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左:王春歡與團隊在黨旗下宣誓

2400多萬常住人口,13億平方米城市建築總量,215個街道、鄉鎮,1.3萬個住宅小區……如果將城市比作有機生命體,社區就是神經末梢,能精準捕捉、感知最深刻多元的城市之變。

2014年,上海市委將“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確定爲當年的一號課題。調研組認爲,社會治理核心在人,治理過程要服務於人的全面成長。

由此,上海在全國範圍內率先開始探索建立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爲他們減負、提薪、打通職業通道。這些年來,一系列政策組合拳之下,紅利逐漸釋放。社區工作者待遇顯著升級,並擁有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發展的暢通渠道。更多年輕人在求職時開始將視線投向基層社區,“小巷總理”隊伍迎來許多新面孔。

他們之中,有退伍軍人,有海歸英才,也有企業白領。豐富多元的人才結構,意味着這一職業開始真正被認可、被研究、被重視。截至目前,全市近5.3萬名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39週歲,大專以上學歷佔88.9%。

大城之治,重心在城鄉社區。如果將數千個居村委會視爲城市治理的細胞,那麼居村委會黨組織書記就是細胞核。無論是推動發展、服務羣衆,或是凝聚人心、促進和諧,他們的作用都應當被正視。

歷經數年,上海已培養打造出一支優秀的社區書記隊伍。在“小巷總理”的崗位上,他們既獲得了事業上的“尊嚴感”,也贏得了人生中的“成就感”。

爲充分彰顯新時代基層社區幹部擔當作爲的精神面貌,在市委宣傳部支持指導下,市民政局啓動了首屆“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的宣傳推選活動。經線索徵集、組織推薦、網絡投票和專家評審,共推選產生10位“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及6位“提名獎”人選。

他們之中,有的不懼風險,連續衝鋒在社區疫情防控最前線;有的堅守崗位,用心用情打動羣衆;有的穿梭於尋常巷陌間,鏈接資源、服務羣衆。寒來暑往,這些社區工作者們紮根基層,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自我,爲人民羣衆創造美好品質生活。

今後,上海還將持續開展該項評選活動,挖掘更多優秀社區工作者的動人故事,讓這支年輕活力、有創造力的隊伍被更多人知曉、瞭解,樹起申城社區工作者新典範。

家園保衛者

衝鋒在前 頂在一線

最近,滬上各區陸續啓動新入職社區工作者培訓。在這些新面孔中,不乏許多留學歸國英才。他們說,投身社區,是因爲看到了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這讓他們看到了這份工作的價值所在。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市5.3萬名社區工作者衝鋒在社區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共同構築起超大城市嚴密防控鏈,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外地牌照、半月內去過重點區域、體溫38攝氏度……當種種關鍵詞疊加,立刻引起了浦東新區祝橋鎮明星村黨總支書記蘇志平的警覺。緊挨着祝橋鎮工業園區的明星村,外來人口多,疫情防控壓力巨大。爲此,在蘇志平的帶領下,工作人員們連續3個多月堅守崗位。每一次轉運發熱人員,他都親力親爲,並準備好應對方案。蘇志平說,“這是我們堅守的陣地,沒有理由退縮,沒有理由懈怠!”

“記得戴口罩”“量一下體溫”……在疫情防控最喫勁的時候,寶山區大場鎮錦秋花園居民區大門出入口總是立着這樣一個溫暖的背影。他就是該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吳偉良。後來,在接到機場抗疫駐守的招募通知後,他第一時間積極報名。在長達21天的駐守中,憑藉紮根社區多年的經驗,他圓滿完成任務,牢牢守住入境“第一關”。

外籍人士聚集的長寧區新涇鎮同樣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在綠八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劉觀錫帶領下,社區專門向外籍居民製作發放多語種《防疫友情提示卡》,並裝備多語種健康觀察“語音15問”等。讓不少社區居民印象深刻的是,一天晚上,一戶外籍居民返滬,劉觀錫早早就等候在了小區門口。當這戶居民從機場抵達小區後,劉觀錫直接向其遞上了事先準備好的黃色防疫專用垃圾袋,並將隔離事項一一交代清楚後,方纔離開。

毗鄰虹橋交通樞紐,閔行區新虹街道也面臨着防控壓力。租客人數超過本地居民,該街道內的愛博五村防疫形勢嚴峻。危急時刻,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陳蓓苾挺身而出,帶着團隊連續堅守在小區一線。短短時日,他們不停歇地撥打出了1600個關愛電話,不僅確認了小區內空乘人員的實時動態,也徹底打消了居民疑慮。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小巷總理”們化身家園保衛者,衝鋒在前,頂在一線。從摸排信息到預約口罩,他們默默堅守奮戰在平凡崗位上,爲城市疫情防控築起堅實藩籬。

