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時間]《柳葉刀》:科興疫苗對兒童和青少年具安全性

剛剛過去的六月有點充實:我們甜甜蜜蜜地喫了端午節的糉子,驕傲地圍觀了神舟十二號發射的圓滿成功,全國人民積極投入到接種新冠疫苗的隊列中……走進七月,在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誕辰的同時,作爲國家的一份子,讓我們以一種健康、科學的生活態度,來過好每一天!

另外,從本期開始,我們增加了“上榜理由”的板塊,從傳播學角度對每一條內容進行分析,解讀它們的上榜理由。接下來,就一起看看榜單內容吧~

1。流言標題:生存環境變好了,野生虎纔會跑到人類活動區域

流言內容:今年4月23日,在黑龍江省密山市一處廢棄民宅內發現有老虎出現,初步判定爲成年野生東北虎。近年來,由於野生狀態的東北虎數量稀少,這次“猛虎下山”雖然造成了傷人、撲車等一系列險情,但全國人民還是高度關注着這隻被命名爲“完達山一號”的東北虎。5月18日,“完達山一號”在經檢測確認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被放歸山林。有些人覺得,野生虎來到人類活動區域,說明野外的老虎數量增加了、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變好了。

真相解讀:這並不能說明野生虎的野外生存環境變好了。野生虎來到人類活動區域,存在很多種可能:①野生幼虎成年後會離開母虎,尋找並建立自己的領地。②成年虎之間爲爭奪領地發生打鬥,失敗的一方被驅逐,需要尋找新的領地。③野生虎領地內的大型食草動物數量過少,無法保證日常捕食需要,野生虎會向領地四周探索新的食物來源。④由於人類活動過於頻繁,野生虎放棄原有領地,尋找新的領地。

上榜理由:生存環境變好是好事,符合人們的美好期望,因此這則流言容易被人們相信和傳播,但科學有時與我們的期望並不相符,它講究事實與真相,所以反駁這則流言可以讓人們理解什麼是科學的理性和質疑精神,有助於公衆科學素養的提升。

來源:科學闢謠

2。流言標題:睡眠中突然抽搐一下,可能有猝死風險

流言內容:您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迷迷糊糊快要睡着的時候,忽然全身劇烈抽搐一下,感覺像是從很高的懸崖上不受控制地往下墜,接着整個人就驚醒了。網上對此解釋不一,其中不乏諸如“靈魂出去玩了,抽搐的一下就是靈魂回來了”“大腦發現你陷入深度睡眠太久,以一種‘自救’的方式將你從猝死邊緣拉回來”“身體出了大問題,要猝死了”之類令人後怕不已的說法。

真相解讀:這並不是“猝死”的信號。這種現象叫作“睡眠驚跳”,亦稱“入睡抽動”或“睡眠肌陣攣”。睡眠驚跳不會讓生命受到威脅,但會干擾我們的睡眠,影響睡眠質量。出現“睡眠驚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睡眠質量:①學會放鬆,緩解壓力;②適當鍛鍊,睡前遠離電子產品;③多喝溫水,少喝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④補鈣;⑤睡前泡腳、按摩。總之,在生活中出現“睡覺時抽搐一下”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必太過擔心。

上榜理由:在普通人中這種生理現象比較常見,所以很多人會感同身受,加上流言內容又與生命安全有關,更容易引發人們的關注和轉發。反駁這則流言有利於糾正人們習慣性的錯誤觀念,消除擔憂,有助公衆培養健康的睡眠習慣。

來源:科學闢謠

3。流言標題:長期喝牛奶會導致乳腺癌

流言內容:近日,在《國際流行病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的報道“喝牛奶可能會導致乳腺癌”。該研究調查了50 000多名美國女性,隨訪了7.9年,出現了1057例乳腺癌病例。因此網絡上便有了“不能喝牛奶,會得乳腺癌”的說法。那真相果真就如研究結果所說的那樣嗎?

真相解讀:該研究並不能說明“喝牛奶會導致乳腺癌”。第一,研究中的受訪者是平均年齡爲57歲的北美中老年女性羣體,不能代表亞洲中青年女性的情況。第二,這是一則“相關性”研究,而非“因果性”研究,就像天熱喫冰淇淋的人多,中暑的人也多,但並不能表明喫冰淇淋會導致中暑。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關於乳腺癌的報告,喝牛奶與癌症的關係尚無一致結論,而且在亞洲人羣中的部分研究表明,乳製品攝入與乳腺癌風險降低相關。《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專家組梳理了目前爲止的多項相關研究證據,認爲奶類攝入與乳腺癌發病風險無關。目前公認飲酒、紅肉過多、全谷雜糧較少、運動不足、肥胖、精神壓力等因素與乳腺癌風險相關。因此,每天喝牛奶補鈣,不會增加乳腺癌風險,健康生活方式纔是最重要的防病要點。

