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移動支付使用率全球第一背後:反壟斷進行時

支付行業競爭激烈,減費讓利是否會加劇部分中小機構的壓力?

在國新辦於2021年7月8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20年支付行業採取減免商戶手續費等措施,向實體經濟讓利超過百億元。

今年6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降低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支付手續費的通知》。範一飛表示,這些措施實施後,預計每年爲市場主體、社會公衆減少手續費支出240億元,其中惠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超過160億元。

支付行業競爭激烈,減費讓利是否會加劇部分中小機構的壓力?

範一飛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我國支付手續費整體是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的。歐美的移動支付服務費率在1.9%左右,網絡支付費率大概在2.9%,我們國家這兩項費率不超過0.6%。

部分中小支付機構面臨着一定的發展壓力,很多企業出現虧損的情況。範一飛坦言原因很多,基於這些市場現狀,人民銀行在制定政策過程中進行專項調查研究,確保降費措施對行業的影響整體可控。此外,還通過同步降低髮卡行、清算機構等成本端收費,來減輕支付服務主體特別是中小支付機構的成本壓力。

反壟斷不只螞蟻集團

當下,我國的支付業務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支付規模巨大。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溫信祥在會上透露,2020年支付系統處理的支付業務金額8195萬億元,是同期GDP的81倍,有力支撐了我們國民經濟資金循環。2020年,銀行處理電子支付業務2352億筆,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8273億筆。現在支付業務主要由兩個主體提供,就是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人均辦理移動支付筆數是615筆,根據普華永道的消費者調查數據,我國移動支付使用率86%,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國的兩倍以上,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

範一飛也表示,這幾年支付產業發展速度是很快的,近年來保持50%以上的增長率。同時,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的行爲。一方面是發展速度非常驚人,另一方面,針對發展中出現的壟斷、資本無序擴張等行爲。

“我們也在陸續開展工作。特別是前幾年成立了網聯公司,對支付備付金進行管理,這對扭轉支付市場出現的情況起了一定作用。下一步,我們還會繼續本着促使支付市場更好更快發展的同時,針對支付市場出現的不規範行爲,持續予以規範。”範一飛表示。

他介紹到,前段時間,包括像對螞蟻集團反壟斷情況進行了一些約談,也披露了相關信息。壟斷現象其實不僅僅存在於螞蟻集團一家,其他機構也有這樣的情況。“對螞蟻集團採取的措施,我們也會推行到其他的支付服務市場主體。”

銀保監會消保局局長郭武平也在會上點名大型互聯網平臺導流推高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問題。他表示,“減費讓利不僅涉及銀行業,同時也涉及多方市場主體。目前存在多個市場主體多頭收費的問題,比如我們披露的案例大家也可以看到,一些大型互聯網平臺通過導客引流來收取費用,這可能就佔到百分之六七,再加上一些提供風險緩釋措施的市場主體收取百分之六七,真正銀行收的可能也就是百分之四五,坦率地講也不多。在有的案例中,這三方面加起來就到了20%左右。”

郭武平表示,我們下一步的監管措施,既要規範銀行這一端收費,同時還要在與融資收費相關的其他市場主體方面加大規範力度,包括大型互聯網平臺,以及其他一些提供風險緩釋措施的市場主體等。

嚴控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

7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微信公衆號發佈消息稱,爲防控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保護人民羣衆財產安全,近期,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懷柔區政府相關部門,對涉嫌爲虛擬貨幣交易提供軟件服務的北京取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予以清理整頓,責令該公司註銷,官方網站已停用。

而在這之前的6月21日,人民銀行有關部門就銀行和支付機構爲虛擬貨幣交易炒作提供服務問題,約談了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和支付寶等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

爲此,範一飛表示,數字貨幣發行主體可以分成私人數字貨幣以及央行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幣等這樣的貨幣,也包括推出的各種所謂“穩定幣”。這些貨幣本身已經成爲一個投機性工具,市場出現了這種情況,也存在威脅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潛在的風險。同時,也成爲一些洗錢和非法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

他表示,一些商業機構所謂的“穩定幣”,特別是全球性的“穩定幣”,有可能會給國際貨幣體系、支付清算體系等帶來風險和挑戰。“我們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擔心的,所以我們採取了一些措施。對這些私人數字貨幣,它是不是作爲貨幣信貸存在,我們還在觀測和研究。”

範一飛表示,同時,央行要大力推進央行數字貨幣,央行數字貨幣也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批發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商業銀行等機構類主體發行,多用於大額結算;另一種是零售型央行貨幣,主要是面向公衆發行,可以用於日常交易。

他坦言,目前社會各界對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影響基本上已形成一些共識。大多數研究認爲,批發型央行數字貨幣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帶來影響。對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認識分歧是比較大的,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會不會引發金融脫媒、會不會削弱貨幣政策、會不會加劇銀行擠提等,爭論比較集中。我們對這些問題也高度關注。

據範一飛介紹,央行目前正在數字人民幣試點過程之中,對貨幣體系、貨幣政策、金融穩定帶來的影響,央行始終高度關注。他表示:“我們也努力通過業務、技術和政策設計,確保數字人民幣體系對這些宏觀方面的影響降到最低。我們還是有信心把這項工作繼續擴大試點面,加大試點範圍。我們主要是白名單邀請方式,據我所知,白名單用戶已達1000萬。北京冬奧會場景是下一步試點的重點領域。”

(作者:李玉敏 編輯:馬春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