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春有你3》暫停錄製背後,娛樂圈造星的祕密|樂言商業

諸多資本、商業資源進入此類節目,通過造星,各方都獲取利益,而這中間就會出現飯圈灰色產業鏈、說不清的集資、打榜、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青春陽光的少男少女,唱跳組合,閃亮出道,然後就是諸多的粉絲、鮮花和掌聲。一時間,選秀節目層出不窮。

然而,就在日前,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現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第三季節目錄制。節目組很快做出回應,表示將嚴格落實廣電行政部門有關管理規定,從即日起暫停該節目錄制,切實履行平臺主體責任,積極承擔媒體社會責任,進一步完善節目管理制度,認真核查並整改存在的問題。

緣何一檔熱播節目會被叫停錄製?原來是近期有消息曝出,粉絲爲了給自己的偶像打榜,必須購買指定乳製品,掃瓶蓋碼才能投票,但買了太多乳製品喝不掉,於是只能倒奶,造成大量食品浪費。同時,還有節目選手出現問題。

筆者長期觀察文娛產業,並與諸多業內人士深度採訪後瞭解到,這幾年太多的選秀節目出爐,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偶像,粉絲經濟崛起,造星運動此起彼伏,這引得更多的少年們想要通過選秀節目進入娛樂圈。也使得諸多資本、商業資源進入此類節目,通過造星,各方都獲取利益,而這中間就會出現飯圈灰色產業鏈、說不清的集資、打榜、資源浪費等諸多問題。

我的偶像要出道,要紅!

和以前看看影視作品、聽聽歌的時代不同,如今的追星是需要參與感的,所謂“偶像養成”,即你喜歡的偶像能不能出道,能不能紅,能紅多久,在粉絲看來取決於粉絲們自己。這就讓粉絲很有驅動力,他們會認爲“我要送我的偶像出道,我的偶像也代表了我的價值觀,成就他,就是成就我自己!”

有了這樣的“偶像養成”粉絲基礎,選秀節目就有了模式——打造一羣新人,讓新人們進行才藝競爭,吸引粉絲,由粉絲投票來決定誰能出道,誰是最紅的C位,甚至是之後演出的排序地位等。

投票打榜,大有講究。筆者曾經嘗試過參加類似活動,發現正常投票只能少量,當你要大量支持偶像時,必須要付出代價——或購買VIP資格、或購買指定商品,總之就是必須花錢,如果不花錢,那麼你的投票力度將會非常有限。“奶票”只是其中一種方式,即購買主辦方指定乳製品(所以被稱爲“奶票”),“奶票”越多,你的投票數量就會越多,但卻造成喝不完的乳製品被浪費了。還有其他的商業合作也是一樣,總之就是花錢越多,你喜歡的偶像得票就會越多,甚至還有兜售賬號或幫忙投票打榜的“黃牛”,專做飯圈刷數據的生意。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2月發佈的《網絡綜藝節目內容審覈標準細則》明確規定,“節目中不得出現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爲選手投票、助力”。更重要的是,在《反食品浪費法》生效之際,這種浪費行爲,負面影響不小。

人設+流量模式

類似這樣的浪費在娛樂圈並非第一次。此前有偶像團體舉辦“握手會”,而每位粉絲要獲得握手的資格就必須購買專輯,每張專輯內附有“握手券”,憑“握手券”和偶像握手。但每張“握手券”所規定的握手時間很短,可能只有數秒,如果想和偶像有較長時間的握手,則需要更多的“握手券”,於是就會發生和大量購買“奶票”類似的事情——粉絲大量購買專輯,只爲獲更多的“握手券”和偶像長時間握手,但那些過量購買的專輯就猶如“廢品”一般被棄置,與喝不完的乳製品被倒掉如出一轍。

所有這一切,其實與造星的模式相關。明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人設,是粉絲心目中最完美和最嚮往成爲的形象,只有美好的人設才能引發粉絲的“偶像養成”心態。一個練習生可能從十幾歲就開始被選拔和進行各種歌舞練習,比如蔡徐坤這樣的當紅偶像,20歲左右出道,其實他從14歲左右就開始參加各類選秀和歌舞練習,出道時已是經驗老道的藝人了。在參加選秀節目之前,大多數練習生都已通過了多年的練習,能被經紀公司選拔出來的練習生少之又少,他們並非“素人”。公司或節目組對於這些練習生都會有人設,有些負責賣萌、有些定位耍酷、有些講究個性、有些主打創作……

