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些小區設計,真的是反人類的,開發商可能是拿腳做的產品!

看着沙盤裏漂亮的樓棟模型,我完全可以預想,此刻銷售口中的美好生活,未來會有多頭疼!

有些社區的先天缺陷,是後期再好的物業、再好的學區和交通,也無法補齊的!

並且,未來在同板塊中的議價能力非常差,時間越久,差距越大!

在此,誠摯且激動的爲大家排雷!如果同地段有的選,這幾類小區千萬別碰!

01

千萬別碰超大社區!

什麼是超大社區?這確實要看大家的接受度,在我的認知範圍內,只要建築面積接近或超過100萬方,小區戶數超過3000戶以上,就完全擔得起“超大”二字!

這次在武漢,我就看到了非常多的大社區,讓我不禁感慨,真的是大江大湖大武漢,就連房地產也要追求大嗎?

這是我在武漢後湖看到的一個項目,佔地只有17萬方,建築面積卻高達91萬方,銷售稱未來全是45層高層住宅,還聲稱這是板塊內的品質樓盤,未來預計有4000戶入住。

爲什麼說這類小區不好?

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人太多了,基礎配套完全不夠用!

4000戶,聽起來不多,但就算一家只住3口,這個小區也得有12000人住着!更何況許多家庭真住進來,可不止3人!

小區同時服務這麼多人,配套壓力的多大?

一人一腳,半天就能踩禿一片草坪。

小區如果只對口一所學校,是遠遠不夠讀的。

4000戶,哪怕只有1成與你孩子同齡,就已經有400個孩子了。普通學校,一個班級30個人,一個年級12個班,也只能容納360人,多出來的孩子怎麼辦?

並且這些小區面積也大,所謂的小區配套,總是近在眼前,但卻遠在天邊!

小區是近地鐵,但是近的是1期,跟你5期有什麼關係,步行30分鐘夠不夠近?確實有菜市場,但是近的是2期,你8期有什麼關係,人家下樓買菜,你是下樓買菜完全是鍛鍊耐力。

並且未來,你的房子將非常難賣!這些大社區盤,接盤的就是剛需,而剛需,是樓市裏最看重性價比的羣體。

有的時候,你可能什麼都沒做,就已經錯了!賣房的時候,來看房的人真不少,但這些人最終就是莫名其妙,消失在人海,你苦苦追問,爲什麼,難道是我還不夠好嗎?

最終的答案一定是:是的!

同樣的出售比例,大社區的基數在那裏,在售數量一定多,這就意味着買家能挑的多。

也許就是因爲隔壁比你總價少了五千,買家就歡天喜地簽約了;也許只是因爲,樓上裝修稍新一丟丟,買家又跑了,你永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一步!

超級大盤的內卷,從小區開賣的那刻就定下了。

凡是都是物以稀爲貴,這樣的情況下,房價如何求漲?

真要選,建築面積在15-30萬方的小區,體量是更加合適的。既有簡單配套,社區人口也不會太多!

02

如果有得選,答應我,高低配的小區,儘量也別碰!

如果說大型社區,是一場人滿爲患的浩劫;那高低配就是,一個僞精緻的神坑!

什麼是高低配小區?就是小區內,既有面向剛需的高層住宅,也有針對高端改善設計的別墅與洋房!

買的時候,售樓部的姐姐會告訴你,我們項目服務的是高端人羣,與其他項目相比,圈層是完全不一樣的,並且爲高端人羣打造的小區綠化與物業服務是不會差的,剛需多一點的價格買入我們這裏,你完全不虧!

而對改善呢?小姐姐會隱晦的告訴你,目前市場純別墅改善小區,要麼位置賊偏,地段毫無價值,買入就是接盤俠。要麼就是頂級地段頂級資源,價格自然也是你高攀不起!我們小區是你開啓美好生活的性價比之選!

但是實際住進來之後呢?

剛需帶着對高品質社區的嚮往,住進來一看傻眼了,好傢伙分區管理,好的綠化和服務區都在別墅區。

而高層的活動空間呢?實際上已經被默默犧牲掉了。別墅區樓層無法堆疊太多,佔地面積是更大的,因此在同樣容積率之下,高低配的小區一定比純高層的小區樓間距更窄,公共活動空間更小。

你以爲你站的已經足夠高,但依舊只是“仰望”樓下別墅區罷了。

而改善富人呢?享受了更多資源的傾斜,就得到了快樂嗎?

還真不是!不少高低配的小區,常常是高層在外圍擋住車馬喧囂,而別墅區要居鬧市還要享寧靜,只能放在小區中央,可以說,別墅區間接被高層包圍了!

這樣的安排有多尷尬?

可能你夜裏在露臺上喫個烤肉,正在被半個小區的人圍觀!高層有沒有小區最稀缺視野不知道,但是樓層高了,視野確實開闊,隱私是這類高低配改善的痛。

在這類小區,入住後極易爆發矛盾。改善要定製服務,剛需要公平,圈子不同,硬要強融,物業一旦處理不善,兩大羣體立馬可以幹起架來!

高不成,低不就,每個羣體都無法最好的被滿足!

在二手市場裏,這樣的尷尬還會不斷延續。

改善不夠純粹,溢價上不去,剛需嫌貴不想買...

03

最後還要提醒大家的一類小區,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城市綜合體小區!

投資,這樣的小區實真的不是最優選!

當然,許多城市綜合體算不上大坑,地鐵上蓋,配建大型商業,基本保障了小區的人氣的穩定性,虧是不會虧的。

但是爲什麼我說這類這綜合體投資不是最優選呢?

因爲這類小區的居住體驗實在不佳,真正對品質有要求的高淨值人羣,不會去選擇這類小區的。

有地鐵房價確實能漲,大型商業確實能提升周邊人氣。但沒人願意住在地鐵上面,沒人願意住在商圈裏面。

原因很簡單就是吵!就是人太多了!

並且這類小區一般都是開放式街區,潮流是挺潮流的,但是真的不適合居住,尤其是有孩子與老人的家庭。

孩子無法在小區內自由自在的奔跑,老人也沒有可以休閒的去處,社區名存實亡,只要孩子出了房門,就得時刻保持警惕。

很多人肯定會問,那最好的選擇是什麼呢?地鐵不要了,商圈不要了?

當然不是,商圈和地鐵都是公共配套,不是隻屬於某個小區的。

我認爲居住體驗最佳的,反而是距離地鐵300-500米圍合式住宅小區,這樣的小區既能享受到配套的輻射溢價,也能保證居住品質!

改善當道的未來,這纔是真正能夠溢價,吊打本板塊的領漲產品。

其實在整個房子的選籌裏,產品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肯定還是城市,選錯城市,然後對產品極致地追求,就是在錯誤的路上一路走下去。

就好比你在三四線城市買房,產品再好有什麼用,城市都不對。

但如果你是在一二線城市買房,地段正確下,纔到產品的比拼了。

對於很多人來說,現在關注產品,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差不多,千萬別犯這種錯誤。

來源:房天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