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期棉花市場驅動因素梳理及未來可能的演變方式

來源:農產品集購網

作者:藍官

6月底開始棉花市場發生了很多變化,鄭棉行情也從15500-16300這個區間突破,不斷走向更高的位置,因此也想在當前的時間節點覆盤這段時間基本面變化的因素,當前行情主要驅動的要點以及未來可能的演變方式,簡單地說,回憶過去,着眼現在,展望未來,以下將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梳理。

一、美棉實播面積報告缺乏天氣配合

首先來講實播面積報告的地位,實播面積報告是USDA官方在新作上公佈的第三份面積相關的報告,原則上實播面積之後種植面積不再有太大的調整。

產量等於種植面積*收穫率*單產,種植面積就好比是產量的基石,我們也一直很關注這份報告,而種植面積很大程度上與“利潤”或糧棉比相關,因此我們在實播報告前也就播種面積作了一些預測。我們在報告公佈前根據第一季度糧棉比做了實播面積報告的預測,R方在0.77左右。從歷史統計上3-6月的糧棉比也會在種植意向的基礎上影響種植選擇(即在3月種植意向的基礎上有上下波動),因此我們在本次實播面積上用了本年度1-6月的糧棉比進行預測,預期實播面積約在11.43百萬英畝,較3月種植意向-4.75%;較去年實播報告面積-6.3%。市場預期實播面積在(11.45-12.03均值在11.78,我們的預期基本是處於市場預期下沿的。實際630日實播面積公佈,美棉面積下調至11.72,在市場預估的均值附近,基本符合預期,但ICE棉價以大幅下跌回應。

我們認爲這是因爲市場普遍對於美棉面積下調有所預估,已兌現而實際下調面積並未出乎意料,且美棉西南無干旱,天氣有利棉花生長。在有利天氣下本年度的收穫上調概率大,因此收穫面積預期是較高的,在這種情況下ICE下跌回應實播報告。另外有一個細節補充,如大豆這類品種是直接在本次實播面積報告中給出收穫面積預估的,而棉花在實播報告中是沒有提供收穫面積預期,收穫面積預期的公佈是在7月供需月報。事後諸葛亮地看,由於調高了收穫率,7月供需月報的棉花收穫面積確實比6月供需月報的高,也比去年的高,因此種植面積的下降也確實是降了個寂寞,怪不得ICE要下跌了,不過當時鄭棉的下跌卻非常溫和。再次事後諸葛亮地看,當時的國內棉花已經不咋在意USDA實播面積這件事了,甚至沒那麼在意美棉的下跌,國內棉花本身基本面已有可期待的因素。

二、國儲拋儲公佈穩、準、但不狠

6月這個時期鄭棉其實是有被一些基本面因素壓制的,滑準公告已出但未發放到企業,疊加起起落落的拋儲傳言,並作供應兩座小山,而需求上6月是傳統淡季,雖然海關的出口數據一直比較不錯,但微觀下游訂單尤其是外單有限,紡企採購的熱情也比較一般,好在紡企產成品庫存小,紡企利潤也較好,需求總結起來是新增有限,存量爲主。在美國農業部公佈實播面積的當週週五國儲拋儲的公告也落地了,而隨着國儲的落地市場關注的要點全面轉變;拋儲一落地鄭棉走勢也大有全面“盤活的感覺,我們首先來看本次國儲拋儲的特別之處。

1、公佈時間與輪出時間僅間隔一個週末,以往間隔時間都是以月計的,給足了市場反應的時間,好在本次拋儲前市場已經傳言已久,因此雖然實際公告落地時間頗爲倉促,但市場已大致反應及接受。2輪出期間當國內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連續3個工作日累計跌幅超過500/噸時,下個工作日起暫停交易;當國內市場棉花現貨價格指數連續3個工作日累計不再下跌時,下個工作日重新啓動交易,相比較去年的絕對價值熔斷,這次的“變量“熔斷在機制上更有利於防止價格不健康的下跌,有利於穩住價格。3、國儲低位,我們頻繁將“國儲低位“作爲看多棉花的重要原因,雖然有不明數量的美棉、巴西棉補充,但面對我國每年在供應上的缺口,國儲160萬噸國內棉花+110萬噸不透明外棉的庫存,調節能力已明顯不足,從時間的緯度講國儲低位自2018年起反覆被提起,不斷被“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宏觀上的因素打斷,經過多年的緩和、適應,國儲低位的量能已大幅縮減,然而還是那一句話:世界做好了中國國儲可供應量耗盡情況下,爲中國提供額外的供應的準備了嗎“

