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閒魚”Poshmark遞交IPO申請,二手電商潛力還有多大?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椎名  編輯/梓

來源:硅兔賽跑(ID:sv_race)

今年全球二手生意賽道格外火熱。美國二手電商Poshmark和ThredUp先後上市;6月美國電商平臺Etsy(市值235億美金)花16億美金買下英國二手電商平臺Depop;美國版得物StockX在二次股票發售中融資1.95億美金併發行價值6000萬美金的E-1系列新股。

根據Etsy分析,全球二手生意的市場規模將於2024年突破640億美金,Depop在該賽道中格外突出—— 其90%的用戶年齡低於26歲,是Etsy看中的Z世代消費者,這羣消費者在2020年爲Depop貢獻了7000萬美金營收,創造了100%的增長。

經歷多年發展,美國二手電商市場已進入收穫階段。而國內二手電商賽道方興未艾。我們從Depop的發展歷程、商業模式和用戶畫像角度分析,希望能給國內的二手電商平臺一點啓示。

不玩直播帶貨和瘋狂補貼,這個購物APP照樣成功突圍;擁有超過1,600萬名用戶,售出了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商品,但是30歲以上的人基本不認識它;最近,它還將自己以16億美元的身價賣給了美國電子商務公司 Etsy。

這就是二手電商平臺Depop。

或許你已經是國內的閒魚、轉轉上的資深用戶,對Depop的存在不以爲然。

不過,Depop的玩法可花哨多了:它融合了Instagram和eBay特色,是成功由社區驅動的電商之一,也正因如此,該平臺聚集了大量的千禧一代和Z世代用戶,這也是 Etsy最垂涎它的地方。

借鑑“微商”思維的二手時尚網絡

Depop由Simon Beckerman 2011年於英國倫敦創立,約有90%的Depop活躍用戶是26歲以下的年輕人。Etsy 表示,收購該平臺意味着公司將“Z 世代消費者的專賣之家”納入麾下。

在Depop上,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二手物品小商店,上面的賣家既有許多知名時尚博主,也有未成年店主。這個平臺彙集了超過2100萬造型師、設計師、藝術家、收藏家和古董賣家等,有着多元豐富的時尚產品選擇。

而且Depop的商店設計採用了與ins非常接近的界面風格,走清爽簡潔的路線。從限量單品到復古單品,從備受喜愛的新鮮設計到獨一無二的小衆設計,賣家們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風格,且大多以自己爲模特,在自家的臥室、客廳拍攝二手服飾的圖片。它的產品搜索菜單分類也做得非常細緻,包括品類、品牌、價格預算和尺寸,用戶可以快速找到心儀物品。Depop 的用戶體驗度很高。

最重要的是,Depop 給這種交易體驗中加入了社交元素。“有目的性的購物”和“無目的性的社交”在這裏碰撞出新的火花。

與一般的網購店鋪相比,Depop主張社交式購物,強調賣家與買家之間的情感鏈接。說得再通俗些,在Depop營造的二手交易市場中,消費者的購物動機,一方面來自對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店主的信任和喜愛。

因此,Depop的設計參考了Instagram,賣家親自打理自己的賬戶,分享自己的真實生活,順便帶貨。平臺鼓勵賣家積極與消費者互動,用心經營粉絲羣,與之建立信任關係。

這樣的主張,獲得了在Instagram、TikTok、YouTube等平臺上積累了一定粉絲、想要直接帶貨的網紅們的青睞。

這聽起來是不是還挺像“微商”的經營思維?

因此,在Depop的賣家中,你會看到模特 Emily Ratajkowski 和 Chiara Ferragni、權力的遊戲女演員 Maisie Williams、歌手 Lily Allen 和著名舞娘Dita Von Teese 等名人的身影。

Depop還有更長遠的願景。創始人兼CEO Maria Raga曾表示,希望這個平臺能讓年輕人創建自己的個人品牌,打造新一代的青少年企業家。

因爲許多賣家爲了彰顯個性、突顯與衆不同,還會重新設計自己的二手服飾。例如,在 Depop 上,你可以買到用運動鞋重新設計的上衣,或者由編織在一起的糖果包裝紙製成的錢包等等。

考慮到 Z 世代人羣幾乎是時尚界的必爭之地,Depop的用戶羣確實令人羨慕。這離不開Depop團隊對這個羣體的準確觀察。

“下一代年輕消費者想要體驗時尚行業過去所稀缺的服務。他們想要真實感,並定義自己的時尚趨勢。他們會受到真實人物的影響。他們想要選擇和個性化。同時,他們希望減少浪費。Depop 旨在滿足這些不斷變化的需求。我們的存在是爲了讓下一代改變時尚......在過去的 18 個月裏,我們在美國的增長几乎完全是由 Depop 上的創意年輕人社區推動。”Maria Raga 曾肯定地說道。

