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5月16日,一場有關“文化復興 書院‘活’起來”的論壇在河南本源書院展開。來自嶽麓書院、湖北經心書院、北京四海孔子書院、武漢大學國學院、上海守中書院和本源書院的賢達學者、文朋書友共聚一堂,共話《返本開新,靈根自植——民間書院的雙創發展》,探討書院過往與未來。

追本溯源 書院從何而來?

放眼歷史上聲名顯赫的書院,今日仍然能夠在高等教育中發揮作用者已不多見,而嶽麓則是其中翹楚。在業界被稱爲“鄧書院”的嶽麓書院副院長鄧洪波致力於書院研究近40年,頗有發言權。

書院產生的文化背景是儒釋道三家的融合與激盪,而技術背景則是印刷技術的出現。圍繞着書,書院開展了藏書、讀書、教書、講書、修書、著書、刻書等各種活動。從唐代到清代,綿延1200多年,遍佈除今西藏之外的所有省區,數量在7500所以上。書院培植了學風士氣、民俗風情,也爲養成國民的思維習慣和倫常觀念做出了重要貢獻。

從明代開始,書院傳到朝鮮、日本、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亞、東南亞國家,甚至意大利那不勒斯、美國舊金山等歐美地區。近代以來,因爲新學、西學的加盟,書院還成爲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樑。

遺憾的是,1901年光緒皇帝一紙詔令,將全國書院改製爲大、中、小三級學堂。

不過,書院仍然貫通在中國文化教育的血脈之中,書院的制度文化具備的教育功能、蘊含的警事濟世的價值取向和精神內涵在今天仍然可以發揚和繼承。

六家書院“掌門人”的聚會有何意義?

中原文化是華夏民族之根,中華文化之魂,是黃河文化的主流和主幹。河南省政府參事王守國感慨在源遠流長的書院文化發展史上,中原書院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唐宋迄今,千餘年來,書院對中國文化和教育發展影響巨大,成爲最具中國特色和中國風貌的美麗文化載體和文化符號。改革開放以來,書院這一深具人文傳統,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樣式繁榮復興,煥發出了鮮活飽滿的勃勃生機。

王守國認爲作爲當代書院的優秀代表,六家書院相聚於此,探討書院的未來,這既是全國書院界的一大盛事,也是河南讀書人的一大韻事。

本源人文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楊冰說,在過去的二十年,書院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它是文化復興的號角,是復興的起點。然而二十年的創生探索,只是解決了“有”的問題,那麼未來當是解決書院“活”的問題,如何讓書院在當下“活”起來,精神性地繼承,創新性地活化,安立書院的現代性,擴大與發揮書院的教化作用,是今天面對的課題,也是舉辦此次論壇的目的所在。

人文空間、教育基地、儒家道場!現代書院應承擔什麼責任?

書院追夢人、上海守中書院院長劉強認爲,“書院夢是學術夢,貫通文史哲;書院夢是文化夢,出入儒釋道;書院夢是教育夢,關係你我他;書院夢是民族夢,承載家國天下”。他認爲書院是體制之外的、給孩子更多心靈養護和人文薰陶的道場,希望能夠發揮更多的教育作用。

作爲一家成立於2006年的“年輕”書院,北京四海孔子書院致力於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該書院院長馮哲認爲,書院是中國文化美麗的隱喻,是中國文化的精神空間,是儒家的道場,凸顯了讀書人的自由意志,直達人性本源。

“任何學問最後都會發展成人格典範,儒家學問是以人形自覺和道德覺醒爲本位的學問,儒者應該有君子情懷和現實擔當,現代書院應該爲新時代的儒者提供一個有生活化、國際化和時代特點的平臺。”馮哲說。

湖北經心書院監事、董事魏彬針對《新時代背景下的書院文化擔當》進行了主題演講。

楊冰認爲,書院是文化傳承與人才養成的陣地,如當年的新亞書院一樣,爲文化復興蓄積人才。書院也應成爲思想交流與對話的平臺,甚至成爲國際間文明對話與文化交流的使者。書院又深具民間性,它是市民心靈歸屬之地。書院不是一汪死水——只能臨水憑弔、思古感嘆,而是淵淵之泉——不間斷地滋養與其親近的人。儒學精神植根於生活之中,滋養中國人的心靈,這是其生命力之所在。這些維度的探討,將深具價值。

返本開新是現代書院的歷史使命,它既是理論問題,也應付諸實踐。其中的先行者,應以其示範效應帶動全國書院,發揮真正的生命力。如此,書院方是實至名歸。

編輯:譚敏審覈 :郭同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