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21年中國投資發展報告:綠色金融空間打開,房地產經濟驅動力下降

近日,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建投”)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發佈了2021年《中國投資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旨在對上年度中國投資行業和市場進行盤點與回顧,對本年度中國投資發展進行預測和展望。

報告表示,2020年中國GDP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同比增長2.3%,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但是,目前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特別是供需兩端復甦不平衡,居民消費恢復滯後,宏觀槓桿率顯著抬升。

中國建投投資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張志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未來經濟運行將更加穩健,或將呈現三大特點:一是上半年經濟有望恢復常態,全年經濟前高後低,全年GDP增速估計在6%-10%區間。二是消費有望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內需復甦步伐很大程度上或將決定全年經濟增速。三是未來依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貨幣政策逐步正常化是趨勢

數據顯示,3月PPI同比上漲4.40%,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轉爲上漲0.40%。

張志前表示,這次PPI上漲是在之前接近一年半持續下降後,今年1月份改變了這種趨勢。主要受全球流動性寬鬆、市場需求有所復甦、供給短期又比較短缺等因素推動,同比呈現上漲現象。在供給端快速恢復的大背景下,伴隨着供給的質量、供給的能力不斷逐步改善,國內上游產品的價格不具備長期上漲的基礎。

他進一步指出,“再看CPI,3月份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轉爲上漲0.40%,但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同比持平,綜合工業消費品價格和食品價格等來看,全年CPI有望保持在一個溫和的區間。不存在嚴重通脹壓力。”

對於市場擔憂的PPI上行是否會加速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話題,張志前向記者表示,隨着疫苗的普遍接種和經濟的逐步恢復,貨幣政策逐步實現正常化是一個大趨勢。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疫情還沒有徹底結束,經濟復甦的步伐並不穩固,貨幣政策短時間內不會迴歸常態。經濟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總需求回到內生增長軌道,是減少刺激政策、收緊貨幣政策的重要條件。

從另一方面看,貨幣寬鬆導致宏觀槓桿率不斷攀升,金融市場風險不斷累積。當前我國央行正在不斷強化貨幣政策“宏觀審慎”的原則,着力注重通過結構性手段爲實體經濟紓活水降成本,重點爲涉農、民營製造業、小微企業提供持續支持,守住不發生系統金融風險的底線。

張志前認爲,“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長18.3%,這麼好的成績估計在全球範圍內寥寥無幾,或一枝獨秀,領跑全球。但這個成績,還在預期之內,包括各大外媒的分析預測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速可能達兩位數,因爲我們加大了復工復產的力度,再加上員工就地過年工作日有所增加、上年較低基數等,預計會有大幅反彈。”

報告表示,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進程有望加快,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將逐步迴歸常態,對重點消費領域的結構性刺激政策有望對居民消費形成顯著提振。如果疫情形勢不發生超預期惡化,預計2021年中國實際GDP增速有望達到8%,其中國內消費貢獻佔比將在七成以上;隨着經濟運行迴歸常態,“穩槓桿”壓力將大爲緩解,市場利率可能重回上行;預計PPI全年增速將回升至2%以上,CPI全年增速約爲1%。

房地產投資的經濟增長驅動力將顯著下降

報告指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新發展格局將加快構建。“雙循環”的核心戰略基點在於通過擴大內需,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環節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實現需求引領和供給創造的協調統一,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201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驅動力也將發生深刻調整。

房地產投資方面,房地產是疫情發生以來國內韌性最強的行業之一,並一直是穩定國內投資需求的支撐引擎。但是在“房住不炒”的核心定位下,房地產融資政策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逐步收緊。從2021年年初監管對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劃定紅線”來看,遏制房地產金融化、泡沫化,嚴防信貸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是2021年主基調,房地產融資政策不僅不會放鬆,甚至不排除進一步收緊的可能。

因此,房地產投資對經濟增長驅動作用將較2020年出現顯著下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3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3600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3.8萬億元,雙雙創下歷史同期新高。

張志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應該說,房地產涉及投資和消費,關係民生和發展仍然很熱。”

他分析,受供需矛盾等因素的影響,在一些市場熱度很高、供應依然不足、居民槓桿率健康的大城市,今年房價上漲壓力較大,存量房熱度可能會持續。在租賃房市場,受疫情的影響,租金下降較爲明顯,城市租房者的消費降級較爲明顯。大城市尤其是一線城市面臨供應無法跟上需求的問題,已經進入存量房市場。未來這些城市存量房市場的熱度將可能會持續。

從資金端看,2020年房企融資渠道不斷收窄,海外債、公司債、房地產信託的規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降。由於“三條紅線”、貸款集中度管控等多個針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監管舉措相繼落地,房企的“野蠻增長”將明顯受限,疊加宏觀政策對居民去槓桿的繼續引導,未來全行業將進一步迴歸理性增長邏輯。

張志前認爲,“房住不炒”,這個主旋律不會改變。十四五期間,對於房地產融資監管力度將會進一步增強。房地產將強調金融、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協調發展,房地產的民生屬性在將會更加凸顯。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綠色金融國家標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紮實做好碳達峯、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爲重點工作之一。報告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峯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

當被問及碳中和背景下綠色金融的投資機會時,張志前表示, “落實碳達峯和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和激勵機制”被納入中國人民銀行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在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金融業亦責無旁貸,也大有可爲。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儘快完善綠色金融體系,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綠色金融國家標準,將有助於推進我國經濟實現綠色轉型的任務,早日跨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一是構建標準化的綠色金融體系,覆蓋多層次產品和交易。對現行標準加以整合,充分考慮各類金融產品發展階段、規模、特徵之間的差異。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綠色金融國家標準,加快推進我國經濟早日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

二是創新綠色金融產品與服務,促進更多資本流向綠色低碳領域。各類傳統金融機構要加快進行綠色改造,加快適應服務綠色治理和綠色發展的需要;培育和壯大各類綠色金融市場主體。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工具和服務方式,爲綠色資金提供豐富的投資渠道,推動綠色資金供需相互促進、良性循環。

三是穩步推進碳市場建設,滿足減排形勢需要。加快完善碳市場交易制度,大力發展二級交易市場,鼓勵更多企業、機構和個人參與自願減排、實現自身“碳中和”。加快碳市場的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作者:邊萬莉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