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3f75a9ab1dea8012195869467eb.jpg@1280w_1l_2o_100sh.jpg

這個社會中的許多人,原本都是擁有自身的靈魂的。

可是,隨着當今社會的發展,隨着社會節奏的加快,隨着人情關係網絡的愈發複雜,那麼人也就陷入到了無休止的悲哀當中。

在職場中,有些人會爲了一時的升職加薪無望而失去工作的希望;

在生活中,有些人會爲了別人的幾句話而內心忐忑不安,甚至自己責備自己;

在人際關係場上,有些人會爲了羣體的站隊和排擠而活得不自由,過分讓自己的心靈封閉了起來。

這就是當代人無奈的地方,因爲他們都缺失了自我的想法,缺失了自我的靈魂,從而活成了行屍走肉般的模樣。

而餘秋雨先生曾坦言道:“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際交往上,經常減肥、排毒,纔會輕輕鬆鬆地走以後的路。”

別把這生活中的不幸都當成是較爲苦惱的事兒。有些時候,並非是生活太苦,而是你糾結得太多。

因爲人這一生就是苦的,所以我們稱之爲“苦旅”。要想化苦爲樂,那就需要人有着極高的智慧了。

餘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寫道:“大智不羣,大善無幫,何懼孤步,何懼毀謗。”

別懼怕什麼,也別擔心什麼,這纔是坦然瀟灑的一生。

08c218c2bdc44f998779cb93d8c5427a.jpeg

大智不羣,順心而行

在現代社會,大多人都會對自身合不合羣而感到特別糾結。甚至有一些人,他們還會失去主見,看到別人怎麼做,自己就怎麼做。

這不是好的做法,而是愚蠢。

假設你是一個較爲不合羣,性格自由,不喜歡被人拘束的人,那麼你最好的做法不是盲目合羣,而是擇善而居,適合的圈子才加入,不適合的羣體就遠離。

可是,你並非順心而行,而是發現自己的好朋友加入到這個圈子了,你也想不甘落後,便加入其中。

這樣的行爲,真的是正確的嗎?不正確。

因爲加入的圈子不對,那最後受到傷害的,依舊是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餘秋雨先生有言:“什麼季節觀什麼景,什麼時令賞什麼花,這才完整和自然。”

什麼人就加什麼圈子,什麼性格就做什麼事兒,這纔是符合自然發展規則的行爲。

況且,要是人自己感覺到不想合羣,那就別去合羣。你的人生只屬於你自己,而不屬於其他的任何人。

1a30bf97201e4aa7ad3989e02c69e578.jpeg

大善無幫,授人以“漁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麼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你給別人一條魚,一桶魚,不如直接教給別人捕魚的技術,這纔是人最大的善良。

你認爲直接幫助別人,直接給別人結果,這就是善良。其實,這不是善良,而是惡行。

因爲人類是有惰性的,只要你幫助了他,他就肯定會揪着你不放,依賴你,甚至他自己還失去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當別人沒有急事,反正就是較爲貧窮,來到你借錢時,你該怎麼辦呢?是借給他,還是不借給他呢?

因爲他沒有急事,所以我們不必要把錢借給他,有可能你把錢借給他之後,他還纏上你了,不想自力更生了。

如此,我們最好的做法,便是要引導他們自己去工作,自己去靠勞動力賺錢。

而這種智慧,不僅對爲人處世是有幫助的,哪怕是我們教育自己的子孫後輩,也是大有裨益的。

51d9e99099cf42db9764060d694a5b77.jpeg

何懼孤步,單槍匹馬面對世界

一個人,不管他怎麼厲害,怎麼有本事,都會在某一天成爲孤家寡人,單槍匹馬去面對這個世界。

因爲人生來就是孤獨的。哪怕你是這世上最合羣,朋友最多的人,可在某一天,你就會明白,原來自己是孤獨的。

因爲人出生之時,本來就是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你的人生只由你一個人去過,你的道路只能你一個人去走。

別認爲他人能夠伴你到老,就算是你的父母,他們都不可能陪你活到100歲。

終究有一天,我們是要一個人過獨木橋,一個人蜿蜒前行的。

所以餘秋雨先生提出,總有人在路邊問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兩者關係如何?”我回答:“沒有兩者。路,就是書。”

人生是本大書,生活是條大道,我們能在其中體會到什麼,能在其中收穫到什麼,關鍵不是看別人,而是要看自己。

57ef5b8484764cabbce3ebb7960ed060.jpeg

何懼毀謗,清者自清

古人有言:“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惡人怕天不怕。”

一個人安守正道,也有着自身的善良,那麼這個人哪怕被別人欺負,也都不會被上天欺負,而是在最後得到福報。

一個人過分邪惡,過分作威作福,也許別人會懼怕他,可上天那是不會怕他的。因爲善惡到頭終有報。

我們能發現,爲何有些人被人詆譭了,可他卻活得安然自在,甚至在未來還會得到更多的收穫和得益呢?

就是因爲清白的人,他本身就沒有害人的心。如此,清者自清,惡人自惡,那就會導致一切的因果。

所謂“因果”,就是你種下怎樣的種子,就會結出怎樣的果實。

所以說,我們人不管處在怎樣的境地當中,該保持善心,就得保持善心。因爲人之善心,是擺脫世間邪惡侵擾的無上智慧。

如此,何懼孤步,何懼毀謗?這值得我們深思。

文/舒山有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