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猛獸總獨行,牛羊才成羣。”
 
生活中,我們往往能從一個人的獨處狀態中,明晰對方的內心洞見與處事態度。
 
愛獨處的人,內心強大,心智成熟,最值得深交。
 

1


愛獨處的人,淡定從容
 
曾看過這樣一個實驗。
 
弗吉尼亞大學找來一羣志願者,讓他們單獨待在一間空屋子裏15分鐘。
 
這15分鐘裏,志願者可以選擇坐在那裏什麼都不做,也可以選擇按下旁邊的按鈕,電擊自己來打發時間。
 
實驗開始前,志願者們都信誓旦旦說自己絕對不會使用電擊按鈕。
 
結果沒過多久,便有一半以上的人,寧願電擊自己,也不願孤單地待在那裏。
 
實驗結束後,有1/4的女性和2/3的男性,電擊自己至少一次。
 
還有一名志願者,在短短的15分鐘內,電擊了自己190次。
 
哲學家帕斯卡說:“幾乎我們所有的痛苦,都是來自我們不善於在房間裏獨處。”
 
很多人不喜歡獨處,一個人的時候,寂寞難耐,驚慌失措。
 
真正懂得獨處的人,人淡如菊,內心淡定從容,波瀾不驚。
 
田中耕一,最年輕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之一,被稱爲傳奇,因爲他從不和學術界沾邊。
 
他本是一家儀器製造公司的員工,因某次實驗加錯試劑,誤打誤撞中創造出一項重要發明,因此獲得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田中耕一獲獎後,無數榮譽和媒體追捧紛至沓來,他一夜之間從默默無名的小職員躍登成爲日本全國爭寵的人物。
 
在某次記者採訪中,田中耕一被記者問:最想做什麼事。
 
田中耕一回答說:“讓我一個人待着。”
 
此後,田中耕一將所有的媒體採訪拒之門外,拒絕公司的橄欖枝,重返研究所埋頭實驗。
 
直至2018年,田中耕一將另一項重要研究刊登於權威科學雜誌《自然》。
 
周國平說:“相比於社交,獨處絕對是一種能力。”
 
在浮躁盛行的時代,獨處似乎成爲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真正愛獨處的人,能忍受漫長的寂寞期,剋制浮躁,將雙眼所見轉化爲自身積累。
 
與愛獨處的深交,我們也能放下平日的浮躁和煩憂,收穫內心的寧靜和平和。

 

2


愛獨處的人,靈魂充盈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享受過獨處的時光了?
 
外面車馬喧囂,人流湧動,你的心卻寂寞地無處安放;
你渴望成爲世界的焦點,被掌聲和鮮花簇擁,不斷尋求外界的關注;
你不斷奔赴一場又一場的酒局,卻在觥籌交錯間迷失了自我……
 
這樣刻意的合羣,看似不寂寞,卻實則空虛。
 
很多時候,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著名書畫藝術家林曦曾在隨筆集《只生歡喜不生愁》中提到:
 
對於她來說,每天最美好的時刻就是忙碌了一天,回到家,除去首飾,洗臉,刷牙,洗澡洗頭,抹上乳液,換上舒服簡單的居家棉布衣服。
 
然後走到餐桌前,給自己泡杯好茶,點支香,盤起腿,深深地呼吸,甚至連音樂都捨不得打開。只爲了能好好和自己待一會兒。
 
她認爲,只有這樣,才能全身心感受自己,感受到遊散在外的靈魂重新歸位。
 
《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說:“一個人的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愛獨處的人,靈魂必定是充盈的,能將平淡的時光過成世人羨慕的桃花源。
 
李白享受獨處,花間月下,邀月對酌,留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陶淵明歸隱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彰顯着他的愜意;
 
蘇東坡吟詠長嘯,“一蓑煙雨任平生”,獨倚竹杖,縱享那番好光景。
 
《精緻的獨處》中說:“獨處不是逃避這個世界,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參與其中。”
 
對於愛獨處的人來說,他們用自己的特有方式參與世界。
 
即便是白水煮麪的平淡日子裏,也可以撒把蔥花,就像與平庸的生活正面交鋒。
 
與愛獨處的人深交,我們的生活能永遠有趣且充滿希望。

 

3


愛獨處的人,生活自律
 
曾國藩曾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慎獨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獨處就像是一把尺子,能丈量出一個人是否自律。
 
平庸的人一旦獨處,就會越發焦慮和寂寞。而優秀的人總能規劃好獨處的時間,提升自己。
 
作家李尚龍說:“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
 
就像有句話說的:“你讀過的書,就如同你從小到大喫過的飯,看不見,但是早已經融化到你的骨肉裏。”
 
你看不見的那些獨處時光,也都變爲了養分,滋養你的夢想和生活。
 
前段時間,日本演員、模特高山都,在網上公開了自己的晨間作息,被30萬人圍觀並喜愛。
 
7點:按時起牀。拉開窗簾,沐浴陽光,享受安靜的清晨時光。
7點15分:開始運動。戴上耳機,聽着音樂,一邊跑步,一邊思考當日規劃。
8點30分,回房間洗漱。洗個溫水澡,沖走汗水,畫個淡妝。
9點15分,準備早餐。煮一碗糙米,熬一鍋味增湯,擺盤增添儀式感。
10點10分:晨讀。翻開書本,撫頁尋香,用知識填充大腦。
10點30分:外出工作。帶上勳章—耳飾、戒指和手錶,奔赴工作與熱愛。
 
但曾經的高山都也曾因爲感情受挫,陷入抑鬱,終日頹廢和消沉。
 
30歲時,她和交往了6年的男友分手。分手後,她暴飲暴食,兩個月內體重飆升了20斤。
 
終於在某天醒悟:我要振作起來!於是,她搬出和男友同居的屋子,自己租房,開啓了“魔鬼式”禁慾獨居。
 
如今,38歲的她,笑容燦爛,仍像少女般靈氣滿滿。
 
一直很欣賞這種抽離喧囂關注自我的人,更欣賞她獨處時的自律和悠閒。
 
在這場跋山涉水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都是孤獨的行者,將孤獨轉化爲獨處,和它握手言和,是我們必須學會的功課。
 
愛獨處的人,早就學會了用自律對抗乏味的生活。
 
與他們相處,我們也可以學會消化孤獨,在喧囂中修籬種菊。

 

4


愛獨處的人,最值得深交
 
餘華在《細雨中吶喊》中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自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一個人最真實的模樣,往往藏在他獨處的時光裏。
 
愛獨處的人,內心淡定,以從容心品百味。
 
愛獨處的人,靈魂充盈,以平常心生情味。
 
愛獨處的人,生活自律,以柔軟心除掛礙。
 
世間人情冷暖的解藥,皆藏在獨處中。
 
人這一生,或許會遇到很多人,但真正值得深交的美好相遇,不過寥寥無幾。
 
倘若遇見愛獨處之人,一定要好好珍惜。
 
因爲你給他們一個微笑,他們會還你一份溫暖和美好。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萬花筒 
※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 


京博國學

最 有 格 調 的 國 學 微 刊

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發現更多好物
※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作者:萬花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