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期間,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院長李稻葵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爲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必須創造十年二十年期的金融工具,固定利率的或者利率相對比較低的金融工具。他還同時表示,當前財政比較緊張,在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上,其傾向於謹慎採用財政政策。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那麼,金融如何助力碳中和碳達峯目標的實現?李稻葵表示,金融在實現碳中和目標中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現在我們的金融工具都太短期了,這導致企業深受其苦——一般銀行給企業貸款就是三年期,頂多五年期,但很多企業運行是長期的,所以每三年、每五年就要續一次,續一次就要出現很多問題。爲了支持碳中和、碳達峯,必須創造十年二十年期的金融工具,固定利率的或者利率相對比較低的金融工具。”

李稻葵說,國際上對綠色金融的需求很高,未來很多金融機構會特別強調要投資於綠色產業。比如,國外一些退休養老金,像哈佛大學四百億美元的資金,它們願意投資到綠色金融上去。“所以,我們國家金融行業一定要抓住碳中和、碳達峯的歷史機遇,創造一批在國際上經得起推敲的綠色投資產品。這件事如果能推開的話功德無量,這不僅能幫助我們國家的綠色產業發展,同時也可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因爲金融機構發的是人民幣的綠色債,國際上的基金都願意投綠色債,綠色金融的前景是非常廣闊。”

那麼,財政能否在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中發揮作用?李稻葵表示,在支持碳達峯碳中和目標實現上,其傾向於謹慎採用財政政策,具體的財政政策的落地要慎之又慎。“當前我們的財政比較緊張。經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2020年的疫情這兩輪衝擊,當前我們的財政包袱很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傷了元氣的。我傾向於認爲,當前中國財政要有一個休養生息的窗口,別什麼事情都找財政補貼。如果什麼事情都往財政上走的話,財政變成了一個萬花筒,或者說的不好聽就是政策垃圾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