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見聞

石油、銅、鐵礦石甚至黃金都在一路暴漲,這都引發了市場對於商品“超級週期”的熱烈討論。尤其是高盛,這家券商從今年年初就開始高呼商品超級週期已現!

而近期原油價格大漲似乎更是坐實了這一觀點:商品之王原油年初至今大漲近40%,甚至已經達到了疫情前的高點。

這時,中信期貨團隊站了出來,宣稱年內油價中樞處於60-70美元/桶,在需求不夠強、供給不夠弱、美元也不會進一步走弱的三重邏輯下,原油“超級週期”不過是“水中望月”。

上一輪石油週期是由於“強需求、弱供給、弱美元”格局而推動的

中信表示,上一輪石油超級週期是2000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這段時間內,原油價格中樞從2000年左右的25美元/桶,一路上漲到金融危機前夕的140美元/桶。其中有四個助推因素:

其一,全球經濟走勢往往與原油需求成正相關。自1997年金融危機後,全球GDP同比增長率始終維持在5%左右,是近幾十年來經濟增長最爲迅猛的時期,尤其是以中國、印度爲代表的一批國家的迅猛發展,顯著推動了原油需求增長。

其二,同期OPEC產量逼近產能極限。中信數據顯示,以OPEC剩餘產能視角來看。自1993 年EIA開始發佈OPEC剩餘產能起至2002年底,OPEC剩餘產能平均值爲394萬桶/天,標準差爲107萬桶/天;而從2003年起至2006年底的時間裏,OPEC剩餘產能平均僅爲139萬桶/天,標準差爲57萬桶/天。“弱供給”的現象出現,供不應求的悲觀情緒轉導至原油價格。

其三,“弱美元”的出現支撐油價上漲。受2001年互聯網泡沫及“911”事件的影響,美國經濟迅速下滑,美聯儲開始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以刺激經濟,美元開始一路走弱。

其四,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也爲原油市場添了一把火。

當前不具備出現原油超級週期的條件

1、原油需求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強勁

本身原油需求預期是建立在疫情影響消退和疫苗大規模接種之上的。但中信認爲,由於生活與工作的習慣被永久地改變,部分需求難以回到疫情前水平,例如出差需求的減少和居家辦公的常態化。

另外,碳中和和碳達峯或將在中長期視角下顯著降低原油需求,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對原油產生的驅替效應。

再者,正如上文所述,上一輪最大的原油需求來自於中、印兩國,而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更注重“質”而非“量”,印度深陷疫情影響,後續修復難以預測。在此環境下,當前石油需求難以找到增長空間,從而難以形成超級週期所需要的“強需求”局面。

2、供給並不弱

從供給側來看,市場認爲OPEC+對原油生產的調控和美國頁岩油迴歸節奏的剋制導致了“弱供給”的出現,但中信認爲無論是OPEC還是美國頁岩油,都會利用當前機遇進行增產。

從歷史上來看,OPEC都會在油價出現劇烈波動時通過減產以引導原油市場的再平衡,因此在OPEC政策調控下的供需錯配並不像上文所述的2003年的供給缺口。尤其當前OPEC擁有700萬桶/天的剩餘產能,有充足的“增產保額”的空間。

而美國頁岩油也存在類似的情況,由於去年疫情之下整個頁岩油行業都存在悲觀情緒,投資計劃保守,今年行業勘探開採計劃進展較爲緩慢。但隨着油價不斷上漲,行業投資將愈發活躍。

更有伊朗迴歸國際原油市場這個重大的不確定因素存在,當前短暫的“弱供給”狀態較爲脆弱,並且長期來看,供給是會逐步走強的。

3、美元難以持續下行

通常美元走勢與原油價格成反比,但當前美元下行是由於歐洲經濟階段性修復領先所導致。另外當前美聯儲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導致市場對美元缺乏信心。

中信認爲,一旦美聯儲削減購債計劃,尤其是先與歐洲央行開始縮減購債規模時,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搶先上行將對美元形成支撐。另外,歐洲經濟恢復相較美國確實取得階段性領先,但拜登的“大基建”計劃一旦落實,有望新增大批就業,推動美國經濟向好。

本輪油價上漲是暫時的

短期由於通脹的出現、疫情轉好以及出行旺季的到來,油價有階段性突破的可能。但綜上所述,當前並不滿足出現“超級週期”的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