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牆

近來,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以“打造千年茶鄉和滇西最美田園城市兩張名片,共建美好精神生活家園”爲創建主題,全面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創建工作,取得了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的初步成效。

“回漢羣衆像石榴籽那樣緊緊地抱在一起,在生產勞動中互相幫助,在風俗習慣上尊重彼此,漢族羣衆操辦紅白喜事時自覺以回族清真飯爲主,而回族羣衆辦喜事時也會宴請漢族親朋好友……”走進昌寧縣田園鎮勐廷社區,回漢民族團結一家,處處都是民族團結和睦的幸福景象。

勐廷社區漢式清真寺

勐廷社區是昌寧縣田園鎮最大的回漢民族聚居社區,共有19個村民小組,共931戶2980人,其中回族278戶704人,集中分佈在6個村民小組聚居在勐廷社區中心。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在勐廷社區回漢羣衆文化互融互通,注重對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一座始建於康熙九年的回族漢式清真寺在這裏保留下來,成爲保山市著名的宗教寺院建築。據介紹,2014年開始社區先後投入資金358萬元打造勐廷社區民族文化綜合設施,先後建成民族團結廣場、民族團結展室、民族文化長廊,爲社區羣衆提供娛樂交流的場所,同時也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勐廷社區在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下,先後獲得“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成功創建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呈現出回漢民族一家親、攜手互促共進的生動局面。

民族團結廣場

此外,昌寧縣還大力培養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國家和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2人。

在昌寧縣灣甸傣族鄉,記者見到了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萬德美。1961年出生的萬德美從小就與祖輩400多年前留下來的傣族古文相伴,在傣族民間故事的薰陶下長大,這讓她對源遠流長的傣族民間文化有着無限的熱愛。

萬德美和學生們

1983年,勤奮好學的萬德美被選送到保山民幹校“新傣文”學習班學習,1985年到雲南民族學院學習。1984年至1986年在昌寧縣文化館從事傣文翻譯、整理工作。30多年來,萬德美在昌寧縣多家單位和部門的幫助下,先後破譯出多部傣古文民間傳說,編譯了《蜘蛛王》《金青蛙》《六頭飛馬》《三隻鸚鵡變宰冒》等多部民族故事和民間傳說。

在潛心研究古傣族文字,堅持翻譯傣族古文的同時,萬德美還做義務教師,爲村寨裏的孩子教授傣文,爲挖掘、搶救、翻譯傣族民間文化作出不凡貢獻。

昌寧縣多元文化和諧共生的優勢,爲各民族團結進步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不斷築牢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精神基礎。新時代的昌寧有嚮往美好生活的“熱度”,更有共同和睦溫馨的“溫度”。

雲南網記者徐顏蓉蓉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