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爲提升人們對阿爾茨海默病相關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由北京晚報《健康週刊》主辦、綠谷製藥支持的“關愛認知,關注阿爾茨海默病”公益行動正式啓動。

“健康養生大講堂·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科普講座率先開講,吸引了線下近百名觀衆踊躍報名,其中不乏從外地趕來的熱心讀者,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同時,講座在北京日報客戶端京直播平臺播出,備受關注、引發討論,成功推動了阿爾茨海默病相關防治知識的普及。

直播精彩內容如下,可選擇您感興趣的部分觀看。

徐俊主任主題演講:

05分02秒

常見癡呆類型,十大徵兆要警惕

15分14秒

阿爾茨海默病病程長達10年—20年,不及早發現干預可能危及生命

21分25秒

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目標:儘可能延緩疾病進程

29分08秒

對抗阿爾茨海默病應堅持長期治療、科學客觀評估

謝召臣護師主題演講:

33分01秒

藉助療效可視化工具,成爲阿爾茨海默病長期照護“大管家”

患者家屬經驗分享:

56分28秒

三個月改善精神行爲症狀,患者家屬分享長期治療收穫

提問環節:

58分46秒

腦心同智,7個可干預因素保持血管健康

如何鑑別“近記憶減退”和“阿爾茨海默病早期”?

哪裏可進行早期認知功能檢查?

現場解答互動:

1小時

06分40秒

認知康復管理手冊簡介

1

什麼是阿爾茨海默病?

“老糊塗”不可輕視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起病隱匿、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癡呆類型疾病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症,是世界第五大致死疾病。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算,2015年全世界罹患癡呆的人數約爲4747萬。

2020年12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病學專家賈建平團隊在《柳葉刀》子刊《柳葉刀公共衛生》(Lancet Public Health)上在線發表論著,對中國60歲及以上成年人癡呆和輕度認知障礙的患病率、危險因素和疾病管理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中國60歲及以上成年人癡呆患病率爲6.0%,其中阿爾茨海默病爲3.9%,血管性癡呆爲1.6%,其他癡呆爲0.5%。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數量居全球之首,該病已成爲老年人失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輕度認知障礙(MCI) 則是指正常老化過程中與早期老年性癡呆之間的一種過渡階段,不管是癡呆還是MCI均隨着年齡增長患病率逐漸升高,目前我國預計有3877萬MCI患者,總患病率高達15.5%。

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確,其發病與遺傳、社會環境、生活方式等都可能有關。年齡增長、女性、吸菸、中年高血壓與肥胖、聽力損害、腦外傷、缺乏鍛鍊、社交孤獨、糖尿病及抑鬱障礙等都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其病理改變早在臨牀症狀出現之前的15年至20年就已經開始了,因此危險因素相關人羣應儘早進行檢測,早期給予干預措施。

然而公衆對疾病認知有限,很多人常把認知障礙與“老糊塗”混爲一談,以爲這是正常的衰老跡象,未及時就診,導致錯過了黃金治療時間。

《2019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85%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家庭認爲老人記憶下降是自然衰老的過程,沒有必要治療而延遲就診。《中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診療現狀調研報告》顯示,我國近6成患者在出現症狀後才首次就診,而體檢或認知篩查發現問題後進一步明確認知障礙的患者僅爲10.06%。

疾病知曉率低、患者就診率低、規範化治療比率低,成爲如今阿爾茨海默病診療面臨的挑戰。

2

病因複雜的“不治之症”?

腦腸軸機制或成新突破口

隨着全球老齡化趨勢不斷加深,人類疾病譜在近幾十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包括認知障礙、阿爾茨海默病等在內的慢性複雜疾病已成爲人類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

一直以來,阿爾茨海默病被認爲是一種孤立的大腦疾病,與身體的其他部位或器官沒有關係,但是現在這種觀點已經開始逐漸改變,對此疾病的認知正從局部走向整體治療觀的轉變。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羣作爲人類第二基因組在很多複雜疾病發生髮展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腸道菌羣的作用不僅限於胃腸道,還對腦功能和行爲起到了很大影響,這被稱爲“腦腸軸理論”。研究還發現,腸道菌羣的改變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及腦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可能還會加快認知障礙的進展。

