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浪漫旅行》抵達拉薩,劉濤和秦海璐兩個好朋友臥膝長談。

秦海璐:“你說有人會覺得我們倆的友情是塑料的嗎?”

劉濤:“那是傻子吧。”

秦海璐:“那你爲什麼只有兩個閨蜜呢?”

劉濤:“我還是很挑的,我哪有時間對所有人好!”

就是這句“我哪有時間對所有人好”,引起無數討論。

有人覺得人間真實;

有人覺得節目上公然說出這種話不太妥,情商越來越低了。

當然更贊同前者人間真實的說法,

以往任何場合見到的劉濤,總是盡力維持體面周到,事事顧及他人,

這次,她終於不用假裝對所有人好,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尤其在組建家庭之後。

更多的時間,往往投注在家人身上,經營人際關係的精力都會越來越少。

混跡娛樂圈多年,劉濤生命中也不過留下兩個閨蜜,

一個是認識了十幾年的秦海璐,一個是陪伴了二十多年的經紀人。

而大多的朋友,不過是隨着時間流逝,

先是消失在朋友圈,然後徹底消失在現實生活當中。

看到這兒,忍不住想起上一次看到熱搜,還是劉濤主動加蔣勤勤微信。

那是這檔節目剛開始,蔣勤勤直言,

聽到劉濤是本次的旅行團長後,擔心不熟,所以就不太想來參加了。

場面曾一度尷尬,但爲了照顧到所有人的情緒,

劉濤還是熱情搭話,並拿出手機主動加上了蔣勤勤的微信。

可惜,能加到微信列表上的好友再多,

能真心交付,能真正一起走過漫長歲月的,註定只能寥寥。

三觀都不一,何必假裝?

圈子若不同,強融進去,只會變成負累。

不知道什麼時候,社恐似乎成了成年人日常面臨的最大困擾。

最近,一個社會實驗真人秀,企圖打破魔咒,解決這個難題,

結果就是,15個不同身份,互不相熟的人湊一起,上演了屬於一羣人的尷尬。

前時尚總裁蘇芒在臨時組建的大羣裏,熱情分享自己爲大家準備的花車。

滿心期待大家的誇獎,

結果羣裏13個人根本毫無反應,只等來周也一句面無表情的“哇嗚”。

隔着手機屏幕的捧場,果然,你永遠猜不到對面是用怎樣的心情寫下的。

藝術家陳陳陳提議行爲藝術,15個人圍成一個圈,頂着大太陽睡覺。

目的說是讓大家放下戒備心,快速融在一起。

結果,衆人在偷偷玩石頭剪刀布中,艱難結束了這場“藝術大考驗”。

只有李雪琴,不愧脫口秀演員。

每次都能說出大家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團建一定是人類社交中,那個最想躲卻永遠避不開的活動,

大家唱歌跳舞,手拉手轉圈,熱情寒暄,

旁邊李雪琴的表情,像極了你我明明不熟,非要假裝親熱的樣子。

“我這輩子最討厭乾的事就是集體活動,

我這輩子最不能接受的事就是和一羣人住在一起。”

不參加任何集體活動,沒有參加過班級任何一次聚餐。

不過是有人喜歡熱鬧,有人樂於獨處。

相對於這個時代爲了名利,爲了面子而拼命去維持的假性社交,

承認自己孤僻,承認自己普通,其實一點都不丟人。

因爲,最難的永遠不是你如何強融進去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圈子,

而是怎麼在繁複忙碌的生活,找到你自己舒服的狀態。

張方宇在《單獨中的洞見》裏說:

“熱鬧的社交場合,人們用鼓譟的喧譁去封堵每一個沉默的空隙。否則,整個場面的荒謬將被任何一個靜默的片刻所揭穿。”

當你害怕落單,擔心不合羣,

豈不知,大多數狂歡不過是一羣人的孤獨罷了。

它緩解不了任何寂寞,只會在推杯換盞結束後,迎來一場更大的空虛。

網上曾特別流行一種說法:

“人前半生學做加法,會認識很多人;

人後半生學做減法,只留下幾個人。”

以前拼了命維繫每一段關係,後來之所以不強求,

是因爲只有這個時候,能讓你知道誰纔是真正的朋友。

蘇芒還擔任時尚芭莎總裁時,也算各類大型晚會的主心骨。

無論旁邊是誰,合照永遠能佔據C位。

圈子裏章子怡,鄧文迪等好閨蜜更是一大推。

如今,時尚主編工作不再,當人走茶涼,

轉頭蘇芒就成了與章子怡合照中被裁掉的那一個,

就和當年被她從合照中裁掉的洪晃一樣。

一個人最常犯的錯誤,莫過於高估自己在別人心裏的位置。

殊不知利益的鏈條一旦破損,所有其他關係便瞬間崩塌。

別說娛樂圈這個瞬息萬變的名利場,換到我們普通人中也一樣。

暢銷書作家李尚龍分享過自己的一個故事。

上學的時候,他帶着父親送他的四字箴言“多交朋友”來到北京。

積極參加各種社團,熱情留許多人的電話。

後來他入黨要寫申請書,那時不知道網上有模板,

便發短信給一個認識的負責學校入黨工作的老師尋求幫忙,結果只收到對方回覆的三個字:我沒空。

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幾年,有一天他突然在半夜接到了這個老師的電話。

那頭笑嘻嘻寒暄一番,才知道是有事相求:

希望李尚龍幫找個靠譜的英語老師,私下能給他的孩子上節課。

那段時間他課業繁忙,加上想起往日情形,便搪塞了過去。

兩件都以失敗告終的請求之後,他才明白:

“除去彼此的感情,能讓對方幫自己的根本條件,是你能提供等價的回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