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原本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但是,對於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來說,它有着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青田縣城一角

2020年,青田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2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15元,城鄉收入倍差1.83。這一數據,比全國水平低0.22,比全省水平低0.13。青田城鄉居民收入的均衡性,領先於全省乃至全國。

翻開青田近五年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統計數據,不難發現,“1.83”是一個不斷提升的成績。就在“十三五”之初,青田城鄉居民收入的倍差還是1.98倍,相當於當前的全省平均水平。

城鄉收入差距如何能保持較低水平,並且逐漸縮小?農村居民收入增長怎樣才能大幅超過城鎮?“1.83”的背後,是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的配合發力,有着推進均衡發展、共同富裕的創新高招。

產城融合,增收路子廣

地處麗水東大門、臨近溫州的區位優勢,青田一直以來是全市的工業經濟大縣。而分佈在全縣東中西的8個工業重鎮,像是一個個工業經濟“小老虎”,勢頭迅猛,發展快速。

青田縣委書記周和平介紹,全縣有工業園區的鄉鎮有8個之多,這在全市較爲罕見。近年來,隨着美麗城鎮建設,特別是產城融合發展,鄉鎮工業園區提檔升級,成爲城鄉發展的助推器。

“村周圍都是工廠,我們村裏70%的青壯力都在廠裏上班。”高湖鎮高湖村村民季淑茂說,自己在家門口的閥門精加工廠做技術工,每個月工資8000元左右,今年市場銷售行情好,時常加班,好幾個月工資都過萬元了。

“在青田,高湖鎮區位優勢並不是最好,但發展空間和潛力大。”高湖鎮鎮長陳利鋒介紹,去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8.86億元,增長12.6%,並引進億元企業1家。尤其值得自豪的是,一年有3家企業升“規上”,全鎮規上企業達到了17家。

藉助工業經濟發展、工業園區擴大,許多農村居民開飯店、做生意,走上了發展第三產業的致富路。園區周邊居民還通過房屋出租、場地租賃等,財產性收入逐年節節高。

受益於大搬快聚工程,鶴城街道鶴東村村民劉狄光與73戶286人一起全部搬到工業園區旁的安置小區。“不僅遠離了地質災害危險,還能在工廠找事做,收入跟過去比增長了不止10倍!”劉狄光欣喜地說。

在青田,意爾康、起步股份、瑞普科技、超達閥門、球豹金屬等知名企業,工廠均建在縣內各大工業鄉鎮。“本地工人完全不夠,每年全縣的工業企業需從中西部地區引進產業工人超10萬人。”青田縣經濟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工業經濟常年爲全縣經濟增長貢獻了40%的比重,吸納了全縣超過12%人口的就業。

特色產業,坐擁“搖錢樹”

產於青田縣的楊梅,報關出口到意大利米蘭,一盒不到500克,能賣到15歐元。楊梅樹,罩上防護網,實現增產增收,一棵樹就能收入1萬元!

楊梅成了青田山區農民致富產業

青田縣甌南街道平風寨的春華家庭農場,楊梅採摘已經結束,但冷庫的少量楊梅每天處於被哄搶狀態。農場主張春華說,山上的7000多棵楊梅樹,就是珍貴的“搖錢樹”!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爲浙江重要的楊梅產區,全縣楊梅種植面積從20多年前的1.2萬畝增加到當前的11.2萬畝,今年產量達5.02萬噸,年產值達4.25億元。

楊梅不僅是“搖錢樹”,還是鄉村旅遊發展的金名片。青田綠豐梅園家庭農場主人蔣東麗,是今年全縣“楊梅王”桂冠得主。在楊梅盛產季節,她家農場每天要接待三五撥採摘楊梅的遊客。

在青田,農民坐擁的“搖錢樹”,不止楊梅樹這一棵。被列爲全球重要農業遺產的“稻魚共生”種植模式,如今已成爲青田農民的“致富田”“聚寶盆”。2005年列入“全球農遺”後,青田委託中國科學院制定“青田稻魚共生”系統《保護規劃》,連續實施五輪“稻魚共生”保護髮展《三年行動計劃》,每年投入保護基金300萬元,並推廣“一畝田、百斤魚、千斤糧、萬元錢”模式,近15年來“稻魚共生”種植面積增加了8400畝,年綜合產值超5億元。

青田農民“稻田養魚”喜獲豐收

傳承“全球農遺”,不僅是本土農民的事,更讓許多回鄉華僑積極參與。旅居法國30多年的華僑金嶽品,就回到家鄉方山,當起了“華僑農民”。如今,他不僅經營田魚育苗、稻田養魚兩個基地,還帶動周邊80多戶農戶投身“稻魚共生”,引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不僅如此,青田還有30萬畝油茶,“浙南油庫”的雄風依舊不減當年。全縣2.5萬畝茶葉,以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阜山皇菊、舒橋百合、季宅養牛等特色種養產業,讓農民有了“致富果”“致富花”,人均純收入5年增長了12倍!

數字賦能,城鄉活力增

一個小時的直播帶貨,銷售額能有多少?10萬元!最近,在青田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覆盆子酒、高山玉米、海溪粉乾等被搬上直播間,在“網紅”主播的吆喝下,樣樣成爲“爆款”,全部搶購一空。

受益於數字技術,城鄉經濟發展搭上互聯網“快車”,風行網絡,火爆雲端。“數字經濟”的火熱,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推動。早在2019年,青田就出臺並實施《數字經濟發展五年規劃》,讓“數字工業”“數字農業”“數字服務業”蓬勃發展。

青田農民家門口也可以打工

1分鐘成交1.25萬公斤大米、10分鐘成交2.5萬公斤大米……原本“藏”在深山的稻魚米,在2018年首次觸網銷售,就變身“網紅商品”,其單品還登上了當日天貓全網糧油類目第五的寶座。

“稻魚米是生態精品,其生態、綠色的特點,滿足現在人們對食品健康的需求!”縣供銷社主任鄭曉敏說,青田稻魚米3年前就入駐“盒馬鮮生”,成全市首款入駐此平臺的農產品。藉助網絡風口,稻魚米每公斤零售價從過去的6-8元躍至15-30元,農民種植地畝均增收近千元!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今年3月,禎旺鄉與聯通公司簽訂“數字賦能鄉村振興”協議,探索“5G網絡直播”“5G智慧農業”“5G智慧旅遊”,爲未來鄉村數字產業、數字治理和數字生活建立“智慧大腦”。

發展數字經濟,浙江(青田)華僑經濟文化試驗區是主戰場。近年來,青田推動進口商品經濟線下、線上融合發展,依託數字技術把“青田洋貨”推向全國,實現“世界買,青田賣”,打造進口商品線上與線下“世界超市”。

2020年7月,青田僑鄉進口商品城推出跨境電商服務平臺“聚立方”,首次把進口商品“搬”上雲端。進口商品經營戶張愛清說:“線上銷售額基本與線下已經持平,部分商品的線上銷量甚至比原先翻了三倍!”數字紅利,不斷彰顯。

如今,青田還推出僑鄉農品城、青商迴歸創業園、華僑總部大樓、石雕交易大平臺、咖啡小鎮等線上線下融合創新平臺。數字化、信息化,正加速驅動僑鄉縣域經濟轉型發展……(文圖:阮春生 何琪華)

責編:葉壯

來源:海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