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7月28日,在“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集中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上,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浦東新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杭迎偉表示,浦東開發開放堅持規劃先行,一批國家級開發區等重點區域,聚焦主導產業,突出功能導向,推動產城融合,發揮龍頭帶動,成爲浦東改革發展創新的重要承載區。“十四五”期間,落實《引領區意見》,浦東將進一步優化空間佈局和區域功能,不斷提升經濟密度,豐富城市功能。

推進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集中採訪活動情況介紹會現場。攝影:黃日閱

杭迎偉表示,從發展空間佈局上,浦東聚焦打造金色中環、五彩濱江、創新走廊。

金色中環,即打造“金色中環發展帶”,進一步提升浦東中環的經濟密度和城市功能,成爲點亮整個區域發展的金色環線。全長約29公里,主要是“3+5”重點區域,總的目標定位,是要打造成爲產城融合示範區、科技創新標杆區、新基建和新理念實踐區。目前已經駛入全線發力快車道,“十四五”期間推進286個項目,總投資約6000億元,今年正在推進164個項目、年度投資280億元。

五彩濱江,浦東黃浦江岸線全長43公里,目前貫通22公里。浦江東岸及其腹地,既是景觀優美的城市公共空間,也是浦東金融、航運、貿易、科創、文化等功能的重要承載地。目標是要打造成最美世界會客廳,營造可閱讀、能漫步、有溫度的魅力水岸空間。當前重點是加快濱江南延伸段貫通,推動景觀功能、生活品質、管理服務“三個提升”,實現“工業鏽帶”向“生活秀帶”“發展繡帶”的“兩個轉變”。

創新走廊,由北向南串聯起浦東主要的產業功能區域。將推動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高效流動,促進張江、臨港、金橋、外高橋等重點區域聯動發展,加強研發、中試、產業化等產業環節相互支撐,積極構建優勢互補、產業鏈協同的發展格局。強化特色產業園區示範引領,帶動鎮級產業園區提質增能,不斷提升創新走廊的經濟密度、產業高度、輻射寬度。

從重點發展區域看,浦東聚焦主題城市建設,提升區域特色與品牌。

陸家嘴金融城,以金融爲主導,航運、貿易、專業服務爲支撐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品牌全球影響力顯著增強。接下來將聚焦國際資管、融資租賃、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持續提升金融核心產業能級,打造一個金融特徵明顯、金融要素集聚、金融服務專業、充滿生機活力的金融城。

張江科學城,規劃面積從95平方公里擴大至220平方公里,將加快大科學設施、創新轉化平臺等“五個一批”重點項目建設,深入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持續完善熱帶雨林創新生態環境,在更大範圍內推動創新要素碰撞交流、聚合裂變,打造成爲創新潛能充分釋放、創新活力充分迸發的科學之城、創新高地。

外高橋貿易城,已形成8個千億級、8個百億級銷售規模的商品品類,以及10個國別館、多層次的總部經濟體系。接下來將全面深化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積極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參與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向投資貿易。

金橋智造城,數字技術與智能製造的融合創新趨勢明顯,成爲浦東“未來車”、“智能造”等硬核產業高地。接下來將圍繞先進高端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雙輪驅動,推進自貿試驗區與綜保區的制度創新,加快金橋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爲國內外雙循環的智能製造開放合作窗口。

世博前灘,將着力打造“商務會展功能凸顯、總部企業機構集聚、文化休閒空間多樣、國際交流豐富多元”的世界級中央活動區。特別是,世博前灘地區演出座席將達到6.6萬個,規模超過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每月演出場次超過300場,成爲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核心承載區。

國際旅遊度假區,經過五年發展,上海迪士尼項目不斷完善,度假區品牌效應不斷擴大,核心區已形成以迪士尼樂園爲核心、多種業態和旅遊休閒功能並存的發展格局。接下來將加大力度推動周邊片區開發,豐富度假旅遊功能、促進關聯產業集聚。

浦東樞紐,由浦東國際機場和鐵路上海東站組成,與虹橋樞紐構成上海兩大國際樞紐。目前浦東正在按照“站城一體、功能複合”的原則,加快推進“一站一樓”建設,核心區年內開工。建成後,浦東人既可以在浦東坐飛機,還可以在浦東坐高鐵。同時以東站爲核心,帶動周邊區域的規劃開發,浦東將分區域、分階段有序開發,打造產城融合、標誌性的城市門戶。

臨港新片區,將積極推動國務院總體方案全面落地,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實行更大程度的壓力測試,努力在若干重點領域率先實現突破,更好發揮“試驗田”作用。聚焦開放型前沿產業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制度創新,建設智慧生態、宜業宜居的南匯新城,更好發揮經濟發展的增長極、發動機作用。

澎湃新聞從上述情況介紹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浦東“起步衝刺、全程發力”,緊緊圍繞全年目標任務,經濟運行呈現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7%,繼續發揮了全市經濟壓艙石、穩定器、動力源作用。上半年,浦東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9.1%,有力帶動了整體經濟保持高位運行,工業仍然是經濟發展主要支撐力量。同期,新增各類企業1.8萬家、增長55.1%,財政收入增長22.6%,在各項惠企政策支撐下,市場主體的活躍度進一步提升。新增就業崗位95367個,完成全年指標的95.3%。

責任編輯:李躍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