有了人設,就會有一批喜歡這些人設的粉絲,粉絲可以爲了成就自己的偶像瘋狂而盲目地消費,這也正是商家和經紀公司非常看重的價值——因爲粉絲就是流量,有了流量,就有轉化率,繼而就有數據。

簡單而言,培養一個偶像,通過選秀節目出道,有了自己的粉絲羣體後,就可以通過打榜、商業代言、直播帶貨等讓粉絲買單,粉絲的購買力越強,商品的轉化率就越高,數據就越好看,商家就會越看重這個藝人的商業價值,繼而給予這個藝人更多的商業合作機會。反之,則會立即更換合作藝人。於是粉絲們爲了讓自己喜歡的偶像成功,就會不停地爲其投票,購買其所代言合作的商品,爲偶像刷數據,保住其咖位。

比如最近,安踏簽約王一博作爲商業代言,安踏對王一博進行過數據和人設標籤研究,其認爲王一博鐵粉及粉絲總規模龐大。據藝恩數據,95後藝人關注熱度TOP10中王一博排名第一,蔡徐坤和易烊千璽位列二、三;2020年藝人粉絲勢力榜中,王一博位列第一,截至2020年8月,王一博鐵粉規模4.3萬人,粉絲總規模3508萬人,至2021年4月粉絲總規模已上漲至3800萬以上。據藝恩數據,王一博的活躍粉絲、鐵粉量數量多,尤其鐵粉量佔比在藝人排名榜中名列TOP1,以《這!就是街舞3》的“戰隊毛巾打投榜”爲例,王一博的毛巾數量是第二名張藝興的4倍多,斷層式問鼎第一。且王一博喜歡賽車的運動標籤也是安踏所喜歡的人設。這就是人設立住後,粉絲帶來的數據和轉化率,繼而成爲商家實現銷售的方式之一,“奶票”、專輯、打榜、直播帶貨等的根本原理都是一樣的。

資本玩轉“造星流水線”

非常清楚數據和商業價值的平臺、經紀公司就會流水線式造星。

有業內人士告訴筆者,公司背後的資本方或合作平臺等會根據練習生的才藝、條件、聽話程度、個人背景等多方面進行考察後選擇適合人選,參加選秀或直接出道,也就是說某些選手註定會出道,粉絲的打榜只是表面,背後是可以由資本方控制的。

但批量生產的偶像人數衆多,因此新人迭代也很快,爲了保持熱度,不被“後浪”太快地替代,資本方和公司就得助推,經過對這些藝人各方面的考察後,資本方和公司會選擇幾個“頭部偶像”重點培養,實施一整套計劃——出道、演唱會、商業代言、影視作品、綜藝節目等,這些後續的系列作品會打包推薦給平臺,保證藝人持續有熱度。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有好幾部影視作品或綜藝節目集中在某幾位藝人身上,其實就是平臺和藝人背後的公司實施的整套推廣計劃。

在持續推廣期間,藝人的管理非常重要,不僅是形象管理,比如不能發胖;還需要對藝人的言論、戀情等都進行管理,甚至公司和藝人會簽訂合作期間不允許戀情被曝光等涉及隱私的條款。然而一部分管理不嚴的公司,其麾下藝人就會發生“塌房”——因爲不當的行爲、言論或戀情曝光而人設崩塌,引發粉絲反感。一旦如此,不少有問題的藝人就會被公司棄用或“雪藏”,然後再換下一批新人繼續造星、刷流量、獲取商業價值。比如這次出現家庭問題的某位選手就宣佈退出《青春有你3》。

隨着迭代加速,爲了抓住粉絲,如今選秀後出道的偶像還有新玩法——限定團,比如出道時就說好這個偶像團體只有一年,一年後就解散。這種飢渴營銷使得諸多粉絲爲看偶像們合體而大量買單。其實即便解散也不是終點,而是成員們各自單飛的起點,又一波推廣會繼續進行。

倒奶、浪費專輯等行爲的背後,其實就是互聯網時代,流水線造星,刷數據做商業轉化所引發的現象——很多粉絲不關心物質浪費,他們只關心偶像,背後資本方則更看重藝人的商業數據。要扭轉這種局面,應該要讓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我們每個人都有精神需求,偶像可以有,但並不代表你可以盲目消費,更不應該浪費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