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孕產婦救治是保障母嬰健康的重要一環。近年來,四川省將全省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史上最低水平。尤其是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後,面對高齡高危孕產婦增加的情況,四川省爲危重孕產婦鋪就起一張張溫暖而安全的產牀。

01 生命接力

雖已事隔數月,但每每回想起彼時的情形,陳鐸仍後怕不已。

今年年初,在成都市婆家待產的陳鐸接到父親離世的噩耗,匆匆趕回位於涼山州寧南縣的老家。路途遙遠,心情悲痛,加上操辦葬禮十分勞累,陳鐸出現了胸悶、心慌、氣短等症狀,繼而下腹隱痛,被家人緊急送往寧南縣人民醫院。

屋漏偏逢連夜雨。陳鐸不但被確診爲先兆性早產,還被發現患有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並伴有中度肺動脈高壓。“當時害怕極了。”陳鐸回憶道。各項檢測指標提示其已有早期心衰,系高危妊娠孕婦,須儘快轉診至上級醫院,但寧南距成都近500公里,轉診途中面臨風險。

就在陳鐸和家人心急如焚之時,四川省婦幼保健院接收了她。該院是四川省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對口支援德陽市、雅安市和涼山州的孕產婦急救。今年年初,四川省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高巖主導建立了3個地區的高危孕產婦管理聯絡機制,方便醫務人員交流,並對符合指徵的危重孕產婦及時轉介。

寧南縣人民醫院就是通過這一渠道第一時間向高巖發出求助信息,後者隨即決定將產婦收治入院。因兩地遠隔近500公里,且寧南地處山區,交通不便,兩地醫生多次反覆溝通,做好轉運前的準備。7個多小時後,急救車順利駛入四川省婦幼保健院。

“入院後,我們緊急爲陳女士進行了輔助檢查,確認其屬於心臟病妊娠風險四級,且已有規律宮縮。”高巖說,該院產科團隊第一時間與成人重症醫學專科/內科、麻醉手術中心、新生兒科進行院內多學科會診,探討分娩方式、手術時間、術中術後的注意事項。6月1日,陳鐸順利誕下一名男嬰,母子平安。

陳鐸的經歷不是個案。四川省婦幼保健院副院長王剛告訴記者,該院與片區內基層醫療保健機構也簽訂了雙向轉診協議,建立了雙向轉診機制和流程。產科和新生兒科加強與片區內危重症救治機構和助產機構的溝通聯繫,建成分級負責、上下聯動、應對有序、運轉高效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急救、會診、轉診網絡。2020年,由涼山州、雅安市、德陽市3個對口片區轉入該院產科門診230人次、轉入產科住院59人次,所有人均治癒出院。同時,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等8個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對全省各市州實行分片包乾,爲基層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提供遠程指導和轉會診兜底保障。

02 預見風險

這裏是成都最大的“產牀”——一年約有兩萬名新生兒在這裏出生,約佔全市每年出生人口的1/10。這裏是成都高危孕產婦最多的“產牀”——有48%的孕產婦被劃歸到“高危”序列。這裏也是當地很多家庭尋找心理庇護的“產牀”——高齡產婦、有基礎疾病者、藉助輔助生殖技術懷孕者,都希望在這裏得到幫助。這裏就是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該院黨委書記林永紅坦言,三孩生育政策給行業帶來了新挑戰。因爲孕婦的年齡越大,合併的內科疾病越多,危險因素就越高。“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分析數據、評估風險,看哪些問題需要解決、哪些風險需要預防。”林永紅說,該院首先對基層孕產保健機構進行培訓,對妊娠合併肝病、高血壓、腫瘤等孕產婦高危疾病高度關注。

同時,建立機制,設立產內科病房、門診,邀請各大型綜合醫院專科專家坐診,爲合併多種疾病的孕媽媽找到安全的庇護所,實現長久照護。

2020年11月,成都啓動了“高危孕婦個案多學科評估討論”機制,開創了全市高危孕婦精細化管理的先河。多學科團隊評估機制的建立使該市婦幼保健體系更加完善,高危預警的意識和機制得到加強。

“其中重要的工作方法之一,就是提高預見性,加強對風險的管理。”林永紅說,根據疤痕子宮產婦數據預測,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後,這部分人羣一旦懷孕,疤痕妊娠、兇險前置胎盤等的發生率將大大增加。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聯合基層單位提高警惕,可以及時發現上述患者,對患者和機構進行分層級管理,促進轉診、急救。“截至目前,成都無一例產婦死於兇險前置胎盤的案例。”

據瞭解,近年來,在高齡高危孕婦比例猛增的情況下,成都一直竭盡全力編織一張安全高效的母嬰急救網絡,孕產婦死亡率創下歷史新低,達到歐洲發達國家的水平。

03 關鍵環節

與成都類似,近5年,綿陽市婦幼健康核心指標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020年,該市孕產婦死亡率爲2.65/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爲3.47‰,嬰兒死亡率爲1.99‰,較2015年分別下降了80.93%、39.97%、65.51%。

綿陽市婦幼保健院作爲該市母嬰安全指導中心、市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承擔了全市9個縣(市、區)危重孕產婦救治、母嬰安全培訓指導、質量控制等工作。

“我們制定了母嬰安全管理五項制度,尤其強調首診負責制、妊娠風險篩查評估和追蹤管理,並納入院科兩級醫療保健質量安全考覈體系,從關鍵環節入手保障母嬰安全。”綿陽市婦幼保健院院長李家兵說,在高危孕產婦的分級管理和持續追蹤方面,醫院設置了婦幼健康專員,專門協助以高級職稱產科醫生爲主的多學科專家團隊,對妊娠風險標識爲橙色、紅色和紫色的孕產婦進行產前、產時、產後全程精準管理,確保“發現一例、登記一例、報告一例、管理一例、收治一例”的高危孕產婦管理要求落實到位。

2020年12月,綿陽市婦幼保健院發出全省首輛移動產檢車。該車配置了先進的設施設備,爲疫情期間不便出門的孕產婦提供一站式預約診療和上門服務,在減少感染風險的同時,也杜絕了高危孕產婦“漏管”情況的發生。

瀘州市婦幼保健院也在危重孕產婦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面對孕產婦合併或併發高危、危重症疾病譜的改變,以及危急重症發生在孕期各階段、涉及其他系統的疾病越來越多的複雜情況,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肖雲川表示,醫院依託多學科發展的綜合實力,圍繞危重救治需求拓展學科建設和業務項目,打破危重孕產婦管理和救治“產科單兵作戰”以及傳統的轉診、請會診模式,逐步建立起危重孕產婦救治多學科協作模式,形成重症醫學、泌尿內科、呼吸內科等多學科協調機制,制訂常見、疑難合併症和併發症救治預案,並通過演練強化固化快速反應能力,全面提升疑難危急重孕產婦識別能力和搶救質量。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陳鐸爲化名)

文:健康報記者 張磊 喻文蘇

策劃:徐秉楠 楊真宇

編輯:張方飛

審覈:閆龑 徐秉楠

來源:健康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