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7月28日,新密市公安局青屏街派出所向陽花警務室社區民警馬雙科走訪洪災中被救助的羣衆。

□ 本報記者 趙紅旗 文/圖

“科哥,暴雨不停,院子裏進水了,你快來看看咋辦?”7月20日15時,河南省新密市青屏街辦事處開陽路社區居民紛紛撥打馬雙科的手機,說的都是小區院裏進水的事。

馬雙科是新密市公安局青屏街派出所向陽花警務室社區民警,今年50歲,被居民們親切地稱爲“科哥”。接電話時,他就在社區,因雨量太大,他帶着3名輔警正在查看地形,他用防暴棍探路前進,最深處已經到了胸前。他急切地對輔警說:“這裏一共3棟樓,全部在地勢低窪處,其中1號樓又在最低處,1號樓有85口人,必須立即轉移。現在咱們挨家敲門,給大家說明危險性。”

“讓我們轉移?聽你的!”居民們見馬雙科說服他們轉移,沒有一個提不同意見。當他們撤離出小區時,一樓已被淹沒。

“鐵輝救了我們15個人,還保住了4輛車沒被沖走。”米村鎮於灣村村民慎某說,7月20日凌晨1時20分,慎某連人帶車被困在洪水中,他掏出手機就給社區民警王鐵輝打了求救電話。

在附近值守危險路段的王鐵輝火速趕到。當時,慎某的麪包車大半截車身已被淹沒,在水中根本無法前行,且湍急的水流不斷衝擊着車身,隨時都有被沖走的危險。王鐵輝搭乘貨車慢慢靠近被困車輛,順勢跳上面包車車頂,用牽引繩將被困車輛與貨車連接。被困車輛和司機、乘員4人在貨車的牽引下得以成功脫險。

新密市共有社區民警60人、輔警350人,分佈在全市350個行政村。7月19日以來,河南省鄭州市出現強降雨天氣,位於鄭州市西南部的新密市,日雨量突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高紀錄,轄區水庫、河道水位猛漲,農田被淹,房屋倒塌,道路損毀,電力、通訊中斷,人車被困。面對突如其來的暴雨災害,新密市公安局依託“一村一警”長效工作機制,與村(社區)基層黨組織共同救援被困羣衆,截至7月25日,共救助羣衆830人,協助緊急疏散轉移羣衆2.2萬餘人,被羣衆稱爲“洪水面前築起的一道‘生命防護牆’”。

那麼,新密市“一村一警”工作是如何運行的?7月26日,新密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姬勇斌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採訪時說,作爲河南省“一村一警”工作的發源地和試點縣(市),新密市近年來傳承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黨建引領,持續推進社區民警專職化、社區警務精細化、基礎工作信息化、治安防範社會化、羣衆工作便民化,形成了“一村一警‘1+1+5’”品牌工程工作機制。

新密市公安局明確每個警務室由專職社區民警分包,每個警務工作站由包村民、輔警分包,除值班外,全部到各自分包轄區開展基礎警務工作,徹底解決機關民警兼職包村“下不去、沉不下”的問題。同時推行“警調聯動”一體化,借鑑“楓橋經驗”,將司法行政部門招錄的1053名人民調解員全部融入“一村一警”警調聯動辦公室,激活社區警務“末梢神經”,密切了警民關係。

“一村一警‘1+1+5’”品牌工程工作機制,即1個規範化派出所打造1個規範化警務室和5個規範化警務工作站,形成社區民警、包村民警、輔警兼任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助理,參與村(社區)內治安防範事項的共同決策,形成“黨委政府領導、政法綜治協調、公安機關爲主、相關部門參與”的工作格局。

“‘一村一警’機制的有效運行,使社區民警成爲當地的‘活地圖’。社區民警與轄區羣衆打成一片,感情深厚,警務室、警務工作站成爲警民聯繫點、民生服務點、信息採集點、防範宣傳點和求助報警點,提升了羣衆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姬勇斌說。(趙紅旗 文 圖)

來源:北青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