社區活動家

搭建平臺 鏈接資源

有人說,社區工作者就像是社區活動家,他們的核心任務就是搭建平臺,讓各方資源在小小社區裏彙集融合,充分發揮好社區自治共治之力。

在“1+6”課題實施的同一年,在街道工作了十餘年的陸建華主動請纓轉崗到了社區。他曾去過楊浦區五角場街道最“老”的社區——東鄲小區。一開始,居民們對他這個初來乍到的“愣頭青”不看好。但作爲一名曾經的消防戰士,陸建華沒有因此失去信心。他默默跟着居民區老書記走遍小區的每一個角落,並將百姓需求、困難逐條記錄在本子上、心坎裏。他笑言:“社區工作像籮筐,什麼問題都往裏裝”。

2017年,他又從老舊小區“換防”到如今的創智坊開放式社區。商戶衆多、企業林立,陸建華面臨着與以往全然不同的社區環境。這裏不僅有全市首條獲政府認可的“外擺位”網紅街區大學路,沿線更集聚了在線教育、人工智能等互聯網小微企業。

爲進一步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程度,在陸建華的牽頭帶領下,一個由物業公司、業委會、商家和居民代表等多元力量組成的大學路街區自我管理委員會應運而生。後來的故事裏,多了一扇人們熟悉的“睦鄰門”。破除的是圍牆,聯繫的卻是人心,承載的是社區共建、共治、共享的努力。

6年前,胡文瑾從一名企業白領轉型成社區工作者。最初,她認爲,這是一份簡單、輕鬆的居委工作。可真正深入下去,胡文瑾發現,社區工作人多、事小,卻十分複雜繁瑣。紮根社區的歲月裏,她有過委屈、失望、挫敗。然而,居民們的一個笑容、一聲謝謝,又讓她覺得一切都值得了。在她的帶領下,從社區黨建平臺到陽光暖心坊品牌,更多居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成爲社區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

林龍全,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耀江花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紮根社區十三載。善於動腦動心的林龍全說,“辦法總比問題多”。基層社區,大多面臨着雞毛蒜皮的小事或矛盾糾紛。但他堅信,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可以破解各類矛盾和難題。在他的牽頭下,一本住戶守則應運而生。散見於法律條款中涉及寵物飼養、車輛行駛與停放等容易引發居民矛盾的內容統統被裝進這本“口袋書”。符合小區實際的各類自治規約,有效解決了生活裏的矛盾糾紛。今年,結合新頒佈的《民法典》,他還把房屋安全等內容添入其中,發佈3.0版住戶守則。

與滬上大多居民區類似,涼城新村街道第五居民區也曾被物業問題困擾。爲此,該社區居委會主任孫雁主動擔起了一個新崗位——業委會執行祕書。他不僅積極參加街道培訓課程,還自學起了龐雜枯燥的法律條文。在他的專業指導下,業委會順利選出了自己滿意的物業。通過引入“物聯網”智能停車系統、成片化推進老小區加裝電梯、合併小小區等,社區面貌徹底煥新。孫雁還積極籌劃着社區的未來,計劃在社區軟件管理上再次突破,並探索物業質價雙提升的新路徑。

隨着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不少社區還面臨着養老難題。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如何滿足老年人“原居安老”願望?餘美香所在的樂山二三村,退役老兵、獨居老人、社區孤老等佔比近四成。爲此,她專門結合“鄰里匯”平臺,深入發展社區嵌入式居家養老,提供更用心、更精細、更科學的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享受更舒心愜意的晚年生活。

聚焦人民羣衆 “急難愁盼”,有着23年社區工作經驗的袁倍麗將小區綜合改造、加裝電梯列入重點建設清單。作爲青浦區盈浦街道城北社區黨總支書記,她的期盼是解決百姓最迫切的“老、小、舊、遠”等問題。回想這些年的工作,“雖然遇到過各種難,但看到社區越來越美,心裏就會美滋滋的”。