事實上,振興了二手服裝市場的Depop,還被譽爲快時尚服裝的“解毒劑”。而快時尚這幾年已經因爲浪費主義、同質化嚴重等問題頗受詬病,部分品牌還可以稱作江河日下。

不僅僅是追求時尚的年輕羣體,環保愛好者也能被它打動。正如Depop 所表示的,自己的使命是建立一個“社區驅動的時尚生態系統,它對地球更友善,對人們更友善。”

不得不承認,Depop確實太符合當前的時尚敘事:既迎合年輕人“自我定義時尚”的主人翁意識,也讓他們的衣櫥變得更可持續。

全球二手交易市場瘋狂吸金

自推出以來,Depop 在2019年底達到 5 億美元 GMV。現在,幾乎每天有140,000 件商品在平臺上進行展示。

Depop 的表現,幫助其持續獲得了投資者的關注。在過去的幾年中,該公司籌集了超過 1 億美元的資金,最新一輪公開融資是由 General Atlantic 於 2019 年 6 月領投的 6200 萬美元C輪融資。

能夠在早被視爲紅海的電子商務領域中異軍突起,Depop 是眼下二手交易重獲活力的一個縮影。

從舊貨店的早期發展而來,二手交易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存在,只不過這種交易活動長期處於線下,且往往與清貧困苦的生活狀態這種標籤所綁定。

直到當代電子商務的崛起和環保觀念的普及——前者提供了更好的交易體驗,後者則從觀念上把舊的標籤撕了下來,以環保和可持續的概念取而代之——二手市場終於又有了新的生命力。

與此同時,對於千禧一代和 Z 世代的消費者而言,他們已經比上一輩人更有包容性也更積極,能夠認可那些具有生態意識的商品和公司,如Depop所觀察到的,他們想要消費更“不同”、更個性化的東西,且不像老一輩認爲舊貨不好。

這些外部大環境的變化,讓二手電商有機會成爲一個蓬勃發展的全球業務,各種形式、定位的新興二手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除了Depop,全球市場還有如Thredup、Poshmark、Grailed這樣的二手電商平臺。其中,Grailed主打二手奢侈男裝交易;成立於2011年的Poshmark和成立於2009年的ThredUp,則都被認爲是“美版閒魚”。目前美國每十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是Thredup的用戶。

和諸如eBay這樣的第一代二手電商平臺相比,Depop、Poshmark和 ThredUp 這些“數字原生”的二手電商最大的不同,在於加入了社交體驗這種強大元素。例如,在新冠爆發之前,Poshmark就推出了爲賣家舉辦的面對面聚會,它還其應用添加了類似於 Instagram 和 Snapchat 的 Stories 功能。 

對於這些新湧現的二手電商平臺,Kantar Consulting 的高級服裝分析師Tiffany Hogan 表示:“他們顯然是在面向年輕的、時尚前衛的受衆進行營銷,他們不僅關注價格,更注重價值。

這些新一代的二手電商平臺已經達成共識:用戶體驗和多渠道社區將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Depop已經強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無獨有偶的是,這個夏天,國內的二手交易電商平臺同樣捷報頻傳,資本開始加碼二手電商賽道:

6月17日,轉轉集團宣佈完成1億美金D1輪融資,小米領投,加上此前宣佈的C輪3.9億美金融資,以及轉轉旗下to B交易平臺採貨俠的融資,轉轉集團過去半年的總融資額已近5.5億美金。

而主打二手奢侈品交易的“胖虎”,也公佈完成5000萬美元C輪融資,由星納赫資本和ATM Capital聯合領投。

不過,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二手電商纔剛剛開始,它們仍然需要證明更多。

目前,垂直面向二手奢侈品交易的國內玩家,主要有胖虎、紅布林、妃魚等。而轉轉和閒魚的定位則更綜合一些,尤其閒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背靠淘寶的龐大流量池,使得閒魚和轉轉佔去國內二手市場90%的市場份額。但國內二手電商整體仍然停留在利用低價作爲吸引錨定用戶的階段,尚不如海外公司那樣百花齊放。

當然,隨着資金的到位以及二手行業受到更多關注,相信國內二手電商平臺會迎來新的成長階段。或許用不了多久,本土市場上也會有諸如Depop這樣的亮眼存在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