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革命》中說,“平臺正在吞噬整個世界”。以平臺爲導向的經濟變革爲社會和商業機構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而從數字世界的角度,新興技術不斷融入平臺,平臺的價值正變得更強有力。

這也意味着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甚至是5G和區塊鏈這些新技術,越來越難以獨立存在,它們會逐漸融入雲平臺當中,變成一種能力化的組件,成爲企業數字化的生產力。

在這個趨勢下,顯然雲數智的融合成爲一種必然的結果,但其實這種融合,更應該稱之爲雲融數智,雖然雲本身的內涵隨時代的變化,有很多新的定義,但云始終是天然的平臺屬性。它最適合作爲承載數智融合等新興技術,作爲企業提供服務的平臺。

5月14日,浪潮雲全新業務戰略“1231”正式發佈,同時浪潮“分佈式雲+”行動計劃首次亮相。浪潮雲董事長兼CEO肖雪說,這是浪潮雲自2017年以來第一次正式的發佈會,一向低調的務實派,浪潮雲的分佈式雲+,到底有何不同?

分佈式雲的新時代正呼嘯而來

肖雪說,“浪潮雲從提出政務雲概念,在國內推動第一個政務雲——山東濟南市政務雲服務時算起,雲業務其實已經發展了整整十年,這十年的歷程我們也經歷了中國數字產業發展的十年。”

浪潮雲董事長兼CEO肖雪

從雲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過去十年,中國數字化的發展路徑。按照IDC公開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雲計算市場規模爲3.2億美元。而2020年我國雲計算市場規模已達到1781億元,未來幾年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這種跳躍式的市場膨脹,也驅動了雲理念的躍遷。

這十年來,雲變成了能力,不再單純是一種底層的技術,變成了千行百業走向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能力;雲變成了融合劑,大數據、IoT、區塊鏈、AI,所有這些新興技術都能夠融如雲中,並基於雲服務的形態提供任何一種技術服務;萬物皆雲,無論是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所有服務於社會民生的智慧都必須通過雲來傳遞,是雲讓智慧無所不及,無所不在。

與此同時,雲也不再指傳統意義上的公有云,政企用戶並沒有直接擁抱公有云,因爲數據主權、監管合規等方面的要求,讓這些用戶對混合雲的認知一步步提高。本身政企用戶也有大量本地的IT部署,所以私有環境加公有云形成一種混合IT的模式。

分佈式雲的誕生也源於此。分佈式雲是指將公有云服務分佈到不同的物理位置,而服務的所有權、運營、治理、更新和發展仍然由原始公有云提供商負責。分佈式雲的特點就在於在近源交付公有云資源,而運維依舊是雲服務商負責,讓客戶在本地享有和公有云同等的服務。

Gartner也將分佈式雲連續兩年(2020-2021)列入戰略技術趨勢。Gartner預測,到2025年,超過50%的組織將在其選擇的地點使用分佈式雲,從而實現轉型業務模式。應用前景廣闊,甚至存在取代私有云的可能性。

分佈式雲的新時代,正呼嘯而來。

分佈式雲背後的數據價值閉環

正是基於對分佈式雲的市場預判,浪潮雲和華爲雲先後推出了分佈式雲的產品和策略。

客觀地說,兩家不同切入點角度的分佈式雲,都是建立在客戶視角的“一朵雲”,這也是中國企業上雲市場成熟的標誌。

分佈式雲的建設其實也並不簡單。一方面,當雲基礎設施和服務從集中式分佈延伸到邊緣,在分佈式的資源節點提供集中式運維和管理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與此同時,既然分佈式雲代表了企業上雲的形態,那麼分佈式雲應該具備更低上雲門檻和更高的業務價值。

華爲雲推出的分佈式雲強調了一種“統一性”,通過一朵分佈式雲、一張分佈式網絡、一致性的運行環境和一套管理系統覆蓋全部場景,做到體驗一致。

而早在2019年浪潮就定義了分佈式雲。肖雪說,“我們用2020年一年時間改造了中國最大的分佈式雲骨幹體系,它未來會支持政務和工業體系,不斷地實現數採、數算和數用體系。”