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微小單元被激活,種種梗阻難題迎刃而解。在靜安寺街道,電瓶車亂充電、信箱改造、樓道堆物曾讓不少居民困擾不已。華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靜聯想到了樓組黨支部,通過引入一批組織者、推動者、協調者,公開透明的陽光參與方案,徹底解決樓道內生問題。在垃圾分類中,嘉定區菊園新區嘉楓社區同樣依託社區自治力量。在該社區黨總支書記周逸薇的帶領下,一張由點贊榜和曝光欄組成的“紅黑榜”,成功提高社區居民自覺分類積極性。針對流動性較大的租客,小區還鼓勵將垃圾分類寫進租房合同,使垃圾分類真正從理念內化爲習慣。

鄉村改造家

創新模式 解決梗阻難題

這些年,滬上各區開始有意識地培養年輕社區工作者。這是因爲, “小巷總理”們迎來一輪退休潮。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到本世紀初,一大批有經驗閱歷的國企員工在轉制後來到社區、鄉村。這些敲得開門、說得上話、辦得成事的老書記,集體邁入退休年齡。社區幹部的“斷檔”問題就此進入各區視線。

金山區亭林鎮東新村,毗鄰亭林工業區,轄區外來人口近1.2萬人,租賃房屋數佔總房屋數58.5%。倒掛的人口結構,牽連出種種安全隱患問題。2019年,在80後年輕書記王春歡帶領下,宅基地房屋租賃旅館式服務新模式一舉破解這一梗阻難題。

初時,這名年輕書記也曾遭遇質疑聲。村民們說,“這是我們自家的房屋,村裏憑什麼管?”王春歡沒有因此放棄,通過一次次村民大會反覆勸說、介紹。最後,村民們的態度漸漸鬆動。在王春歡的帶領下,村裏不僅建起了房屋租賃旅館式分臺,還開設線上旅館式房屋租賃功能。爲提高出租房安全係數,村裏還邀請綜治辦、安全辦等部門進行聯合驗收評估,並實行“紅黃綠”統一掛牌。綠牌准予租賃;黃牌限期三個月內整改;紅牌爲禁止租賃,整改到位後方可租賃。

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曾是浦星公路旁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村路泥濘、房屋破舊。在吳房村黨總支書記秦瑛帶領下,吳房村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提出“產城鄉一體化”概念,並通過整體一盤棋規劃實現“農區-園區-鎮區”三區聯動。如今再步入吳房村,粉牆黛瓦、小橋流水、花木蔥蘢,一片江南水鄉景象。

不止於面貌煥新,鄉村公共服務的內涵品質也在不斷進階。在地域廣袤的崇明區,延伸至村居的養老顧問點順利打通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難題。朱彩珍,崇明區新海鎮躍進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她的另一個身份是上海市金牌養老顧問。繁忙的社區工作之外,她利用業餘時間爲自己“充電”。她說,只有熟記養老政策、服務資源,才能對老人提出的問題“有問必答”。

老房加梯,這樁百姓期盼許久的惠民實事,在松江區岳陽街道西林塔居民區照進現實。作爲松江城區首個簽約加裝電梯的小區,該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姚梅深刻感受到箇中曲折。從開始溝通到籤合同,前後共開展了6輪徵詢會議。姚梅一次次向居民耐心解釋,最終贏得了居民們對加梯的信心與支持。

超大城市社區治理,考驗的是“繡花功夫”。上海的六千多個居村委會,各有各的難。日日紮根基層的社區工作者們要練就敏銳度、觀察力,去尋找那些民生感受度最深的熱點議題。找對切入點,自然能吸引居民走出家門、走進議事廳。當同住在一個社區的居民們尋到共同價值,公共行爲自然而然便有了規制,越來越美的和諧社區也因此呈現。

相關鏈接

2020年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

(排名不分先後)

■楊浦區五角場街道創智坊居民區黨支部書記 陸建華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耀江花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林龍全

■浦東新區祝橋鎮明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蘇志平

■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第五居委會主任 孫雁

■普陀區桃浦鎮陽光建華城第四居委會主任 胡文瑾

■徐彙區徐家彙街道樂山二三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餘美香

■長寧區新涇鎮綠八居民區黨支部書記(九級職員)劉觀錫

■青浦區盈浦街道城北社區黨總支書記 袁倍麗

■寶山區大場鎮錦秋花園居民區黨總支副書記 吳偉良

■金山區亭林鎮東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王春歡

2020年上海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提名獎”

(排名不分先後)

■靜安區靜安寺街道華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王靜

■松江區岳陽街道西林塔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姚梅

■奉賢區青村鎮吳房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秦瑛

■閔行區新虹街道愛博五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陳蓓苾

■嘉定區菊園新區勝竹路黨建分中心社區黨委副書記,嘉楓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周逸薇

■崇明區新海鎮躍進居民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 朱彩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