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保障性租賃住房紓解新市民、青年住房困難,重塑住房供應格局?

在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之下,各地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是新趨勢。

據《央視新聞》,圍繞前不久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下稱“意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司局負責人7月22日強調,各地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切實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盡最大努力幫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緩解住房困難。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司長曹金彪表示,新市民和青年人多、房價偏高或上漲壓力較大的城市,在“十四五”期間,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佔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的比例應力爭達到30%以上。

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放量的背景下,住房供應格局會被改變嗎?

着力緩解年輕人住房困難

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提法,來自於6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意見》,其中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五項基礎制度和六方面的支持政策。

曹金彪指出,該《意見》是第一次明確了國家層面的住房保障體系的頂層設計。今後國家的住房保障體系,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爲主體。

從面向對象來看,公租房主要面向的對象是城鎮住房、收入困難家庭,且租公租房需要“雙門檻”——收入低、住房條件差。目前,各城市雖然通過公租房做到對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但對於新市民、青年人來說,很多人不符合公租房的收入條件。

因此,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面向對象就是存在住房困難的新市民、青年人。據新華社7月23日報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在一些人口淨流入、房價偏高的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買不起房、租不好房”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解決符合條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羣體的住房困難問題,特別是要優先保障新市民中從事基本公共服務的住房困難羣衆。

而根據《意見》,保障性租賃住房以建築面積不超過70平方米的小戶型爲主,租金低於同地段同品質市場租賃住房租金,明確了突出住房的民生屬性。

至於保障性租賃住房的供給方式,《意見》中提出,保障性租賃住房由政府給予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多主體投資、多渠道供給,堅持“誰投資、誰所有”,主要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和存量閒置房屋建設。

在頂層設計層面,爲了讓更多的市場主體參與進來,《意見》中也多方面着手。

曹金彪指出,這次國辦出臺的《意見》,最主要的政策就是土地不花錢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企事業單位自有閒置土地建設,不補繳土地價款;存量閒置房屋改造,不補繳土地價款;利用園區配套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土地也不花錢。只有這樣才能讓租賃住房轉得起來。在這種情況下,推動房地產開發企業轉型升級,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轉向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

曹金彪表示,租賃住房肯定不可能像商品房那樣掙大錢、掙快錢,但是在許多企業看來租賃住房的潛力很大、需求很大。他相信《意見》的出臺,會引導更多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租賃企業去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通過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壯大自身。

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

《意見》出臺後,各地也將陸續推進保障性租賃住房的建設。

今年4月,住建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通知,要求40個城市做好2021年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計劃安排,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5月,分兩批召開40個城市座談會,交流試點經驗,推動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40個城市計劃年內籌集建設93萬套。

一線城市目前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方面推進較快,像上海目前提出,“十四五”期間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40萬套,約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0%,廣州則提出,“十四五”期間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0萬套,約佔住房供應總量的45%。

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設推進,也能夠起到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效果。

ICCRA住房租賃產業研究院院長趙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稱,保障性租賃住房是租賃住房體系的基石,服務的是收入水平不高的新市民、青年人。而這個人羣正是租賃住房市場中的剛需人羣、人口基數最多的人羣。因此,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將成爲房地產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對改變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期有積極效果,可起到平抑和穩定房價的作用。

廣東省一名研究住房政策的學者也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的是新市民青年人的階段性需求,在保障他們住得好住得穩的同時,也可以減少剛參加工作就着急買房的恐慌性需求,可以真正形成住房梯度消費、健康消費。

需要指出的是,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的是階段性訴求,其對整體的房地產市場帶來的影響仍有待觀察。曹金彪表示,因爲面積小,對於新市民、青年人來說,保障性租賃住房主要是解決階段性的住房困難。等到他們有一定積累和能力,仍買不起商品房,可通過購買共有產權房改善居住條件。

“不管是保障性租賃住房,還是共有產權住房,並不會對本地的土地市場、土地財政形成衝擊,也不會對商品房市場形成衝擊。因爲,需求主體不同、消費羣體不同。相反,搞好了保障,商品房市場纔有前途。”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分析認爲。

上述學者也指出,“形成現在房地產市場或促進大家買房的原因是多個因素綜合疊加導致。房地產市場發展也有一定的規律性,這個階段依然是平穩健康發展爲主。”

(作者:吳抒穎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