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雪檸

拿上嶄新的“大紅本”,海淀居民馬玉玲難掩心頭激動,連說了好幾個“感謝”。得知開發商“跑路”後,馬大姐以爲不可能拿到房本了,“沒想到政府始終沒有忘記我們,這塊壓在心裏17年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2020年以來,本市將解決“房產證辦理難”納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工作機制。市規自委主動對接接訴即辦市民服務熱線,逐步摸清歷史遺留問題項目情況,從有一辦一到主動治理、未訴先辦,“打包”解決一類民生痛點。經過市區兩級合力推動,今年已爲5.2萬套房屋解決了不動產登記難題。

解剖麻雀:破解遺留17年辦證難題

海淀區雙榆樹東里甲20號樓有個業主委員會。雖然辦公面積不大,環境也很簡樸,卻協調處理了很多居民事務。“大家平時遇上什麼問題,咱都儘量幫幫忙,但房產證的事兒積壓了好多年,真是不好處理。”在業委會副主任郭春寧心裏,最難的就是這個“大紅本”。

據瞭解,該棟樓由北京同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屬於普通商品房。2003年竣工後,當年就已銷售完畢,業主陸續完成入住,期間還向開發商繳納了以辦證爲名目的各種費用。但是,說好的房產證怎麼也等不來,一拖就是17年。“孩子上幼兒園上學都有影響,想賣房子也不行。”老住戶馬玉玲大姐說。

最棘手的是,所有業主都聯繫不上開發商,最後發現其營業執照已被吊銷,這直接導致後期的竣工備案、確立大產權、分戶登記等均無法正常辦理。開發商還存在一房兩賣問題,套取銀行貸款致36套房屋被查封。諸多問題疊加,導致該小區陷入越拖越難、越難越拖的惡性循環。

2019年,市規自委、市住建委、市稅務局聯合印發了《關於印發切實解決歷史遺留房地產開發項目不動產登記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爲解決雙榆樹東里甲20號樓辦證問題帶來了曙光。該文件明確,可以由業委會作爲申請主體,由登記機構公告無異議後即可辦理個人的產權證。

截至目前,145戶居民已順利拿到“大紅本”,剩餘15戶正通過法律途徑明晰產權,也在按正常程序辦理中。

舉一反三:出臺實施5項政策文件

購買房屋入住多年拿不到產權證,是市民反映強烈的民生痛點難題。據統計,僅2020年,12345熱線就接到“房產證辦理難”相關投訴8000餘個。

“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多是在城市快速發展建設過程中產生,問題多元、情況複雜。”市規自委確權登記處處長詹奕介紹,今年年初,房產證辦理難被納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爲確保解決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有法可依、有規可循,目前《關於印發切實解決歷史遺留房地產開發項目不動產登記有關問題意見的通知》等5個政策文件已出臺實施。

尊重歷史、無錯優先、有錯必究,這是處理該類問題的基本原則。所謂“無錯優先”,就是將完善不動產登記前置審批手續與爲履行合法購房手續的購房人辦理登記分開,不讓購房人爲開發商的違法違規行爲“買單”。在堅持“無錯優先”的同時,也要對開發企業違法違規及不當牟利行爲依法嚴厲追責。

朝陽區世紀東方嘉園小區105號樓、密雲區檀州家園、延慶區永安小區5號樓和6號樓……打通辦理產權證的“最後一公里”,越來越多合法購房的居民終於拿到日思夜想的“大紅本”。

據瞭解,市規自委還擬定了“關於加快解決歷史遺留項目不動產登記問題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在解決歷史遺留項目不動產登記問題中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加強聯合監管的工作意見”,並將於近期印發,爲更好解決“辦證難”問題引導方向。

全面摸排:年內解決10萬戶辦證難題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各區已紛紛成立工作專班,加速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項目。以石景山區爲例,截至2020年底,共梳理出36個項目,涉及15020套房屋存在因歷史原因導致的“辦證難”問題。

在石景山區六合園小區,20號、21號、22號樓三棟住宅樓因原開發公司銷售商品房未及時辦理轉讓,居民多年來始終以租賃的方式簽訂合同。“其實這就是我們的房,但沒有房產證,名不正言不順,別人就覺得你是黑戶。”20號樓居民宋大爺道出不少居民的心聲。

主管區長主持召開專題會,成立工作專班,審議通過工作方案,問題逐個予以解決。目前六合園已有140戶居民取得不動產權證書。

朝陽區根據實際情況,由規自分局和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分別成立解決歷史遺留項目工作專班和建設項目審批手續統籌協調專班,明確處理路徑和節點責任部門;豐臺區製作《歷史遺留未發證小區問題紅綠表》,對在賬歷史遺留項目進行全流程梳理,實現精細化管理;大興區注重矛盾化解,積極協調屬地政府和村委會重新簽訂回遷協議,確認安置名單,有效解決興華園項目近20年的“辦證難”問題……

以“小切口”撬動“大變化”,通過市區兩級相互協作,本市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總體情況被逐步摸清。經統計,全市存在住宅類歷史遺留不動產登記問題項目900餘個,涉及房屋50餘萬套,存在問題時間最長的近30年。

令人欣慰的是,截至今年5月底,本市已爲約5.2萬套房屋解決了不動產登記難題。按計劃,年內將解決10萬套不動產登記的歷史遺留難題。

來源:北京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