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科創板現流動性分化?九成企業日均成交額不足500萬手

2021年一季報和2020年年報顯示,科創板企業業績增速領跑A股市場。

Wind數據顯示,科創板2021年一季度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同創歷史新高,單季度同比分別增長71.29%、213.36%。此外,科創板高度重視研發投入,一季度研發費用佔營收比爲8.9%,遠高於A股1.4%的平均值。

然而,在業績一片大好之勢背後,科創板的市場活躍度卻出現了一些變化。

Wind數據統計,截至5月11日晚,科創板27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爲3.80萬億元,佔全部A股市場總市值的4.38%。但5月11日科創板總成交量卻僅爲4.37億股,成交金額合計225.52億元,佔全部A股的比例爲0.59%、2.67%。

此外,2021年以來,270家科創板上市企業日均成交量均值僅爲243.74萬手,其中39家上市公司日均成交量不足50萬手,近九成企業日均成交量不足500萬手。而如果將時間維度拉長至2020年(交易區間爲2020年至2021年5月1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日均成交量沒有一家低於兩千萬手。

對比創業板市場來看,2021年至今,949家創業板上市公司日均成交量均值則爲960.09萬手,區間日均成交量低於500萬手的企業爲443家,佔比不到五成。

流動性分化初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5月11日,目前上市的270家科創板公司中,僅11家企業今年以來的日均成交量在1000萬手以上,佔比僅4%,114家企業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量不足100萬手,佔比超過四成。

在成交金額上,科創板企業也出現萎靡態勢,270家企業中,僅1家科創板公司今年以來的日均成交額超過10億元,8家企業日均成交額不足千萬,162家企業日均成交額位於1000萬至1億元之間,佔比約爲六成。

其中日均成交額最高的中芯國際,2021年以來日均成交16.90億元,不過,較同期中芯國際在港股交易情況仍有差距,2021年以來中芯國際港股日均成交額則爲27.56億元。

科創板上市企業成交量日益向頭部企業集中。

以5月12日的成交數據爲例,全天科創板總成交金額爲241.81億元。其中成交額最高的是中芯國際,總成交13.64億元,佔科創板總成交額的5.64%,是當天唯一一家成交額超過10億元的企業;緊隨其後的華熙生物、熱景生物成交額均超8億元,分別爲8.65億元、8.34億元,分別佔科創板總成交額的3.58%、3.45%。

另外,金山辦公、東方生物、博衆精工、碩士生物4家企業成交額超過5億。成交額TOP10的公司佔科創板總成交額的27.63%。另一邊,5月12日成交額不到1000萬元個股有38只,佔科創板公司數的14%,但成交額僅合計2.58億,僅佔1.07%。

成交額最低的秦川物聯當日成交額僅339.97萬元,而這是一家2020年7月上市、尚未滿一年的次新股。

“由於科創板在新股上市頭五個交易日沒有漲跌幅限制,因此機構、散戶在新股供給稀缺的情況下,會大量搶購導致公司股價畸形暴漲,當科創板新股經歷了上市初期的爆炒之後,成交量會逐步萎縮,股價逐漸向下迴歸本源。因此就出現在二級市場交易一段時間之後,股價逐漸走低,成交量也不斷萎縮的過程,我覺得這樣的表現合情合理。”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

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則認爲,科創板個股成交量分化,主要原因是科創板投資者門檻比較高且以機構投資者爲主,因此呈現出了抱團“大而美”的現象。

超七成個股股價較年初下跌

流動性與股價往往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與整體交易活躍程度下降相呼應的是,今年以來,科創板個股股價普遍表現不佳。

根據記者統計,2021年以來(截至5月11日),205家科創板企業股價較年初出現下跌,佔比高達75.92%,其中54家公司跌幅超過30%,破發情況亦時有發生。

具體來看,截至5月12日收盤,2020年以來上市的200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已有27家企業低於發行價格,破發幅度超過10%,其中破發程度最高的是三生國健。

2020年7月22日,三生國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爲28.18元/股,上市首日最高觸及57.30元/股,次日創下57.52元/股最高價,而這也成爲了三生國健的上市以來的巔峯股價。三生國健最新收盤價僅爲16.25元/股,較發行價跌去42%。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上市後首份年報即交出了一份不完美的答卷,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降至6.55億元,同比暴跌44.37%,歸母淨利潤更是轉虧爲-2.175億元。2021年一季度,三生國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續虧3,132.08萬元。

此外,開普雲、凱賽生物當前股價較發行價也跌逾四成,但兩家企業業績表現迥異。開普雲2021年一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3.76萬元,上年同期1,00.51萬元,由盈轉虧;而凱賽生物2020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也雙降,但2021年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4億,同比增長19.5%。

“針對科創板而言,它是代表科技創新,代表未來,同時也代表着高的波動和不確定風險,所以股價表現相對彈性會更大一些。”付立春對記者表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則認爲,部分個股大跌則是前期高估值的迴歸。“一方面科創板投資人門檻相對較高,流動性不及A股其他板塊充裕;另一方面則是科創板企業目前估值普遍較高,很多企業幾百倍市盈率,甚至還有很多虧損企業在其中。當然企業業績可以在未來釋放,但市場冷靜下來之後,這些企業的股價還是會迴歸理性。不過我認爲科創板並沒有很明顯被低估的上市公司,個人認爲這是一種理性迴歸。”盤和林表示。

科創板仍具吸引力

隨着流動性問題在科創板日益凸顯,不少市場人士擔憂或會影響企業、機構投資人對於科創板的積極性。

有半導體行業擬IPO企業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公司目前不排除會轉投創業板上市。“科創板的交易量並不高,機構熱情有限,流動性沒有那麼理想。”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爲,在目前A股IPO紅利仍然存在的前提下,與上市後流動性和估值相比,能夠上市是企業追求的首要目標。當前科創板的流動性問題還沒有嚴重到會影響大量企業申報積極性的程度。關於審覈節奏、科創屬性以及企業自身發展情況等纔是影響上市選擇的重要因素。

前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便指出:“流動性問題其實還不足慮,從過往成交量來看,科創板公司其實並不缺乏資金關注,價格合適了自然會有資金進場交易。50萬元門檻攔住了一些散戶直接投資,但也避免了這些散戶高位接盤被割韭菜。至於上科創板的積極性問題,流動性並不是發行人首要考慮的問題,科創屬性問題比流動性問題更是障礙。”

一名國際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國內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的深入,將進一步帶動國內金融市場其他板塊的發展,國內資本市場在2021年仍將是企業的上市選擇熱點,然而,目前由於申報企業數量衆多以及審覈力度加大而形成了‘堰塞湖’的現象,減緩了國內上市的速度。”

盤和林也認爲:“目前流動性問題不會對企業上科創板的積極性有太大影響,尤其是那些並不是爲了做高估值,真正爲了融資搞業務的企業來說,科創板註冊制降低了上市門檻,能融資就是個好市場。流動性最終也是公平的,好企業獲得流動性獎勵,差企業喪失流動性,這也應該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規律。”

但亦有專業人士認爲,科創板流動性問題雖無近憂,仍有遠慮,因此呼籲重視科創板的流動性問題,建議通過多種手段“激活”科創板市場的活力。今年3月,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工商聯副主席樊芸在兩會期間的全團審議中提到,科創板流動性現狀不盡理想,建議對科創板的准入門檻進行調整,提升對中概股迴歸的包容度,同時也希望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能夠儘早完善出臺。

(作者:楊坪,陳芳 編輯:張玉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