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外資對險企H股動作頗多!

中證君梳理發現,摩根大通、貝萊德等外資機構頻頻對中國平安、中國人保等H股進行操作。與此同時,以北向資金爲代表的外資今年亦在加倉A股五大險企。

這其中隱藏了怎樣的“財富密碼”?

外資頻頻增持保險股

查閱港交所披露易相關資料獲悉,6月1日,摩根大通以每股平均價83.5085港元減持中國平安H股1554.23萬股後,又於6月2日以每股平均價83.1316港元對其進行了增持,增持數量達到1806.29萬股,涉資逾15億港元。增持後,摩根大通的最新持股數量爲8.25億股,持股比例由10.83%增至11.08%。

5月27日,貝萊德以每股平均價84.6324港元增持中國平安H股2121.15萬股,總金額近18億港元。增持後,貝萊德的最新持股數量爲3.87億股,持股比例5.19%。

另一大保險巨頭中國人保H股也獲得外資增持。5月27日,貝萊德增持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2784.77萬股。此次增持後,貝萊德的最新持股數爲4.63億股,持股比例5.31%。

不過前不久,“清倉式減持”也出現在保險股身上。5月24日,瑞士再保險以每股平均價29.2港元,賣出7785.78萬股新華保險H股,清倉套現近23億港元。

對於中國平安等保險股獲外資增持,一位保險業分析人士表示:“從長期看,險企業績優異,增長穩定,估值低。另外,保險股指數權重高,具有戰略配置意義。”

“中國人保H股實在太便宜了,市盈率只有0.5倍,而且是產險龍頭,作爲‘價值投資者’的外資機構加大配置不難理解。”上述人士補充道,港股市場上,中國平安及中國人保兩大龍頭符合機構配置思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五大險企A股和H股股價下跌明顯,市盈率也隨之走低,外資“左側佈局”保險股意圖明顯。

北向資金加倉五大險企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外資對A股市場五大上市險企加倉趨勢明顯。

截至6月7日,持有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外資機構家數分別爲98家、56家、41家、63家、44家。

從持股機構數量來看,除新華保險外,持有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的外資機構均有增加。

從持股數量來看,截至6月7日,外資分別持有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8.47億股、3.87億股、6714萬股、5004萬股、3605萬股。北向資金對應持股數量分別爲8.47億股、2.09億股、6714萬股、5004萬股、3605萬股。

相較去年底,北向資金對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新華保險的持股數量均出現增長,其中增長幅度最大的是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

險企亟待“破局”

雖獲北向資金加持,但今年以來,A股保險板塊的表現並不如人意。Wind數據顯示,Wind保險指數雖然近期止跌回暖,但年初以來仍下跌16.53%。中證君注意到,*ST西水對指數造成明顯拖累,年初至今該股跌幅超50%。

分析人士表示,保險股遇冷主要與監管政策趨嚴、長債利率下行、行業競爭加劇且行業處於渠道轉型瓶頸期等因素。

中國銀河證券分析師武平平認爲,受去年同期疫情影響減弱,基數逐漸恢復以及保險作爲非必需消費品需求恢復緩慢等因素影響,險企負債端銷售承壓。長債利率下行則壓制險企固收類資產表現。

東興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劉嘉瑋表示,“保險監管環境近期持續偏緊,短期內仍較難看到邊際改善跡象。目前業績和估值層面仍聚焦壽險新單拐點,而居民消費能力增長放緩和險企競爭加劇或使拐點出現滯後。高淨值客羣和年輕客羣成爲險企競爭主戰場,如何突破外資和互聯網險企的‘前後夾擊’成爲A股上市險企破局關鍵點。”

不過,當前業內人士一致看好保險行業的未來發展和保險股目前的安全邊際。

《2021年安聯全球保險業發展報告》顯示,預計今年開始全球保險業將出現強勁增長,而在全球市場中,中國則將以年均10%的增長率占主導地位。

東吳證券分析師胡翔稱,隨利率企穩回升,行業面臨趨勢性改善,長期看行業仍將保持穩健增長。當前估值低位,配置價值顯著。

信達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舫朝認爲,無風險利率下行空間已經很有限,當前時點保險板塊性價比較優,既可以享受權益市場上漲的β,也有負債端改善和養老政策超預期的邏輯催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