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英國研究了3.45英寸無後坐力炮(88毫米口徑),該炮被計劃用來執行反坦克等任務,不過這款火炮並不可靠,它的有效射程較短,而且彈藥發射時對炮管存在嚴重的燒蝕。二戰結束後,以3.45英寸無後坐力炮爲基礎進一步研發的BAT系列無後坐力炮成爲英軍的制式裝備之一,在反坦克導彈出現後仍然服役了很長時間。

BAT系列無後坐力炮採用120毫米口徑,它被計劃用來取代經典的QF 17磅炮,後者雖然在二戰期間表現出色,但是它哪怕在應對二戰後期的一些重型坦克時已經略顯不足,而且火炮重量大、機動困難。

L1和L2是BAT系列早期的無後座力炮型號,其中L2在1953年服役,它的外形和一門牽引式反坦克炮相似,火炮擁有巨大的炮盾可以保護炮組,帶有橡膠充氣輪的炮架,火炮需要車輛牽引行軍,炮管也可以拆解下來

L4是一種修改版本,它取消了火炮的炮盾降低了火炮重量,炮管獲得了360°水平角度調整能力,並且在管的右側安裝了一挺布倫輕機槍用來測距,它可以提高無後坐力炮的首發命中率。L4又有另一種改裝版本,它使用12.7毫米測距槍替換了7.62毫米的布倫機槍,這款火炮被稱爲L7 CONBAT(也有一些是用L2改裝而來)。

輕量化的L4全炮重量降低到770千克,相比之下已經輕了很多,但炮組仍然很難單純依靠人力轉移它們,必須依靠牽引車。

L6 Wombat(袋熊)應該是該系列中最好的一個版本,它使用M8C (L40A1) 12.7毫米測距槍來保障首發射擊精度,火炮採用鎂合金製造,同時安裝更小尺寸的炮輪,一番操作下來成功將火炮重量控制到295千克。該炮被裝備到傘兵部隊或海軍陸戰隊等機動部隊中使用,一般它更多的是安裝在機動載具上使用。

BAT系列無後坐力炮主要發射L2型HESH彈藥,這是一種碎甲彈,整枚彈藥重27.2千克,其中包括4.5千克的推進劑。這種彈藥由英國在上世紀50年代研發,它並不靠直接穿透裝甲達到作戰效果,而是用它重達12.8千克的戰鬥部對目標造成傷害,當命中目標後爆炸物受到擠壓在目標表面擠作一團隨後引爆,巨大爆炸產生的波將裝甲板背面震碎並飛濺,從而起到直接殺傷坦克內部的效果,這種彈頭可以對400毫米厚的裝甲起到效果,炮彈的炮口初速度爲462米每秒,有效射程800米,最大射程1600米。

除此之外英國還開發了煙霧彈、照明彈和訓練彈等,這些彈種裝備和使用都很少,有一種殺傷彈在彈頭內填充了大量的小飛鏢,爆炸後向四周擴散開來,對無防護的人員有很大的殺傷力。

根據英軍的設想,BAT無後坐力炮主要採用伏擊後快速撤離的戰法,依靠汽車牽引火炮在某處地點設防,一旦對目標展開攻擊後快速撤離脫離接觸,這種戰術以防禦爲主,和當時歐洲所處的形勢有密切的關係。

從性能來看BAT無後坐力炮也無法進行正面迎戰,它的有效射程太短,一旦暴露將很容易遭到坦克炮、步戰車的機關炮甚至是機槍的反擊,機動靈活才能保命。

在6、70年代反坦克導彈已經逐漸普及的時候,BAT無後坐力炮並沒有快速退出現役,至少在1982年的馬島戰爭期間,英軍傘兵團仍然攜帶了這一武器漂洋過海準備投入戰鬥,只是因爲戰事的發展比較順利,這些火炮甚至都沒有卸貨就又運回去了。

L6“袋熊”無後坐力炮重295千克,炮長3.86米,其中炮管長2.34米,高1.09米,寬0.86米,炮管可360°旋轉,俯仰角度爲-8°~17°,最大射速4發每分鐘,炮組3人,他們需要共同擔負汽車駕駛、火炮卸車、彈藥裝填、彈着點觀察、警衛等任務。

相關文章