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碩士論文研究情趣內衣,有什麼問題?

因爲研究情趣內衣,一篇碩士論文火出了圈。

近日,在互聯網平臺上,如何看待“碩士論文研究情趣內衣”成爲網友熱議焦點,研究情趣內衣被打上“情趣論文”的標籤。

尤其是論文作者分析了“藝妓、兔女郎、貴妃”以及“空姐、護士、女傭、女王、哥特公主”等角色對男性的情色心理影響,被嘲不務正業。

科學研究無禁區,畢竟不是布魯諾時代了。學術論文被大衆圍觀,如今也越發成爲家常便飯。

只是學術評價與社會評價的互動,如何才能避免“車禍”的發生?

不務正業?

碩士論文研究情趣內衣,與其嘲諷不務正業,不如細糾專不專業。

這篇論文題爲《人物角色在情趣內衣延伸設計中的情感表達研究》,作者來自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專業領域爲藝術設計。

論文導師畢業於西安工程大學服裝系服裝設計專業,後於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設計研究生班畢業,2012年9月被評聘爲教授,同時具有高級服裝設計師、高級工程師職稱。

服裝設計領域的研究師生聚焦情趣內衣,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爲什麼要研究情趣內衣呢?作者認爲,從科學理論角度來說,情趣內衣相關的理論探究和文獻論述較少,屬於較爲冷門的領域,對於該領域的研究還存在較大的空缺,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究。

中國新聞週刊檢索中國知網,發現以“情趣內衣”爲主題的學術論文確實寥寥,比如來自蘇州大學的碩士論文《國內情趣服飾的現狀與發展研究》,來自中原工學院的碩士論文《中國民間女子肚兜紋樣的情感寓意融入當代女性內衣的應用研究》,其餘多爲期刊報道。

不過,當搜索一些網購平臺,市場相對呈現豐富的一面,“網衣絲襪”、“情趣睡衣”、“角色扮演”各有分類,服飾品牌更有上百種可供挑選。也就是說,當前情趣內衣已經成爲一個產業,而相關的學術研究仍處於相對空白的狀態。

由於是學術研究,論文具體寫了什麼喫瓜羣衆未必細糾,更多是對論文題目所呈現的選題方向作出判斷並貼標籤。於是,選題作爲學術論文的方向基調,就顯得尤其突出。那麼,學術論文的選題應該以什麼爲標準纔好呢?

同濟大學教育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學術研究的選題問題比較複雜。從根本上說,必須符合學術規範。

就碩士研究生選題而言,首先要在專業研究方向和培養目標規格內;其次是相關實踐領域中兼具學術性和應用性的“真問題”;還有,好的選題要具有前沿性、開創性、新穎性以及工作量飽滿、完成時間可控等多種要素。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馬亮撰文指出,學術研究的選題應該是自由的,只要作者認爲是有研究意義的,完全可以獨立開展研究去回答這些問題。

馬亮認爲,我們不能因爲研究的問題是敏感的,就認爲研究本身是有敏感問題的。我們也不能基於作者的研究選題,就對其進行道德批判、惡語相加乃至人身攻擊。

大衆圍觀

碩士論文遭網絡圍觀,並引發社會評判,象牙塔裏的學術研究出圈了。

如今,學術論文在網絡被圍觀越發尋常,既有被捧紅的中科院博士論文、北大博士後外賣調查,也有爭議中的情趣內衣研究。

對於後者,有質疑認爲,對不正經的商品進行研究,無論如何也不會是正兒八經的學術研究。

當然,也有反駁質疑的聲音出現:“明明是看的人心懷不軌”,“其實這羣一驚一乍的人才是精神貧民”,“有些人就喜歡滿口仁義道德,其實滿肚子男盜女娼”……

當越來越多的學術論文引發社會關注和討論,學術評價與社會評價之間的隔閡,使得雙方經常出現摩擦和碰撞,那麼學術評價與社會評價的界限又應該在哪裏呢?

樊秀娣指出,學術論文被大衆圍觀是一件好事,這反映了社會公衆對教育問題的重視和監督,同時也體現了社會公衆知識水平、學術素養和興趣愛好的提升。

從本質上講,學術論文的價值就在於探究理論知識和解決現實問題,如能被社會公衆圍觀,不僅對學生和導師是一種正向的激勵,而且對學術研究成果實際作用的評判和發揮,都不失爲一種正向的推動。

當然,學術論文的專業領域和科技含量各不相同,有些論文社會公衆易於理解,有些則難於讀懂。所以,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歡迎社會公衆來“圍觀”和評價,至於學術評價,自然應該有學術組織按學術標準來評定。

因爲最近互聯網上的這篇碩士論文,如何看待“碩士論文研究情趣內衣”成爲熱議焦點。

樊秀娣認爲,學術論文研究情趣內衣,僅從字面上解讀,只要符合專業研究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理應接受。

之所以成爲熱議焦點,可能是研究對象“情趣內衣”比較敏感,這也恰恰說明社會公衆對許多事物的理解和態度也需要與時俱進地發展變化。

不唯論文

高校改革中,逐漸取消了論文與學位掛鉤的做法,“論文”這一傳統形式將呈現更加多元化的趨勢。今後僅用一篇情趣論文就來評判一名碩士的學術水平,不合時宜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出,中國的研究生教育經歷了數量迅速增長的過程,全國在學研究生300萬人,這個數字比恢復高考時的本科生數量還要多將近三倍。

由於數量增長,研究生的成分更加多樣化,一些人具備研究能力,更多人今後幾乎不可能走向做研究的途徑,在此情況下,研究生教育在定位、標準、教學內容和方式、評價上都要發生變化。

樊秀娣認爲,論文是學術成果的載體,研究生的學術水平,理論上還是應該看論文的實際內容。

目前學校把發表論文作爲研究生學術水平的衡量標準,說到底,也是把學術權力交給了期刊的編輯和審稿人。這種做法的科學性暫且不去討論,但把發表論文作爲衡量研究生學術水平的唯一指標,一定是狹隘和片面的。

樊秀娣指出,逐漸取消論文與學位掛鉤的做法,不是降低學術標準,而是對辦學機構提出加強教育教學投入、重視人才培養質量的更高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