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王女士,今年33歲,她平時怕冷,瘦瘦的,精神差,臉色蒼白,並且整天昏昏欲睡。

由於王女士沒有結婚生子,所以對這些症狀非常緊張。

爲此,王女士在網上搜了很多資料,覺得應該是“氣血不足”。

找了中醫診確定了問題後,她沒有等醫生辨證治療就走了,因爲她不想喝中藥。

她認爲,既然是氣血兩虛,補一補就好,於是選擇了一個簡單的補氣補血的方法:每天喫三顆紅棗,喝一大杯黃芪枸杞水。

然而一年過去了,王女士的身體並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差了。

她很着急,又來了中醫康復科看病。詳細諮詢後,醫生告訴她:“你補錯了。”

黃芪是一種著名的補氣藥物。

在經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黃芪被稱爲“上品”草藥。

按照“中國藥典”的說法,黃芪具有益氣固表、利尿託毒的功效,被歷代醫家公認爲“補氣之力”。

意思是黃芪在補氣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氣是人體最基本的物質,用於抵禦外來疾病和病原體的侵襲,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增強防病能力。

黃芪具有補肺氣、固表止汗的功效。

在中醫看來,人體的肺部,最易受外感病原體的侵襲,如反覆咳嗽、感冒等,都是肺氣不足所致,黃芪對這類疾病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另外,黃芪還有健脾的功效,脾爲氣之源。

如果脾虛,容易出現食慾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狀,而黃芪能補中益氣、昇陽舉陷。

黃芪也是補氣生血最重要的一種藥物,通常與當歸配伍。

在補氣的同時,黃芪可以消腫利水,是治療氣虛水腫的常用藥物。

第一種情況,王女士平時怕冷,瘦弱,易腹瀉,屬於中醫脾腎陽虛體質。

脾胃虛弱、腎陽虛者,慎用黃芪、紅棗、枸杞等滋補藥物。

所以王女士服用黃芪枸杞水和紅棗一年多,不僅沒有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負擔。

增加脾胃負擔容易導致體內水分增加,人會變得更加睏倦虛弱。

像王女士這樣的患者,要先去溼氣,再補氣血,纔能有合適的療效。

從這個角度來說,黃芪雖然是一種很好的補氣藥物,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服用。

服用黃芪也有禁忌,不能常年服用。

1、腎陰虛、熱毒過盛、溼熱者請勿飲用。

如果是腎陰虛、熱毒過盛、溼熱者,最好不要喝黃芪的泡水,因爲這樣不僅會使身體難以恢復,還會加重病情。

2、女性經期不能喝。

女性經期也不允許服用黃芪水,否則會對月經和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3、感冒發熱不能喝。

黃芪有固表之功,而寒熱患者曾受外邪侵襲。

這時如果喝了泡過水的黃芪,很容易把致病因素鎖在體內,導致感冒症狀加重或緩解困難。

4、孕婦不喝。

孕婦在孕期最好不要服用黃芪,否則容易導致胎兒流產,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孕婦在孕晚期應多加註意。

由於黃芪外表堅實,春天是生髮的季節,對人體來說是需要宣發的,所以春天不適合與黃芪一起泡水,否則會影響人體的宣發。

說到補氣,除了黃芪,還有一種常見的藥材,就是人蔘。

但人蔘和黃芪各有側重補氣之處,需要區別使用,才能充分發揮作用。

人蔘微溫,微甜,微苦;黃芪性溫,味甘。

兩者都是補氣的重要藥材,具有健脾補肺的功效,相輔相成。

黃芪和人蔘的區別,是黃芪是上升的,主要能益氣壯陽,常用於健脾益氣。

還具有利尿消腫、保健固表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虛水腫、表裏不一、小便不利等。

人蔘比補藥更重要,可用於搶救危重病人,如氣虛口渴。

它還具有益氣生津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氣傷津傷、發熱口渴。

總之,黃芪雖然是補氣的好藥材,但要在醫生的辯證下使用,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盲目使用會適得其反。

你學會了嗎?

本文福利

您可在下方評論欄,評論“666”,然後私信回覆“1”,即可免費領取1份日常急救手冊(電子版)國民健康科普,歡迎有你同行:

包含急救基礎、運動損傷、家庭生活、突發急症、戶外傷害、孕產安全、中毒處理等多種類型的解決方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