上榜理由:多數普通人都會日常喝牛奶,特別是青少年和兒童,喝牛奶也被認爲是增強體質的重要途徑。這則流言通過對研究論文的片面解讀,顛覆了公衆的日常認知,帶來了認知混亂和心理焦慮,因此需要有更加科學、權威、全面的解讀以正視聽。

來源:頭條闢謠

4。流言標題:根據房間溫度隨時開關空調,可以節省電量

流言內容:先把空調打開,等房間裏涼快後關掉,待熱了再開,如此循環往復,可以大大縮短空調製冷的工作時間,節省電量。

真相解讀:頻繁開關空調反而更費電。最簡單的空調也是由壓縮機、換向閥、冷凝器、節流閥、蒸發器組成的。在空調製冷過程中,壓縮機的作用最關鍵,它是耗能大戶。壓縮機啓動時,轉子部件轉速從0開始增加,直至指定速度。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壓縮流體作功耗能、摩擦耗能及隨機振動耗能外,還有啓動耗能,也就是讓轉子加速的耗能。轉子越大,此部分耗能越多。空調反覆啓動次數過多,總能耗會比空調一直開着的能耗要高,且空調工作時間越長,這種對比越明顯。縮小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的差距,儘量減少室內與室外的熱交換是最有效的省電方法。此外,空調不用時徹底斷電、合理利用睡眠模式及使用變頻空調,也可以省電。

上榜理由:夏季空調的使用將達到高峯,每到夏季這樣的流言就會廣泛傳播,各種看似有道理實則不科學的說法,讓人難以辨別真僞。反駁此流言有利於大家科學合理使用電器,真正做到節約用電。

來源:騰訊較真

5。流言標題: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喫了會損傷腎臟,甚至致癌

流言內容:魚腥草又叫折耳根,是一種分佈很廣泛的野菜。不過由於其味道特殊,人們對它的評價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愛它的人對它欲罷不能,嫌棄它的人又恨不得退避三舍。如果光是味道上的喜好就算了,要命的是,還流傳着很嚇人的說法:魚腥草含有馬兜鈴酸,喫了會損傷腎臟,甚至致癌!

真相解讀:食用魚腥草與腎病、泌尿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之間沒有相關性。馬兜鈴酸腎病是由於攝入過多的馬兜鈴酸,損傷了腎小管上皮細胞,最終導致細胞壞死,引起器質性病變;馬兜鈴酸能誘導腫瘤生成,具有致癌作用。但魚腥草並不屬於馬兜鈴科植物,而是三白草科植物,所含的也不是馬兜鈴酸,而是馬兜鈴內酰胺AⅡ,且含量低。目前尚未見馬兜鈴內酰胺AⅡ會導致腎臟疾病的報道,也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這種物質會損害腎臟。

上榜理由:魚腥草味道獨特,喫過的人可能都會印象深刻,所以流言影響廣泛。這則流言把魚腥草所含的“馬兜鈴內酰胺AⅡ”與“馬兜鈴酸”混爲一談,這在謠言中是最爲常見的方式,因此反駁流言有助於大家分辨真僞,更有利於大家理解此類謠言產生的原因。

來源:科學闢謠

6。流言標題:接種新冠疫苗後,不可以使用麻醉劑

流言內容:近日,網傳“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的人禁止使用任何類型的麻醉劑,即使是局部麻醉或口腔麻醉劑,因爲這會對接種疫苗的人構成極大的生命危害,存在高度風險,有馬上致死的可能。因此,接種疫苗的人在接種疫苗後必須等候4周……一網友打疫苗後因牙醫治療時採取局部麻醉而致死……”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在社交媒體上廣泛流傳。

真相解讀:這是一則不實消息。這則消息最早來自海外,目前流傳的版本爲網友翻譯搬運的版本。多家權威機構和專家都已就此消息進行了闢謠。美國麻醉醫師學會於今年3月14日發表的一篇文章(COVID-19 Has Changed Surgery Forever)中明確表示,沒有足夠證據表明,新冠病毒或新冠疫苗會影響麻醉。但是,由於手術會給身體及免疫系統帶來臨時的壓力,因此建議患者完全從新冠肺炎疾病中康復,或打完所有疫苗獲得完全免疫後,再進行麻醉手術。

上榜理由:針對新冠疫苗的謠言,可能會削弱人們接種疫苗的意願,而且對於手術麻醉等專業知識,普通公衆無從獲悉真假,因此反駁此流言不僅具有現實緊迫性,還可以普及科學知識。

來源:頭條闢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