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比亞迪老闆王傳福的一番演講火了,引起了大家的關注。他“喊話”雷軍稱,“50億對雷總不算啥,1000億也不是事,關鍵是浪費你三年時間,這三年時間值多少錢?”

此話一出,被一些媒體解讀爲,王傳福是在勸雷軍不要造車,免得浪費時間。3天后,事情反轉了,非但不勸阻,還會賣力支持。

6月13日,在2021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王傳福表示,此前網傳比亞迪勸小米不造車是媒體誤讀,比亞迪不僅支持小米造車,甚至正在和小米洽談一些汽車項目。

箭在弦上,小米造車不發不行

無論怎麼樣,小米要不要造車已經不取決於它自己,而是隻要小米還想賺錢、還想繼續發展下去,小米就勢必要造車。

小米自2010年成立以來,一直以“爲發燒者而生”爲口號,其實換個解釋就是小米打動市場的根本在於“薄利多銷”,也就是性價比;你會發現無論是小米旗下的哪款產品,它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價位中性價比最高的之一。

高配低價的產品,其銷量絕對不會差,再加上相對保守的產能,就能保證極低的庫存量。小米雖然犧牲了短期的盈利能力,但是能夠換取極佳的資金流動性、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低利潤策略能夠換取需求增加的確在大多數時候是真理,但是這真理需要一個前提,即該產品的市場還有巨大潛力,否則就算再便宜,一方面需求增加的天花板觸手可及,另一方面可能進入惡性競爭階段。

恰恰,小米已經開始遭遇瓶頸了。

對於小米來說,儘管小米自2018年以來一直位列世界手機出貨量第四,甚至2020年還進入了第三,但實際上小米的手機業務卻並不怎麼賺錢。

從去年六月底「造車,我們是認真的」一度被認爲是小米即將官宣造車,後來發現原來是遙控車;接着,小米又先後傳出與比亞迪、長城汽車的緋聞,但又被一一闢謠;雷軍親自帶隊的消息,之前也被小米官方否決……直到3月30日小米終於官宣造車。

新能源汽車成新風口

根據IHS Markit發佈的《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市場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市場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僅爲45%,而2025年該數據預計將提升到60%。而其中由於中國大力對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政策扶持,以及對環境保護的強力重視,預計2025年時中國市場的智能汽車滲透率將達到75%。

中國正在逐漸發展成爲全球第一大智能汽車市場的過程,且曾多次置身其中。

一個明顯的趨勢:無論新能源汽車目前多麼飽受爭議,未來全面佔領市場是必然的事情;無論智能汽車目前有多麼“智障”,未來成爲互聯網流量入口的大頭也是必然的事情。

對互聯網企業、科技企業而言,電動汽車、智能汽車等,都是他們押注的對象。

凡是有心氣兒的互聯網及科技企業,都將涉足汽車領域,當作自身成長的重要沃土。我們更看到,阿里、百度、騰訊、華爲等,都是引領殺入汽車領域的弄潮兒。

如今,小米也終於確定要造車。這似乎在表示,一場亂局的走勢將更爲撲朔迷離。

隨着小米的入局,電動汽車行業的大戰將邁入高潮,戰火高燃已成既定事實。從目前的競爭局面來說,還很難說哪家企業能夠真正勝出。

但毫無疑問的是,中國企業將成爲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的主角。哪怕是特斯拉,未來也有可能只成爲配角。

雖然如今都說“軟件定義汽車”、“智能汽車就是一部手機加四個輪子”,但事實上汽車產業鏈依舊是複雜且冗長的,更重要的是——對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極高。

小米雖然不差錢,但在技術和經驗方面無論是與其它先行進入造車領域的互聯網/科技大廠,或還是造車新勢力甚至是傳統主機廠,還有着較大差距。

就當前而言,與主機廠進行深度合作代工同時投資自動駕駛獨角獸,或許纔是小米最爲快捷的造車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