在國儲公告公佈之後鄭棉經歷了繼續上衝,對於一些投資者來講會有一個疑問,即從量上說國儲輪出再怎麼利空出盡,好歹也是供應量的增加,爲何價格非但沒有被壓制反而越拋越漲?事實上國儲拋儲向來少有逆轉行情的情況,多是在行情原有基礎上加強,爲什麼呢?因爲國儲對行情的反向影響更多在政策未明階段,在政策相對明晰後我們更願意將國儲拋儲看成透明化現貨交易的一個窗口。棉花現貨交易指標多,每個批次都有不同,監測頗爲困難,即棉花現貨市場不太透明,當國儲每日公佈拋儲成交情況,每一個批次的市場化的交易情況均一目瞭然,這就相當於分析師們瞬間擁有了監測現貨市場的一個很有可信度的指標,當然我們也要注意到國儲資源、交易方式等與現貨還是有所差異。

   我們通過今年國儲輪出的成交情況看出了什麼呢? 我們看到的是即使是2011-13年的陳棉資源成交均價都非常高,僅僅比鄭棉貼水幾百元,而往年國儲棉會貼水期貨千元左右。造成這個情況最有可能的原因是有性價比的資源緊缺,即使是當下不緊缺,市場也預期將要緊缺,因此提前備貨,這也是國儲棉越拍價格越漲的原因。

   三、滑準落地市場關注的是節奏

4月30日滑準稅的文件就已經下發了,從體量上40萬噸的加工貿易+30萬噸的自主貿易本來就是比較節制的一個量,另一方面從全年的供需總量考慮,公告發布的時候啥都有理有據,是多少就是多少,就已經算是利空落地了。而後期市場關心的是實際發放的時間節點對於棉花的節奏的影響,作爲背景在6、7月的這個時間節點保稅區有一部分的庫存積累,滑準稅的發放將有利於釋放這部分庫存到市場,舉個例子,滑準稅配額如若在10月後發,那麼新棉集中上市+港口庫存的釋放將同時存在,可能會削弱價格的上攻力度,而在9月前發越早發對於市場消化,對於10月前後新棉上市的“獨一份“供應將更有力,因此在上週大概是7月21日終於有企業陸續收到配額,這對市場而言自然是好消息。

四、新棉預期最爲直白的上漲動力  

我們對去年新棉收還歷歷在目,今年疆棉有減產預期的同時,在疆的軋花產能還在增,軋花產能是新棉產量的數倍之多,新棉的搶收幾乎是確定的事件,而與去年不同的是國內許多有識之士早已在預期這件事,期貨盤面也對搶收的預期不斷加強,因此我們看到的近期鄭棉的上漲不是由“強現在”帶動的,更多的是靠強預期帶動的,市場也需要靠這種方式將陳棉的價格提前抬升,由此平滑新舊棉花的價差。

那麼新棉搶收這個因素多高是個頭呢? 這是由屆時籽棉市場的供需實際決定的,從目前時間節點我們可以預測籽棉價格的依據更多的在“成本”這件事上。首先,今年的種植成本是有較大提高的,根據華瑞計算,畝均成本約在2500元,按380kg單產算,每公斤籽棉成本在6.3-6.6附近,對應籽棉收購價或在7.3-8區間,對應皮棉價格或在17500左右。市場對籽棉收購折皮棉的估算大致在17500-18000這個區間,而當前期價已大致運行至這個區間,遠期的提前預期已經大致達到,而鄭棉在當前位置仍能夠保持強勢除了籽棉搶收預期,或還有其他更爲深層次的原因,比如國儲低位下擴大的產需缺口等。

五、小結

本次鄭棉上漲節奏上的觸發因素在兩大供應壓力的落地以及國儲拋儲反應出的低價棉緊缺,貫穿其中的最爲直白的驅動還是新棉減產預期+搶收預期,更爲根本的還是產需上存在缺口。總體看本次鄭棉的上攻是個遠期預期主導,產業由上至下帶動的情況,目前看雖不是由下至上的需求拉昇,但籽棉搶收頗爲確定,提前預期問題也不大,不過短期產業坯布、印染仍是被動接受漲價,難以積極配合上遊漲勢,且新棉搶收預期的也差不多有所兌現,短期繼續衝高仍有難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