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內下跌22%嚴重跑輸大盤!保險股實現三連陽,是“曇花一現”還是拐點已至?

記者:曾令俊

1

在經歷一段時間低迷之後,保險板塊這幾日終於揚眉吐氣。

6月24日收盤,保險指數上漲0.02%,這已經是該指數連續三天上漲。五大上市險企中,除了新華保險下跌1.09%之外,其餘均出現上漲,中國太保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人壽分別上漲了0.2%、0.21%,0.34%以及0.77%。

保險板塊這幾天的有所回暖,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拐點已至”?

今年以來保險板塊整體呈現下跌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止到24日收盤,今年以來保險指數跌幅約爲22%,大幅跑輸大盤,在金融板塊中,表現弱於券商和銀行。

華南某不便具名的券商非銀分析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保險股表現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於負債端,保費增速較慢,新業務承壓,沒有達到預期,往年都是至少兩位數增長態勢,而目前基本是個位數,甚至是負增長,遠遠沒有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速水平。”

保費增長萎靡,保險板塊上半年表現疲弱

上半年,上市險企股價表現不甚理想,很多投資者內心煎熬,承受巨大壓力。

從個股來看,中國太保、中國平安、新華保險跌幅均在20%左右;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則分別跌約11.3%和9.5%。

在股價下跌的同時,部分保險股也遭到股東減持。

5月24日,根據港交所信息顯示,瑞士再保險在場內以29.2港元/股的均價出售約7785.78萬股新華保險H股股份,清倉套現22.73億港元。

人保財險也在5月27日被花旗集團以場內每股均價7.48港元減持75.53萬股。

據中國平安6月17日公告,其持股5%以上股東卜蜂集團累計減持該公司H股1.83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爲1%,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6.85%。

有二級市場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指出,保險行業上市公司走勢持續低迷,從表面上看,保險公司保費增長持續受壓,五月份的數據更是幾乎“全軍覆沒”。

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在於保險公司多年以來的代理人模式受制於人力資本上升等多種因素的壓力,這一拐點可能是歷史性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去多年來壽險公司承接的保單利率水平較高,費用成本偏高,未來如果無風險利率進一步走低,則對壽險公司經營帶來沉重包袱。

事實上,上市險企在負債端明顯承壓,保費增長萎靡。

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5家上市險企的保費收入增速普遍不及預期,同比僅增長0.69%,較今年前4月實現同比增長5.63%的增速明顯放緩。部分險企保費收入降幅甚至有擴大的趨勢。

華金證券分析師崔曉雁認爲,壽險新單萎靡,且仍不見拐點,是板塊持續承壓的核心原因。上市險企壽險渠道改革考驗定力,以往粗放式發展弊端加速暴露,內外勤人員流失嚴重,在供需匹配差異越來越明顯下,新單幾乎難以回到2019年水平。

中國平安回覆稱,公司1-5月壽險及健康險累計新業務保費收入同比增長,但月度之間的變化受業務節奏、經營環境、基數等多重因素影響。

機構態度分化,何時迎來拐點?

隨着股價走低,保險股愈發“便宜”。

截止到24日收盤,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的動態市盈率(TTM)分別爲8.4倍、8.64倍、6.54倍、5.73倍、11.07倍,均處於歷史低位。

上述分析師認爲,保險行業的長期邏輯並沒有改變,目前只是遇到增長瓶頸。“各大險企都在加大改革力度,去適應外界環境變化,估計拐點很快就會到來。”

芬德資本基金經理陳杰城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說,保險股屬於強週期板塊。2017年保險股大漲,其一源於壽險理財產品收益高於銀行,險資資金來源充裕;其二,險資主要投資於地產債權、城投企業債等高收益債券,以及股權類股票類資產。

“所投行業景氣,利差和投資收益較高,保險板塊盈利增厚受到資本市場關注,股價大漲,估值處於高估狀態。”他表示。

隨後2018年金融嚴監管、去槓桿、打破剛兌等政策出臺,對其盈利影響較大,因此2018-2020年保險板塊的估值隨之回落。

“近兩年,市場投資風格偏向於科技、醫藥、消費等輕資產板塊,對非銀金融等重資產行業不太友好,也導致了保險股走勢疲軟。”陳杰城說道。

事實上,不同機構對保險股的態度有所分化,有些機構選擇逆勢加倉,左側佈局。

Wind數據顯示,包括摩根大通、滙豐銀行、摩根士丹利、渣打銀行、瑞銀香港等機構持續增持保險股,其中摩根大通、貝萊德曾經先後增持中國平安H股股票。

5月31日,港交所披露易信息顯示,貝萊德以每股84.63港元均價增持2121萬股中國平安股份,持股比例上升到5.19%。

招商證券鄭積沙團隊在近期報告中指出,中國平安當前股價對應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股價有四成上漲空間。長期來看,保險板塊核心價值不變,龍頭險企長期價值穩定。

廣發證券非銀團隊表示,長期來看,保險行業仍有較大空間。與此同時,行業亦在積極推動轉型升級,由過去粗放式渠道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不斷提升經營素質,開啓新的成長週期。

“從投資價值來看,等待行業週期拐點,在行業週期低位時佈局是最好的選擇,我們預計今年四季度非銀金融會有比較好的表現。”陳杰城說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