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黨員爲團員和少年隊員講述紅色故事

易地扶貧搬遷是一個漫長的系統工程,要讓易地扶貧搬遷的居民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貴州省赫章縣金山銀山社區在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探索實施新服務模式,實現“黨建引領發展,積分催生動力,共建和諧社區”目標。

社區點點滴滴改變着,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再到社區。人們從最初搬來時的茫然無措,到後來的篤定安心,從彼此陌生隔閡,到熟悉溫暖,金銀山社區成了每個人心中真正的家園。這其中,有積分的驅動力,更有黨員、團幹部帶頭的作用。

小積分撬動大改變

擔任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支部書記的韓贇記得,居民們剛搬進來時,不適應城裏的生活,垃圾亂丟、車輛亂停、鄰里糾紛不斷,參加就業培訓也不積極。搬遷羣衆總體受教育程度偏低,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搬遷羣衆進入城鎮生活,更是面臨語言交流障礙,文明衛生習慣差,遵紀守法意識不強,有的人無事可做,天天聚在一起聊天,還有人常年酗酒,天天喝得爛醉,擺在工作人員面前的難題不少。

類似的治理難題,成了金銀山街道工作組副組長文兵(現金銀山街道辦事處主任)的一塊心病。“2760戶13622人,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區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習俗,聚攏起來一起生活,不容易。剛入住的時候,社區裏糾紛不斷,問題層出不窮,我們社區工作人員有點像撲火隊員,按下葫蘆浮起瓢,調停的事情好像怎樣也處理不完,着急上火的,嘴角起了大水泡。”社區工作人員每天睡覺不足四個小時,過年過節回不了家是常態,文兵日思夜想,把社區幹部召集在一起,和大家說了自己的想法:“積分”。

“積分制這種模式我也是借鑑公司的管理模式,”文兵說,“我們在外出學習考察時,發現一家大型企業也在運用積分制管理,很有效果。在家裏,我也用這種方法管理過孩子的學習,成效還不錯,我就想,爲何不用這種方式來試試管理社區呢?”

這一試,果然有效果。

社區黨員、幹部、商戶家庭、羣衆全部納入積分管理,設置基礎分100分,對居民文明衛生、道紀守法、家風家教、生活就業等實行“正向考覈”,行爲習慣好、就業積極、對社區有益的行爲進行加分獎勵;對幹部能力水平、服務質量實行“負向考覈”,服務不到位被扣分處理。

比如:每月穩定就業加分、主動清掃垃圾至少加1分、助人爲樂加5分。

對積分高的家個人,社區在居民培訓、就業和孩子入學等方面優先考慮,並且可積分兌換洗衣機等家電和米、油、衣服、洗衣粉、牙刷、牙膏等生用品。

在積分的鼓勵下,一個積分就是一塊錢,可以拿着積分到社區的“積分超市”去兌換實物,小到鉛筆,洗衣粉,大到冰箱彩電,都可以用積分換。社區內一個標着“積分超市”的紅色招牌尤爲引人注目。超市貨物架上的商品價格標籤都以“積分”爲單位,平日,銀山社區的居民便以攢起來的積分來兌換所需物資。

黨建+積分”集中兌換活動現場

有了積分單,還要想想怎麼執行得好,文兵覺得黨員可以在這其中發揮帶頭作用。

搬遷羣衆中有87名黨員,平均年齡54歲。

“儘管黨員年齡偏大,但黨性很強,只要充分發揮他們先鋒模範作用,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員就能帶動一片。”文兵說。

對於積極參加活動的黨員,社區按照政治思想素質、帶領發展能力、履職盡責表現、爲民服務水平、矛盾糾紛調處、培訓就業效果“六張積分清單”給予加分,積分高的可以兌換物資獎勵,每個季度兌換一次,通過正向激勵調動黨員積極性。做得不好的地方,也要扣分。

“每個季度社區都評選出最美黨員,通過物質和精神雙重鼓勵,激勵黨員在服務羣衆中沉下心、俯下身、勤出力,在社區治理中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文兵說。

志願者,“參與改變他們的生活,很幸福”

“黨建+團建+積分”體系的運維人員以社區支部成員爲主,團組織還積極匯聚社會力量,豐富積分兌換所需的神及物質獎勵。成立黨總支一黨支部一黨小組,黨建帶團建,團建帶羣衆,效果顯著。

在銀山社區,以15名大學生志願者爲基礎,成立團支部,服務已搬遷入住的一萬餘名羣衆。在團支部工作的地方,醒目地印製着團徽和團支部服務項目清單,11個服務項目內容時間,清晰可見,記有四點半學校、易家風、24小時維權時間、愛心理發、愛心義診、青年課堂(夜校)、關愛留守老人、環境衛生大比武、移風易俗、國學傳統、文體活動等。

“爲什麼賦予團組織這麼重的任務?因爲服務對象很大,而服務的團隊人員過少,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利用共青團的優勢。”文兵說,“比如居家老人、空巢老人的關愛、服務;青壯年勞動力扶貧車間;婦女和青年的創業培訓。青年志願者脫貧攻堅夜校,就承接了婦女創業和青年創業培訓工作。還有小手拉大手項目孩子帶動一個家庭,一個家庭帶動幾個家庭,大家一起互相幫扶。確保一個都不掉隊。”

在共青團赫章縣委幫助下和他的堅持努力下,社區有了一間團建辦公室、一間圖書借閱室、一間情親溫暖室、一間政策宣傳室、一間心理疏導室、一間文體活動室、一所脫貧攻堅夜校、一支志願服務隊的“八個一”工程建設全面落到實處,韓贇全程參與社區“黨建+積分”管理模創建工作。

面對社區搬遷人口越來越多,後續服務保障工作日益複雜,韓贇想到了“變工作對象爲工作力量”的新思路,他積極動員社區有志青年參與到社區團建工作中來,通過建立社區人才工作羣,創建社區青年志願服務隊等十餘個服務團隊,爲搬遷居民修建蔬菜大棚,四點半課堂裏都能看到青年志願者們的身影。

志願者王虎見證着積分制度下,搬遷居民的狀態改變,“居民們的改變不僅僅有衛生習慣,生活水平,還有思想方面。原來換一個環境真的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比如楊紅澤,以前在社區以喝酒出名,現在和以前的狀態完全不同了。這樣的改變很多,我們見到聽到感受到,會覺得自己也參與到了改變他們的生活過程中,很幸福。”

積分兌換

志願者李玉林的微信名是“小短腿大林子”,這個幽默開朗的姑娘在志願者期間,整天奔波在社區裏,架起了黨團隊溝通的橋樑。剛來社區的時候,經常會在草坪上看到喝醉酒的人,慢慢的,這樣的情況基本不見了。“社區裏的環境衛生也越來越好,居民的公共意識也都上來了。”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它們在很多看不見的地方發生着,潛移默化地彼此影響着。

被改變的人生命運

很多人的人生軌跡也得以改變。良好的環境激發着人們內在向好的動力,積分又助力着居民去行動。

金銀山社區的積分管理探索模式如今已經被很多社區效仿,學習。赫章縣所有易地搬遷的社區如今都實行積分制。積分制的鄉村治理方式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探索,金銀山走在了前列。

組織開展就業培訓

易地搬遷也改變了金銀山社區一萬餘居民的命運。金銀山居民的生活,也是幾百萬易地搬遷居民的生活縮影。生活不再只是受貧窮的默默捶打。生活可以鮮活,可以歡快,可以展現出蓬勃又旺盛的生命力。生活還有無限希望與無限喜悅。

請關注中華兒女報刊社微信公衆號

來源:中華兒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