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快充的時代,手機續航是困擾消費者的最大問題,雖然那時候可通過手動更換電池,解決手機的續航問題,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過程繁瑣,也要耗費一定的時間。不過,隨着快充技術的加入,如今的手機已經可以真正做到“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

而在電動車盛行的當下,里程焦慮同樣是困擾消費者的最大難題,雖然有些車企宣稱旗下車型的續航里程已經達到1000公里,且不說這其中的水分與難度,光是續航里程增長,就意味着充電時間的加長,最多隻能減輕電動車的續航焦慮,而無法達到“根治”的目的。

那到底如何才能徹底解決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呢?筆者認爲在電池技術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時,縮短充電時間是這個難題的最優解。

目前電動車所支持的額定電壓平臺普遍在400伏左右,這個數值主要由車子內部的IGBT功率元器件的耐壓能力所決定的,在此電壓平臺下,大多數電動車的快充功率都相差不大,因此在耐壓能力相同的情況下,能縮短充電時間的只有更大功率的充電樁。

這其中以特斯拉V3超充樁的功率最大,達到了250千瓦,峯值充電電流接近600安,充電15分鐘最高可爲車子增加250公里的續航里程,如果要想達到更快的充電速度,那麼就需要對電動車內部的高壓系統進行擴容。

但電池的耐壓能力有限,在對高壓系統進行擴容之後,過高的電壓會導致電池內部電極材料與電解液的穩定性降低,輕則會加快電池的衰減速度,降低電池的使用壽命,重則會讓電池出現高溫自燃,甚至有爆炸的風險。

所以我們還需對高壓系統的絕緣能力、耐壓等級進行升級,如此一來車子的製造成本便會上漲不少。就拿前文所說的IGBT功率元器件爲例,目前大多數電動車所使用的都是硅基IGBT功率元器件,它們能承受的電壓大約在600-750伏之間,在升級高壓系統之後,出於安全性和穩定性方面的考慮,車企就不得不考慮用綜合性能更高的碳化硅基控制模塊進行替換,但碳化硅基控制模塊的生產難度較高,全球範圍內能量產的廠商沒有幾家,這就使得碳化硅基控制模塊的價格居高不下,一般的車企難以承受。

不過這其中也有做得比較好的,比如保時捷

Taycan(參數|圖片)的電池組就能承受800伏高壓,是普通電動車的2倍,因此保時捷Taycan僅需22.5分鐘內便能將容量爲93.4千瓦時的電池組從5%充至80%,爲其增加高達300公里的續航里程,並且保時捷Taycan這套800伏的電氣架構在未來還將支持400千瓦的充電功率,如此一來,電動車的充電時間就能縮短至十分鐘之內,與傳動燃油車加油的時間沒啥差別了。

不過,目前在國內幾乎找不到最大功率能達到400千瓦的充電樁,因此要想徹底解決電動車的續航焦慮問題,還需要大功率充電樁的全面普及纔行。

寫在最後

總的來說,在電池技術還未取得重大突破的日子裏,利用快充技術,從而縮短電動車的充電時間是解決“里程焦慮”的最好辦法,但以國內目前的技術水平而言,還需要走很長一段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