顯而易見,浪潮雲分佈式雲的價值中心聚焦於“數”。浪潮雲的分佈式雲,可以爲雲上數據提供涵蓋“數採”、“數算”、“數用”的一體化融合體系,實現數據價值的智能化變現和應用;建管運融合方面,面向老業務遷移上雲和雲原生應用開發,向用戶提供涵蓋雲規劃、雲構建、雲部署、雲運維、雲安全的全生命週期服務。

的確,當數據成爲生產要素以後,數採解決了數據從哪裏來,數算解決了數據是什麼、數用解決了數據要服務於誰、價值在哪裏。數採、數算和數用所構建的循環,可以實現數據採集、數據的洞察到數據的決策的行爲閉環,以此往復,就推動數據經濟的發展。

這也印證了肖雪所說,“數據的小循環和大循環融爲一體,形成雲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體系,向客戶提供連續的整體服務。”

同時,基於在分佈式雲領域的探索和實踐,浪潮雲發佈了“1231”業務戰略,即1個統一架構、2個關鍵領域、3項融合能力、1個安全體系。爲客戶提供雲網邊端融合、雲數智融合、建管運融合的全棧雲服務,構建零信任的雲數安全體系,打造新一代混合雲。攜手合作夥伴,共建雲舟聯盟生態,支撐政府、企業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中國建設。

關鍵的“+”拉通行場景和需求

需要強調的是,所有的分佈式雲都是混合雲架構,但並不是每一個混合雲都能夠叫做分佈式雲。

我們知道,分佈式雲和混合雲最關鍵的價值是技術架構和用戶體驗。而傳統的混合雲多數由私有云擴展而來,不同的雲廠家的服務,需要MSP做很多定製開發,才能保證體驗。而浪潮雲的分佈式雲最大的特徵就是可持續成長的雲,能夠做到隨需升級、隨需交付服務。

正是基於分佈式雲的能力,浪潮雲又推出“分佈式雲+”行動計劃——1+2+N+生態。按照浪潮雲首席技術官孫思清的解讀,這是在浪潮“1231”戰略之後,具體的行動方案。“爲什麼浪潮提出‘’分佈式雲+”?客戶的需求不僅是計算、存儲、網絡等基本服務,還需要業務價值的載體,幫助客戶解決數據問題、安全問題、運維問題,所以客戶需要一個全棧的雲服務提供商,幫助客戶走到數字化的最後一公里的。”

什麼是“1+2+N”?是指打造一朵分佈式雲,聚焦數字政府和工業互聯網2大重點領域,結合浪潮雲多年來行業實踐經驗的沉澱,並對N個業務場景進行雲數智一體化的標準化輸出,助力政企客戶快速轉型,聯合合作伙伴共建生態。

不難發現“分佈式雲+”與當初的互聯網+,有異曲同工之妙。浪潮雲,並沒有將重點僅放在分佈式雲本身,而是又通過“+”去聯接場景,解決行業數字化的難題。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浪潮雲的基礎能力和架構已經做到了就緒,不僅在全國實踐了中心雲、本地雲、邊緣雲等多種部署形態,真正做到了雲網邊端融合、雲數智融合、建管運融合。而且在雲網邊端融合方面,浪潮雲打造新一代分佈式超融合架構,提供多樣算力,提供全品類服務,面向雲原生,全技術棧支撐雲原生應用,推動分佈式雲能力向邊緣拓展,實現雲邊協同、邊邊協同的全面協同能力。

此外,浪潮雲還發布了面向智慧社區、工業物聯網、視頻感知三大場景的雲行產品,以及“兩院三中心”的模式來賦能生態。

客觀地說,浪潮的分佈式雲+其實是浪潮過去十年行業經驗沉澱之後的一次釋放。基於“分佈式雲+”面向行業場景,浪潮雲在這些領域的經驗已經沉澱出標準化的產品,以邊緣雲、本地雲或是軟硬一體的形態,快速地幫助客戶進行價值的變現。

貫穿全鏈條數據價值的分佈式雲,也將是浪潮雲未來,全新的能力標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