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人來說,以救助流浪乞討人員爲己任的救助管理站,是一個“神祕地帶”,這個機構內部究竟什麼樣?具體是怎樣開展工作的?

今年6月19日是第九個全國救助管理機構開放日,廣州市救助管理站線上舉辦主題爲“攜手相助 讓愛團聚”的開放日活動。記者通過線上,記錄廣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和受助人員真實而普通的一天。

開展街面關愛服務 發放必要的物資

據瞭解,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是政府爲生活無着的流浪乞討人員提供臨時性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和人格尊嚴的制度性安排。廣州以實際行動傳遞溫暖,落實關愛救助,有效維護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生存權益。

8時許,廣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開始協助受助人整理內務,疊被、收衣、把雜物放到牀頭櫃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忙碌卻又有條不紊。

8時30分左右,受助人員已經拿起了飯盒,喫上了早餐。因爲疫情的原因,暫時取消了堂食,受助人員回到各自的宿舍進餐。雞蛋和肉粥是標配,搭配酥皮包、豆沙包或者生肉包等。

受助人員在閱覽室靜靜地閱讀

早餐後,閱覽室裏多了許多身影,受助人員在靜靜地閱讀。據瞭解,每年救助站都會補充新的書籍,書籍種類涉及農業種植、家電維修、文學、哲學、傳記等。受助人員只需在借閱表上籤個字,就可以借出愛看的書籍。此外,預訂了當天的車票或者其他需要離站的受助人員這時候可以前往“出入站登記室”辦理離站手續。

與此同時,另一邊市救助站街面巡查救助小分隊也開始新的一天街面關愛服務,通過對市區公園、主幹道、橋底涵洞等重點區域的街面巡查,引導和護送街面流浪乞討人員到站內救助或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救助服務。

街面巡查,關愛救助人

對不願進站接受救助的,發放必要的飲品、食品、防暑降溫藥品、防寒衣物、防疫物資等,及時督導各區救助服務隊跟進,提供針對性服務,維護街面流浪乞討人員的基本權益。

醫務人員每天例行巡診兩次

10時,廣州市救助管理站的醫務人員開始每天兩次的例行巡診工作,帶着體溫槍、血壓計和聽診器,到各個救助管理服務區巡診。對於身患疾病的特殊救助人員,醫務人員會認真檢查生命體徵及基本情況,病情穩定、沒有生命危險的留站觀察或治療,病情較重或可能危及生命的及時送定點醫院救治。

在巡查過程中,醫生會仔細檢視受助人員,瞭解他們的病情以及就診意願,將每次醫療服務內容記錄在門診登記本和《醫療服務登記表》上,並將主要醫療服務內容錄入救助管理信息系統。然後按次發放藥品,並指導救助管理服務區的工作人員或護工督促患病受助人員按時按量服藥,並做好服藥情況記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務人員不顧天氣炎熱,按防疫規定,穿着厚厚的防護服,戴着面罩、護目鏡、手套等,每天爲待入站的每一位求助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同時每三天爲站內的受助人員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與此同時,廣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員正在101號談話室與受助人員進行一對一的談心談話,許多受助人員在此表達了自己的需求和內心的想法。“也正是因爲堅持每日的談心談話,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服務質量,拉近了與受助人員的距離,突破了溝通路上的障礙。”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工作人員逐一覈對受助人員檔案

到了14時,工作人員開始逐個覈對《受助人員檔案》上的信息。部分受助人員戶籍不清,工作人員需要根據他們提供的信息,通過各種途徑,找疑似的派出所、民政部門等逐一覈實。覈實工作並不容易,受助人員情況特殊,離家多年或存在智力障礙,提供的信息往往很有限,十分考驗工作人員的能力、經驗和耐心。

15時-17時,市救助站當天值班站領導帶隊走訪慰問在醫院住院治療的受助人員,瞭解病情和日常生活情況,提供被服食物等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及時關心住院受助人員身心情況。

17時30分,到了受助人員晚餐時間,此時晚飯已經逐一分發到受助人員手中,菜式一般是1份青菜、1份肉菜、1份蒸蛋或炒蛋。飯盒由專人回收,並送到救助食堂集中清洗、消毒。

晚飯後的時間是受助人員的休閒時刻,許多人喜歡待在宿舍裏,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自己喜歡的節目,或者拿出白天從閱覽室借的書籍,安安靜靜地翻看。

據瞭解,市救助站實行24小時救助服務,有求助需求的困難羣衆可以在任一時間段來站求助,工作人員詢問相關情況,告知相關事項,指導或代填寫好表格,進行相關資料的錄入後,給受助對象保管好物品、換洗衣服入站救助。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劉春林 通訊員 廖培金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莫偉濃 通訊員 廖培金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李琳

來源:廣州日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