因此在治療方案方面,除了傳統以改善症狀爲主的神經遞質類藥物,靶向老年斑Aβ蛋白沉澱、靶向腸道菌羣和腦腸軸等對因作用機制藥物研發逐漸成爲重點,其中基於腦腸軸機制的中國原研新藥也於2019年11月獲批,治療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改善認知功能,爲患者帶來了更多選擇。

爲此,本次公益科普講座邀請到國內老年認知障礙疾病領域專家,就目前阿爾茨海默病主要治療方案和不同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講解。相信隨着醫學技術的進步,公衆對疾病知識的瞭解,預防治療手段的提升,人類將逐步攻克這一“不治之症”。

3

活動回顧:

觀衆踊躍參與 講座備受好評

日前,“健康養生大講堂·關注阿爾茨海默病”科普講座在新聞大廈(東單)及北京日報客戶端京直播平臺開講。現場近百位讀者和線上數百萬觀衆一起學習了阿爾茨海默病相關防治知識,並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專家進行探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醫師徐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綜合病房護理專家、主管護師謝召臣等來自8家醫療機構的10餘名專家和醫護人員來到現場,爲大家進行阿爾茨海默病知識的普及並答疑解惑。

活動中,徐俊主任作了題爲《做好早期篩查,實現主動腦健康》的主題演講,首先介紹了常見老年癡呆類型,描述了阿爾茨海默病在長達10年—20年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不同分期及早期症狀,瞭解並重視預防和早期篩查對防治認知類疾病的重要性。同時,他還介紹了阿爾茨海默病的早期識別方法和診斷工具,並面向已確診患者分享了臨牀治療方案、治療注意事項、療效評估等方面的知識和手段,幫助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起科學治療意識及預期,現場部分患者家屬反應熱烈。

謝召臣護師團隊作了《成爲長期照護管理“大管家”》的主題演講,強調了家庭照護在老年癡呆和阿爾茨海默病的長期治療中的重要意義,並從衣、食、住、行等全方位介紹了科學照護知識和照護者管理工具。

另外,還有患者家屬上臺進行了病例故事及照護經驗分享。臺下觀衆認真聆聽,在提問環節踊躍參與,並在活動結束後通過諮詢現場醫護人員,進一步加深了對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

小編在現場對觀衆進行隨機採訪,大家紛紛對本次活動表示認可,並希望能參加更多與自身健康息息相關的科普講座,提升健康意識,儲備健康知識。

張先生年過七十,是因爲家中有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纔來參加的活動,他表示通過講座瞭解到更多關於疾病的最新研究和照護知識,感覺非常有意義。

而李阿姨約上自己三兩好友一同前來,只因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該提前預防老年人高發疾病了,她告訴小編,通過本次講座學到了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知識和早期症狀篩查知識,每一個知識點她都認真做了筆記,下次如果有老年疾病科普講座,她還要參加。

科普講座只是公益行動的起點,本次活動特設公益諮詢熱線,想要進一步瞭解疾病知識,或有意願參與後續公益活動的讀者,可撥打010-85202345轉3,或掃描二維碼,添加“北京晚報健康養生大講堂”微信號諮詢。

隨着人口老齡化發展,希望全社會更多人關注以阿爾茨海默病爲代表的認知障礙疾病,希望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和熱心志願者加入到普及疾病防治知識的隊伍中來,共同守護認知健康。

以下專家及醫護人員支持本次公益科普活動,在此表示由衷感謝。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主任醫師徐俊

專家門診:週二全天、週四上午

特需門診:週三上午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疾病高創中心主治醫師秦琪

出診時間:週二下午、週四下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張娟

出診時間:週二全天

解放軍戰略支援醫院(原306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郝佳

出診時間:週一至週五全天

北京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凱

出診時間:週五下午

北京醫院神經內科母豔蕾

出診時間:週三下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海淀院區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孟曉梅

出診時間:週一下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張遠錦

出診時間:週一上午、週三下午、週四上午、週五全天

北京安定醫院老年心理健康護理工作室

出診時間:週二下午

關注“北京晚報健康專列”,獲取更多公益活動最新消息。

來源:北京晚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