公司,但多爲中小型公司。

對此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同一檔期內上架的新基金很容易出現發行“冷熱不均”的現象,在市場情緒偏冷時更是如此。即使在去年如火如荼的基金募集大年,也有25只新基金募集失敗。“春節前投資者熱情高漲,隨着市場情緒的降溫,一些發行檔期安排欠佳、品牌效應不強或者基金經理業績欠佳的新品便賣不動了。”

新發基金

數量和規模銳減

事實上,進入4月以來以來,股市的持續震盪,令基金髮行再度降溫,新發基金的數量和發行份額銳減。

統計數據顯示,按照基金成立日期統計,截至4月19日,4月以來市場上新發基金數量爲56只,合計發行規模498.3億元。而在今年1月、2月、3月,分別有120只、122只、184只新基金成立,發行規模分別達4901.4億元、2966.8億元、1819.95億元。

對比來看,4月新發基金數量及發行規模較今年前3月呈斷崖式下滑態勢。相較於基金髮行顯著降溫的3月份,4月已過三分之二,本月新發基金規模也僅佔上月全月發行規模的18%。

在這樣的背景下,“固收+”策略的債類基金又一次扛起基金髮行大旗。

具體來看,4月以來成立的基金中,募集金額前十的基金中有8只爲純債基金和“固收+”基金。

華富基金總經理助理、固定收益部總監尹培俊認爲,中期視角看,疫情暴發至今國內宏觀經濟依次經歷了疫情後復甦、經濟擴張、經濟過熱等環境,隨着宏觀流行性轉向中性,過去2年估值擴張的權益資產的預期回報率應將有所降低,而在未來的1~2年中,經濟增長斜率放緩也會帶來債券資產的趨勢性機會。“‘固收+’產品,可以通過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兼顧各類資產的性價比,有效調節股債之間的倉位配比,兼具攻守特徵。‘固收+’產品在固收底倉的基礎上,追求適度的風險報酬,相對於傳統固定收益產品有望得到更高收益回報。”尹培俊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